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控风的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52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4:43
一种手动控风的电梯,涉及电梯制造领域,包括轿厢、钢丝绳、对重和曳引机,其中,所述轿厢包括厢顶面、厢侧面和厢底面,所述厢顶面包括顶空槽,所述厢侧面包括侧空槽,所述顶空槽和所述侧空槽通过连接槽连接,在所述顶空槽内有开合板,所述开合板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所述顶空槽远离所述连接槽一侧的端面连接,在所述侧空槽内有推移部,所述开合板与所述推移部通过可弯撑杆连接,在所述厢侧面的内表面上有竖直移槽,所述竖直移槽为连通所述轿厢的内部空间和所述侧空槽的竖直条槽,在所述厢顶面上还有通风部,提高轿厢的通风可控性,使得轿厢在接受大量乘客的时候具备更好的内、外空气流通性,避免因轿厢内空气流通不畅而发生的人身安全问题。

An elevator with manual air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动控风的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动控风的电梯。
技术介绍
曳引电梯作为人们的隔层代步器械,普遍使用在大型商厦、办公楼等区域,然而,曳引电梯的承载量为固定值,商场等建筑物内的乘坐人流却有高、低峰区别,当办公楼遇到下班高峰或者商场遇到节假日的时候,乘坐曳引电梯的乘客会变得比通常更多,这个时候,在狭小的曳引电梯轿厢里,空气流动并不畅通,会导致轿厢内变得越来越闷热,从而容易引起轿厢内乘客的呼吸不畅甚至昏厥、休克的危险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控风的电梯,提高轿厢的通风可控性,使得轿厢在接受大量乘客的时候具备更好的内、外空气流通性,避免因轿厢内空气流通不畅而发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手动控风的电梯,包括轿厢、钢丝绳、对重和曳引机,其中,所述轿厢包括厢顶面、厢侧面和厢底面,所述厢顶面包括顶空槽,所述顶空槽为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方体型中空槽,所述厢侧面包括侧空槽,所述侧空槽为竖直方向延伸的长方体型中空槽,所述顶空槽和所述侧空槽通过连接槽连接,在所述顶空槽内有开合板,所述开合板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所述顶空槽远离所述连接槽一侧的端面连接,在所述侧空槽内有推移部,所述开合板与所述推移部通过可弯撑杆连接,在所述厢侧面的内表面上有竖直移槽,所述竖直移槽为连通所述轿厢的内部空间和所述侧空槽的竖直条槽,所述推移部可在所述竖直移槽和所述侧空槽内移动,在所述厢顶面上还有通风部,所述通风部为贯穿所述厢顶面的矩形通孔,所述厢底面包括底面入风口,所述底面入风口为自所述厢底面的下表面自下而上连通所述侧空槽的通孔,所述推移部连接有直连杆,所述直连杆为自所述推移部的下表面竖直向下延伸的直杆,在所述直连杆远离所述推移部一侧的末端有可在所述侧空槽内滑动的堵风块,在所述厢侧面靠近所述厢底面处有侧底封口,所述侧底封口为连接所述轿厢的内腔与所述侧空槽的通槽,在所述底面入风口的下侧有纳风部,所述纳风部为自所述厢底面的下表面靠近所述底面入风口的两侧自上而下、距离逐渐变大的倾斜平面。所述开合板水平方向的一侧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另一侧连接所述可弯撑杆,在默认状态下,所述通风部与所述开合板重合,即此时,所述开合板将所述通风部盖住,隔断所述轿厢的内、外空间,所述连接槽可以是圆弧形中空槽,可以使得所述可弯撑杆更加容易弯曲变形和滑动,所述可弯撑杆在所述侧空槽中连接所述推移部,同时所述推移部可以在所述竖直移槽中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所述开合板的水平移动和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伸缩运动。当乘客较多,需要实现所述轿厢的内、外气流交换的时候,乘客可以手动操作所述推移部的上下移动,将所述推移部向上推动,使得所述可弯撑杆推动所述开合板挤压所述弹性连接件,例如弹簧,这样就可以打开所述通风部,连通所述轿厢的内、外空气,使得闷热气体向上排出,新鲜空气进入所述轿厢内。