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配电设备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7222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户外配电设备箱体。所述户外配电设备箱体包括周侧板组、顶板组件以及底板;周侧板组、顶板组件以及底板合围,形成容置空间;顶板组件包括多层相互叠加的单体板以及用于每两个相互叠加的单体板连接的连接段;各个单体板中与所述周侧板组接触的单体板称为第一单体板,其他单体板称为第二单体板;每个第二单体板的朝向第一单体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第一单体板的朝向底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第一风口组连通容置空间与外部空间;周侧板组上设置有第二风口组。本申请的户外配电设备箱体通过第一风口组与第二风口组的配合,形成了一个自循环的通风环境,实现了户外配电设备箱体的通风,从而保证了通风后降温效果。

A cabinet of outdoo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binet of outdoo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The outdoo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box including the week side group, the top plate assembly and bottom plate; Zhou group, roof assembly and floor encircled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is formed; single plate roof assembly includes a multilayer superposition and for each of the two monomers in the overlap connection section connecting plate of each monomer monomer; plate in contact with the peripheral side group known as the first monomer in other monomer plate called the second single board; each of the second single board toward the first singl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air group; the first single plate toward the bottom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group of the first outlet; the air assembly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ntaining space and outer space; side plates are arranged on the second week group air group. The outdoo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box of this application forms a self circulation ventilation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first air vent group and the second air port group, and realizes the ventilation of the outdoo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box, thereby ensuring the cooling effect after venti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配电设备箱体
本技术涉及软变电站
,特别是涉及一种户外配电设备箱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户外配电设备箱体通常采用在户外配电设备箱体内增加制冷设备、或者风扇等主动降温装置,然而,采用制冷设备或者风扇灯方式,需要增加大量的电路(或者线路)布局,而户外配电设备箱体最重要的是安全,过多的电路布局增加了户外配电设备箱体的危险性。另外,持续为户外配电设备箱体进行制冷降温浪费电力,且在不需要制冷的情况下,可能还会起到反效果。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户外配电设备箱体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户外配电设备箱体,所述户外配电设备箱体包括周侧板组、顶板组件以及底板;所述顶板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组件的一个端面上;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顶板组件的另一个端面上;所述周侧板组、顶板组件以及底板合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顶板组件包括多层相互叠加的单体板以及用于每两个相互叠加的单体板连接的连接段;所述各个单体板中与所述周侧板组接触的单体板称为第一单体板,其他单体板称为第二单体板;每个所述第二单体板的朝向第一单体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所述第一单体板的朝向所述底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所述第一风口组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与外部空间;所述周侧板组上设置有第二风口组。优选地,所述第一单体板上的第一风口组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单体板上的第一风口组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周侧板组上的第二风口组的数量为多个。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口组包括多个第一风口。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口为斜长孔,所述第一风口自所述第一单体板或第二单体板的面倾斜向内延伸,从而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外部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二风口组包括多条依次排列的条状开口。优选地,所述户外配电设备箱体进一步包括风量传感器,所述风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任意一个条状开口处。优选地,所述户外配电设备箱体进一步包括主动调温系统,所述主动调温系统包括调温管道,所述调温管道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优选地,所述主动调温系统进一步包括:抽水泵,所述泵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抽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调温管道连接;抽水管道,所述抽水管道一端与所述抽水泵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底板设置。优选地,所述主动调温系统进一步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管道外壁上。