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把手转动调节机构和具有该机构的肱三头肌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779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把手转动调节机构和具有该机构的肱三头肌训练器,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管、与固定管配合的把手转管、以及设置在把手转管上的Z形把手,该固定管被定位设置,该把手转管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把手端,该固定端套入并被固定设置在该固定管上,该把手端设置有一与水平面、以及与把手端的端面均成一定夹角的弧形槽,该Z形把手的一端为转动端,该转动端插入该把手端内,该Z形把手的另一端为抓手端,该Z形把手的转动端上延伸出一与该弧形槽配合的摆杆,该摆杆沿着该弧形槽摆动,该摆杆转动到该弧形槽的两极限位置对应该Z形把手的两极限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把手转动领域,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且能适应四种人群的肩膀宽度。

A handle rotating regulating mechanism and a triceps brachii trainer with th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把手转动调节机构和具有该机构的肱三头肌训练器
本技术属于把手转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把手转动调节机构和具有该机构的肱三头肌训练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健身运动上。各种健身器材琳琅满目,要使身体的每一部位都得到锻炼,让每一块肌肉均衡发展,就需要使用多种训练器。肱三头肌是肱二头肌的对冲肌,容易让人忽视它的作用。市面上的一些健身器材不仅不能达到很好的健身效果,甚至还有可能会伤害肱三头肌,因此就需要一种专门用于训练肱三头肌的训练器材。现有的肱三头肌训练器中,两个把手分别固定设置在不同摆臂上,由于这两个把手均是固定设置的,两个把手之间的间距就不能根据不同肩膀宽度的人来进行调节,使得其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肱三头肌训练器中两个把手分别固定设置在不同摆臂上,这两个把手均是固定设置的,导致两个把手之间的间距不能根据不同肩膀宽度的人来进行调节,使得其适用范围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把手转动调节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管、与固定管配合的把手转管、以及设置在把手转管上的Z形把手,该固定管被定位设置,该把手转管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把手端,该固定端套入并被固定设置在该固定管上,该把手端设置有一与水平面、以及与把手端的端面均成一定夹角的弧形槽,该Z形把手的一端为转动端,该转动端插入该把手端内而与该把手转管配合,该Z形把手的另一端为抓手端,该Z形把手的转动端上延伸出一与该弧形槽配合的摆杆,该摆杆沿着该弧形槽摆动,该摆杆转动到该弧形槽的两极限位置对应该Z形把手的两极限位置。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套筒,该套筒套入并被固定设置在该把手转管上。更进一步的,该固定管、把手转管的固定端、以及套筒在同一竖直直线方向上均贯穿有两个通孔,通过螺栓穿过所有这些通孔再用螺母锁住,以实现将套筒固定设置在该把手转管、以及将把手转管固定设置在该固定管上。进一步的,该弧形槽与水平面垂直,该弧形槽与该把手端的端面平行,该弧形槽的弧度为π,该弧形槽两极限位置的连线与水平面平行。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设置在该把手转管的把手端与该Z形把手的转动端之间的一滚动轴承。进一步的,一种肱三头肌训练器,包括机架、固定设置在该机架上的多个摆臂、以及固定设置在该摆臂上的把手转动调节机构,该固定管为从该摆臂上延伸出的一管道,从而实现该固定管被定位设置在该机架上。更进一步的,该摆臂的数量为两个。本技术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且能适应四种人群的肩膀宽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把手转动调节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把手转动调节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仅列举了把手转动调节机构应用于肱三头肌训练器这一领域,但不局限于此,在此不再详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把手转动调节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管1、与固定管1配合的把手转管2、以及设置在把手转管2上的Z形把手3,该固定管1被定位设置(固定设置在机架上),该把手转管2