可控的所述推移部可以控制所述开合板的位移量,从而控制所述通风部开口的大小,调节空气流通的速度,当通过所述推移部带动所述开合板平移儿打开所述通风部时,所述堵风块会随着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底面入风口、所述侧空槽、所述侧底封口相互连通,允许轿厢外的空气进入所述轿厢的内腔,并使得所述轿厢在上、下两侧均与外部连通,更易实现气体的对流与循环,所述纳风部可以在所述轿厢在向下移动时,收集更多的气体,并加速气体的流动进入所述轿厢的内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推移部包括用于在所述侧空槽中移动推拉所述可弯撑杆的槽中块、用于操控所述槽中块移动的槽外块和穿过所述竖直移槽并连接所述槽中块和所述槽外块的双块连杆,所述槽中块包括块体和用于避免所述块体在所述侧空槽中倾斜的防倾部,所述防倾部为自所述块体的侧面的上、下边缘处向远离所述块体一侧延伸的平面板。所述双块连杆在所述竖直移槽中上、下移动,为了使用所述槽外块而带动所述可弯撑杆移动时,所述槽中块不能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倾斜,如若发生倾斜,所述槽中块的侧面会抵触到所述侧空槽的内壁,使得所述槽中块“卡”在所述侧空槽中很难移动,所以所述防倾部就可以避免此类现象发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槽外块包括下拉面和上推面,所述下拉面为水平延展的平面,所述上推面为自所述下拉面的两侧边缘自上而下、相向延展的弧形凸面。对所述槽外块进行下移时,可以用手指扳住所述下拉面施力,对所述槽外块进行上移时,可以用手掌贴住所述上推面来施力,这样的一拉一推操作,可以提升所述槽外块的可操作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在所述下拉面上有贴指部,所述贴指部为自所述下拉面自上而下延伸的、贯穿所述槽外块并间隔排列的弧形凹槽。当手指放在所述贴指部上时,可以增大手指表面的接触面积,避免手指打滑的同时,减小挤压压强,提升人体体感的舒适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在所述贴指部上还有用于防止手指滑脱的避滑部,所述避滑部为自所述贴指部远离所述槽内块一侧的边缘向所述贴指部的内侧方向延伸的凸起条。所述避滑部起到手指在所述下拉面上的“防脱落”效果,避免了手在用力的过程中在所述贴指部上打滑而脱落所述下拉面的情况发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在所述厢顶面的内侧面上有防尘部,所述防尘部包括用于阻挡灰尘的防尘板和用于放置所述防尘板的架起部,所述架起部包括侧挡板和承托板,所述侧挡板为自所述通风部的两侧边缘处竖直向下延伸的平面板,所述承托板为自所述侧挡板的下边缘相向延伸的水平面板。当所述轿厢在运行时打开所述开合板,可能会有灰尘进入所述轿厢的内部空间中,所述防尘板就可以为乘客过滤灰尘,起到除杂滤尘的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在所述承托板上还有用于减少所述防尘板与所述承托板接触摩擦力的顺滑凸起,所述顺滑凸起为自所述承托板远离所述侧挡板一侧的边缘向上延伸的弧形凸起条。所述防尘板可以实现在所述架起部中的拆卸和再安装,即所述防尘板可以在灰尘杂物堆积较多时,拆下清洗,再安装进所述架起部中,这时,所述顺滑凸起可以在所述防尘板的拆下与安插过程中起到降低摩擦力的作用,方便所述防尘板的拆装。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设计在所述轿厢顶部的所述通风部,可以实现更好的空气对流,可控的所述推移部可以控制所述开合板的位移量,从而控制所述通风部开口的大小,调节空气流通的速度。2.所述防倾部可以避免所述槽中块“卡”在所述侧空槽中而很难移动的现象发生。3.所述贴指部可以增大手指表面的接触面积,避免手指打滑的同时,减小挤压压强,提升人体体感的舒适度。4.所述防尘板可以为乘客过滤灰尘,起到除杂滤尘的作用。5.所述防尘板可以在灰尘杂物堆积较多时,拆下清洗,再安装进所述架起部中,这时,所述顺滑凸起可以在所述防尘板的拆下与安插过程中起到降低摩擦力的作用,方便所述防尘板的拆装。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手动控风的电梯整体示意图。图2为轿厢结构示意图。图3为轿厢内部结构剖视图。图4为槽外块结构示意图。图5为槽中块结构示意图。