优选地,所述主动调温系统进一步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本申请的户外配电设备箱体通过第一风口组与第二风口组的配合,形成了一个自循环的通风环境,从而实现了户外配电设备箱体的通风,且本申请通过多个单体板的累加,保证了第一风口组的数量,从而保证了通风后降温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不需要任何电气化设备,降低了户外配电设备箱体的危险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户外配电设备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户外配电设备箱体中的顶板组件中的一个单体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周侧板组22连接段2顶板组件4第一风口组3底板5第二风口组21单体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户外配电设备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户外配电设备箱体中的顶板组件中的一个单体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户外配电设备箱体包括周侧板组1、顶板组件2以及底板3;顶板组件2设置在顶板组件2的一个端面上;底板3设置在顶板组件2的另一个端面上;周侧板组1、顶板组件2以及底板3合围,形成容置空间;顶板组件2包括多层相互叠加的单体板21以及用于每两个相互叠加的单体板21连接的连接段22;各个单体板21中与周侧板组1接触的单体板21称为第一单体板,其他单体板21称为第二单体板;每个第二单体板的朝向第一单体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4;第一单体板的朝向底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4;第一风口组连通容置空间与外部空间;周侧板组1上设置有第二风口组5。本申请的户外配电设备箱体通过第一风口组与第二风口组的配合,形成了一个自循环的通风环境,从而实现了户外配电设备箱体的通风,且本申请通过多个单体板的累加,保证了第一风口组的数量,从而保证了通风后降温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不需要任何电气化设备,降低了户外配电设备箱体的危险性。参见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单体板上的第一风口组4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第二单体板上的第一风口组4的数量为多个;周侧板组上的第二风口组5的数量为多个。通过改变第一风口组的数量以及第二风口组的数量,可以实现进风量与出风量之间的调节。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口组包括多个第一风口。有利的是,各个第一风口按照一定顺序排列,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可以达到进风或者出风时各个第一风口之间相互进行扰流,从而加速风速的目的。举例来说,将各个第一风口以方阵形式排列,且方阵中的每一行中的第一风口均采用倾斜式,且每两个相邻的行之间的倾斜角度相反,这样,两行之间的第一风口的进风或者出风进行进行一个轻微碰撞,从而形成一股对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口为斜长孔,第一风口自第一单体板或第二单体板的面倾斜向内延伸,从而连通容置空间与所述外部空间。采用斜长孔的设计,可以防止在下雨天或者下雪天(雪化之后)形成的水滴沿着顶板组件流入容置空间。设置成斜长孔,即使水滴进入孔,也会由于重力流出。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风口组包括多条依次排列的条状开口。采用条状开口,能够最大限度增加通风面积。有利的是,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户外配电设备箱体进一步包括风量传感器,风量传感器设置在任意一个条状开口处。通过风量传感器的检测,可以让使用者了解户外配电设备箱体的散热情况,从而调整结构。有利的是,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户外配电设备箱体进一步包括主动调温系统,主动调温系统包括调温管道、抽水泵、抽水管道、加热装置以及温度检测装置。调温管道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抽水泵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并设置在底板上,抽水泵的输出端与调温管道连接;抽水管道一端与抽水泵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穿过底板设置。抽水管道穿过底板的一端用于连接水源。加热装置设置在加热管道外壁上。温度检测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户外配电设备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户外配电设备箱体包括周侧板组(1)、顶板组件(2)以及底板(3);所述顶板组件(2)设置在所述顶板组件(2)的一个端面上;所述底板(3)设置在所述顶板组件(2)的另一个端面上;所述周侧板组(1)、顶板组件(2)以及底板(3)合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顶板组件(2)包括多层相互叠加的单体板(21)以及用于每两个相互叠加的单体板(21)连接的连接段(22);所述各个单体板(21)中与所述周侧板组(1)接触的单体板(21)称为第一单体板,其他单体板(21)称为第二单体板;每个所述第二单体板的朝向第一单体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4);所述第一单体板的朝向所述底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4);所述第一风口组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与外部空间;所述周侧板组(1)上设置有第二风口组(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配电设备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户外配电设备箱体包括周侧板组(1)、顶板组件(2)以及底板(3);所述顶板组件(2)设置在所述顶板组件(2)的一个端面上;所述底板(3)设置在所述顶板组件(2)的另一个端面上;所述周侧板组(1)、顶板组件(2)以及底板(3)合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顶板组件(2)包括多层相互叠加的单体板(21)以及用于每两个相互叠加的单体板(21)连接的连接段(22);所述各个单体板(21)中与所述周侧板组(1)接触的单体板(21)称为第一单体板,其他单体板(21)称为第二单体板;每个所述第二单体板的朝向第一单体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4);所述第一单体板的朝向所述底板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风口组(4);所述第一风口组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与外部空间;所述周侧板组(1)上设置有第二风口组(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配电设备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体板上的第一风口组(4)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单体板上的第一风口组(4)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周侧板组上的第二风口组(5)的数量为多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户外配电设备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组包括多个第一风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户外配电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越姜华武张洪伟刘杨袁昕赵柏清赵明杰张金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