模块化太阳能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257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0:11
一种模块化太阳能集热器,涉及太阳能光热应用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现有集热器屋面利用率差,及集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该集热器包括至少一个热力收集机构;所述热力收集机构包括热力收集支持机构,及固定在热力收集支持机构上的热力收集组件;所述热力收集支持机构是方形架体,其前侧底端枢设有多个前部支撑机构,后侧底端设有多个能调节长度的后部支撑机构;每个前部支撑机构及每个后部支撑机构均在下端固定有房屋连接件;所述热力收集组件包括热力吸附装置,及分别安装在热力吸附装置上的两根进出水管道、多根集热管道;两根进出水管道均在两端各接有一个三通管;相邻热力收集机构中的热力收集组件通过进出水管道端部的三通管互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集热器,特别适合既有居住建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改造。

Modular solar col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太阳能集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光热应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太阳能集热器的技术。
技术介绍
市场上常见的太阳能集热器尺寸较大,单块产热水量多为80~120L。目前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多出现在新建建筑中,在房屋建造时期就考虑集热器的安装问题,通常采用埋设预埋件或将集热器镶嵌于屋面材料的形式。随着节能减排的不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既有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改造项目中突出的问题为:既有居住建筑屋顶面积有限,多有老虎窗等屋顶造型,尺寸较大的集热器无法很好的利用屋面空间。安装型式若采用镶嵌式会对既有房屋屋面防水层等结构造成较大的破坏,且建筑屋面坡度多有不同,若采用统一的热力收集支持机构会导致实际安装集热角度与设计集热角度不符,无法使集热效率达到最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屋面空间,且对屋面结构破坏小,集热效率好的模块化太阳能集热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模块化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热力收集机构。所述热力收集机构包括热力收集组件,及热力收集支持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化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热力收集机构;所述热力收集机构包括热力收集组件,及热力收集支持机构,所述热力收集组件固定在热力收集支持机构上; 所述热力收集支持机构是方形架体,热力收集支持机构的前侧边底端设有多个前部支撑机构,热力收集支持机构的后侧边底端设有多个能调节长度的后部支撑机构; 各前部支撑机构沿热力收集支持机构的前侧边间隔布设,每个前部支撑机构的上端均与热力收集支持机构枢接,且各个前部支撑机构的枢转轴线重合; 各后部支撑机构沿热力收集支持机构的后侧边间隔布设,每个后部支撑机构的上端均与热力收集支持机构固接;每个前部支撑机构及每个后部支撑机构均在下端固定有用于连接建筑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热力收集机构;所述热力收集机构包括热力收集组件,及热力收集支持机构,所述热力收集组件固定在热力收集支持机构上;所述热力收集支持机构是方形架体,热力收集支持机构的前侧边底端设有多个前部支撑机构,热力收集支持机构的后侧边底端设有多个能调节长度的后部支撑机构;各前部支撑机构沿热力收集支持机构的前侧边间隔布设,每个前部支撑机构的上端均与热力收集支持机构枢接,且各个前部支撑机构的枢转轴线重合;各后部支撑机构沿热力收集支持机构的后侧边间隔布设,每个后部支撑机构的上端均与热力收集支持机构固接;每个前部支撑机构及每个后部支撑机构均在下端固定有用于连接建筑物的房屋连接件;所述热力收集组件包括热力吸附装置,及分别安装在热力吸附装置上的两根进出水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宝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金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