图6为防尘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轿厢,11、顶空槽,12、侧空槽,13、连接槽,21、开合板,3、通风部,41、槽中块,411、防倾部,42、槽外块,421、贴指部,51、避滑部,61、防尘板,62、侧挡板,63、承托板,71、底面入风口,72、堵风块,73、侧底封口,74、纳风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动控风的电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控风的电梯,包括轿厢(1)、钢丝绳、对重和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包括厢顶面、厢侧面和厢底面,所述厢顶面包括顶空槽(11),所述顶空槽(11)为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方体型中空槽,所述厢侧面包括侧空槽(12),所述侧空槽(12)为竖直方向延伸的长方体型中空槽,所述顶空槽(11)和所述侧空槽(12)通过连接槽(13)连接,在所述顶空槽(11)内有开合板(21),所述开合板(21)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所述顶空槽(11)远离所述连接槽(13)一侧的端面连接,在所述侧空槽(12)内有推移部,所述开合板(21)与所述推移部通过可弯撑杆连接,在所述厢侧面的内表面上有竖直移槽,所述竖直移槽为连通所述轿厢(1)的内部空间和所述侧空槽(12)的竖直条槽,所述推移部可在所述竖直移槽和所述侧空槽(12)内移动,在所述厢顶面上还有通风部(3),所述通风部(3)为贯穿所述厢顶面的矩形通孔,所述厢底面包括底面入风口(71),所述底面入风口(71)为自所述厢底面的下表面自下而上连通所述侧空槽的通孔,所述推移部连接有直连杆,所述直连杆为自所述推移部的下表面竖直向下延伸的直杆,在所述直连杆远离所述推移部一侧的末端有可在所述侧空槽内滑动的堵风块(72),在所述厢侧面靠近所述厢底面处有侧底封口(73),所述侧底封口(73)为连接所述轿厢(1)的内腔与所述侧空槽的通槽,在所述底面入风口(71)的下侧有纳风部(74),所述纳风部(74)为自所述厢底面的下表面靠近所述底面入风口(71)的两侧自上而下、距离逐渐变大的倾斜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控风的电梯,包括轿厢(1)、钢丝绳、对重和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1)包括厢顶面、厢侧面和厢底面,所述厢顶面包括顶空槽(11),所述顶空槽(11)为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方体型中空槽,所述厢侧面包括侧空槽(12),所述侧空槽(12)为竖直方向延伸的长方体型中空槽,所述顶空槽(11)和所述侧空槽(12)通过连接槽(13)连接,在所述顶空槽(11)内有开合板(21),所述开合板(21)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所述顶空槽(11)远离所述连接槽(13)一侧的端面连接,在所述侧空槽(12)内有推移部,所述开合板(21)与所述推移部通过可弯撑杆连接,在所述厢侧面的内表面上有竖直移槽,所述竖直移槽为连通所述轿厢(1)的内部空间和所述侧空槽(12)的竖直条槽,所述推移部可在所述竖直移槽和所述侧空槽(12)内移动,在所述厢顶面上还有通风部(3),所述通风部(3)为贯穿所述厢顶面的矩形通孔,所述厢底面包括底面入风口(71),所述底面入风口(71)为自所述厢底面的下表面自下而上连通所述侧空槽的通孔,所述推移部连接有直连杆,所述直连杆为自所述推移部的下表面竖直向下延伸的直杆,在所述直连杆远离所述推移部一侧的末端有可在所述侧空槽内滑动的堵风块(72),在所述厢侧面靠近所述厢底面处有侧底封口(73),所述侧底封口(73)为连接所述轿厢(1)的内腔与所述侧空槽的通槽,在所述底面入风口(71)的下侧有纳风部(74),所述纳风部(74)为自所述厢底面的下表面靠近所述底面入风口(71)的两侧自上而下、距离逐渐变大的倾斜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控风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部包括用于在所述侧空槽(12)中移动推拉所述可弯撑杆的槽中块(41)、用于操控所述槽中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斌倪士金吕剑铭
申请(专利权)人:苏迅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