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把手端,该固定端套入并被固定设置在该固定管1上,该把手端设置有一与水平面、以及与把手端的端面均成一定夹角的弧形槽21,该Z形把手3的一端为转动端31,该转动端31插入该把手端内而与该把手转管2配合,该Z形把手3的另一端为抓手端32,该Z形把手3的转动端31上延伸出一与该弧形槽21配合的摆杆33(本实施例中,在该Z形把手3的转动端31上贯穿有两个第二通孔,该摆杆33为一螺栓,该螺栓穿过该两个第二通孔后再被螺母固定,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直接在该转动端31的端面上焊接一杆件等来实现,在此不再详述),该摆杆33沿着该弧形槽21摆动,该摆杆33转动到该弧形槽21的两极限位置对应该Z形把手3的两极限位置(即同一水平线上的最左端和最右端)。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一套筒4,该套筒4套入并被固定设置在该把手转管2上。该套筒4的设置不仅能很好的保护套筒4内部的把手转管2,且能防止人被摆杆33误伤。如图1和图2所示,该固定管1、把手转管2的固定端、以及套筒4在同一竖直直线方向上均贯穿有两个第一通孔,通过螺栓穿过所有第一通孔再用螺母锁住,以实现将套筒4固定设置在该把手转管2、以及将把手转管2固定设置在该固定管1上。如图2所示,该弧形槽21与水平面垂直,该弧形槽21与该把手端的端面平行,该弧形槽21的弧度为π,该弧形槽21两极限位置的连线与水平面平行。如图2所示,还包括一设置在该把手转管2的把手端与该Z形把手3的转动端31之间的一滚动轴承5。该滚动轴承5的设置,其摩擦阻力小、机械效率高、尺寸标准化,具有互换性,便于安装拆卸,维修方便、结构紧凑,重量轻。本实施例中,一种肱三头肌训练器,包括机架(图中未示意)、固定设置在该机架上的多个摆臂6、以及固定设置在该摆臂6上的把手转动调节机构(该肱三头肌训练器其余未提到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该固定管1为从该摆臂6上延伸出的一管道,从而实现该固定管1被定位设置在该机架上,该摆臂6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Z形把手3的抓手端32的间距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本技术调节过程为:当左边Z形把手的抓手端转动到最左端时,右边Z形把手的抓手端可转动到最左端或最右端,此时有两种调节模式,可适应两种肩膀宽度的人群;同理,当左边Z形把手的抓手端转动到最右端时,右边Z形把手的抓手端也可转动到最左端或最右端,此时又有两种调节模式。因此,总共有四种调节模式,可适应四种肩膀宽度的人群。本技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且能适应四种人群的肩膀宽度。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把手转动调节机构和具有该机构的肱三头肌训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把手转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管、与固定管配合的把手转管、以及设置在该把手转管上的Z形把手,该固定管被定位设置,该把手转管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把手端,该固定端套入并被固定设置在该固定管上,该把手端设置有一与水平面、以及与把手端的端面均成一定夹角的弧形槽,该Z形把手的一端为转动端,该转动端插入该把手端内而与该把手转管配合,该Z形把手的另一端为抓手端,该Z形把手的转动端上延伸出一与该弧形槽配合的摆杆,该摆杆沿着该弧形槽摆动,该摆杆转动到该弧形槽的两极限位置对应该Z形把手的两极限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转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管、与固定管配合的把手转管、以及设置在该把手转管上的Z形把手,该固定管被定位设置,该把手转管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把手端,该固定端套入并被固定设置在该固定管上,该把手端设置有一与水平面、以及与把手端的端面均成一定夹角的弧形槽,该Z形把手的一端为转动端,该转动端插入该把手端内而与该把手转管配合,该Z形把手的另一端为抓手端,该Z形把手的转动端上延伸出一与该弧形槽配合的摆杆,该摆杆沿着该弧形槽摆动,该摆杆转动到该弧形槽的两极限位置对应该Z形把手的两极限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转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套筒,该套筒套入并被固定设置在该把手转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转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管、把手转管的固定端、以及套筒在同一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昭贵陈加林钟文福温添荣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康乐佳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