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足机器人的2D行走稳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240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足机器人的2D行走稳定结构,包括双足机器人本体,双足机器人本体的表面安装有避障传感器,避障传感器的一端安装有红外感应发射器,避障传感器的另一端安装有红外感应接收器,双足机器人本体包含有头部、及行走部,头部通过衔接杆安装有转动轴,行走部包含有上关节与下关节,上关节与下关节之间设置有弯曲传动轴,下关节连接机器人的脚掌,脚掌的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输送器连接主控箱,主控箱的内部包含有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机器人稳定行走的操作芯片,中央处理器的另一端设置有超声波感应器。使机器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提升稳定性,而且使各部件的衔接更加协调。

2D walking stable structure of a biped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足机器人的2D行走稳定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足机器人的2D行走稳定结构。
技术介绍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臂部一般采用空间开链连杆机构,其中的运动副(转动副或移动副)常称为关节,关节个数通常即为机器人的自由度数。根据关节配置型式和运动坐标形式的不同,机器人执行机构可分为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极坐标式和关节坐标式等类型。出于拟人化的考虑,常将机器人本体的有关部位分别称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部(夹持器或末端执行器)和行走部(对于移动机器人)等。驱动装置是驱使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构,按照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信号,借助于动力元件使机器人进行动作。它输入的是电信号,输出的是线、角位移量,但是在驱动装置工作之前,双足机器的运行十分不稳定,在做一些动作姿态的时候容易摔跤,影响实际中的使用,稳定性差,存在着不足,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存在的不足,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足机器人的2D行走稳定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足机器人的2D行走稳定结构,包括双足机器人本体,其特征在于:双足机器人本体的表面安装有避障传感器,避障传感器的一端安装有红外感应发射器,避障传感器的另一端安装有红外感应接收器,双足机器人本体包含有头部、及行走部,头部通过衔接杆安装有转动轴,行走部包含有上关节与下关节,上关节与下关节之间设置有弯曲传动轴,下关节连接机器人的脚掌,脚掌的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输送器连接主控箱,主控箱的内部包含有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机器人稳定行走的操作芯片,中央处理器的另一端设置有超声波感应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足机器人的2D行走稳定结构,包括双足机器人本体,其特征在于:双足机器人本体的表面安装有避障传感器,避障传感器的一端安装有红外感应发射器,避障传感器的另一端安装有红外感应接收器,双足机器人本体包含有头部、及行走部,头部通过衔接杆安装有转动轴,行走部包含有上关节与下关节,上关节与下关节之间设置有弯曲传动轴,下关节连接机器人的脚掌,脚掌的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输送器连接主控箱,主控箱的内部包含有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机器人稳定行走的操作芯片,中央处理器的另一端设置有超声波感应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足机器人的2D行走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足机器人本体分别连接有旋转电机、伸缩电机,旋转电机和伸缩电机均连接电源控制器,电源控制器的一端设置有三相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行者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