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周围神经再生导管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9124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周围神经再生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用生物可降解材料通过编织的方法制成导管,在导管的表面有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神经生长因子涂层,涂层的厚度为0.01-0.5毫米,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分子量约为5000-50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周围神经再生导管的降解周期与周围神经再生相同步,能诱导神经分子快速生长,并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支撑力,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神经再生的质量和速度。可桥接80毫米以内的缺损神经,总体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更特别的是关于一种用PGLA材料制成的。
技术介绍
生物医学材料是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交叉的产物,是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产品附加值极高,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其发展势头正盛。自20世纪初以来,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再生和功能恢复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难题和热门课题之一,直到今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对损伤神经进行修复,其治疗效果才有了显著的改善,但对于距离较长的神经损伤,仍难以通过外科手段将其直接吻合。自然神经移植修复的方法由于存在来源受限和牺牲供区感觉功能等问题,不能满足长段神经受损修复的需要;异体神经移植由于存在免疫排斥反应,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同时也影响神经再生,尚难广泛应用。目前,由医学、生物学、工程学等综合而成的组织工程学发展迅速,使用神经导管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以替代自体神经移植,达到神经快速生长、功能完全恢复迅速成为目前人们研究的焦点。神经导管依据制成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生物型材料神经导管、非生物材料神经导管和生物可降解合成材料神经导管。生物型材料主要是取之于自体的神经、静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周围神经再生导管,其特征在于用生物可降解材料通过编织的方法制成导管,在导管的表面有甲壳素及其衍生物涂层,涂层的厚度为0.01-0.5毫米,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分子量约为5000-50万、神经生长因子100-250KD。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郯志清陈南梁沈新元张佩华杨庆王文祖沈尊理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