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700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仅仅是通过控制程序进行断电,而当工厂停电后多连杆机构并不能复位的问题。本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多连杆机构包括基座和气缸,基座上铰接有连杆一和连杆二,连杆二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气缸通过铰接轴一相铰接,第二端部上铰接有连杆三,连杆一与连杆三之间通过铰接轴二相铰接,本复位装置包括拉簧,拉簧的一端与铰接轴一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铰接轴二连接。本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能使得多连杆机构在断电的状态下能实现快速复位。

A reset device for a multi link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set device for a multi link mechanism,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reset device of the existing multi link mechanism is only through the power failure of the control program, but when the factory is outage, the multi linkage mechanism can't reset. The reset device of the multi link mechanism, multi linkage mechanism comprises a base and a cylinder, a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on the base and a connecting rod two, a connecting rod two has a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the first end part and a hinged cylinder through a hinged shaft, second ends are hing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three, a connecting rod and connecting rod three through a hinged shaft phase articulated, the reset device includes a spring, one end of a tension spring is hinged with a connecting shaft, connecting spring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hinge shaft two. The reset device of the multi link mechanism enables the multi link mechanism to achieve rapid reduction in the state of power fail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对于一般多连杆机构,通常是采用程序控制气缸带动多连杆机构复位或者是采用气缸反向通气才可复位,如包边模具的后挡料机构采用的多连杆机构,当气缸关闭后机构不能自动回落,需要气缸反向通气才可以复位。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控制程序出错、电器元件失效或者人为的操作失误而导致多连杆机构的损坏,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会遇到工厂突然停电的情况出现,而当停电后,设定的控制程序中断,此时多连杆机构不能实现快速自动复位,仅仅只能依靠工人手动将其复位,当工厂来电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先手动将多连杆机构复位,然后在进行整个机构的整体运行,降低了试验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多连杆机构在断电的状态下能实现快速复位。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多连杆机构包括基座和气缸,所述基座上铰接有连杆一和连杆二,所述连杆二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气缸通过铰接轴一相铰接,所述第二端部上铰接有连杆三,所述连杆一与连杆三之间通过铰接轴二相铰接,本复位装置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铰接轴一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铰接轴二连接。将多连杆机构安装好后,气缸能驱动连杆二移动,此时连杆二带动连杆一和连杆三运动,将拉簧的一端与铰接轴一连接,将拉簧的另一端与铰接轴二连接,当气缸关闭时,由于拉簧设置的位置,才能实现多连杆机构的快速复位,此时拉簧的拉力所产生的扭矩需要大于多连杆机构自重所产生的扭矩与气缸关闭状态下支撑力所产生的扭矩之和,由上可知,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多连杆机构,能通过采用在多连杆机构的两个不同的铰接点之间设置拉簧的方式来实现对多连杆机构的快速复位;现有的多连杆机构复位装置仅仅是依靠设置程序来实现对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而本复位装置的设置能使得当机器突然停电或者气缸断电不能工作后,都能通过拉簧的一端与铰接轴一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铰接轴二连接,拉簧才能实现对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进而使得拉簧能拉动铰接轴一和铰接轴二相互靠近,实现对多连杆机构的快速复位。在上述的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中,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有圆环一,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连接有圆环二,所述圆环一套接在铰接轴一上,所述圆环二套接在铰接轴二上。该结构的设置,减少了在拉簧拉动多连杆机构的过程中,拉簧与铰接轴一和铰接轴二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拉簧在拉动的过程中更加的顺畅,进一步的使得在断电的状态下复位装置能更快速的实现对多连杆机构复位。在上述的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中,所述铰接轴二上开设有圆环形的让位槽,所述圆环二能嵌入让位槽内。由于圆环二是位于铰接轴二上,而圆环一是位于铰接轴一上,铰接轴一是设置在气缸与第一端部之间的铰接点上,圆环二转动的过程是较多的,而圆环一转动的过程较小,因此仅仅是在铰接轴二上设置让位槽就能使得圆环二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脱离铰接轴二,同时也使得在断电的情况下,多连杆机构上的复位装置能实现对多连杆机构的自动复位。在上述的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中,所述拉簧设置有两个,所述铰接轴一的两端穿出气缸,所述铰接轴二的两端穿出连杆一,两个拉簧设置在多连杆机构的两侧,所述拉簧与相对应的铰接轴一和铰接轴二的端部连接。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多连杆机构两侧受到的拉簧的拉力相同,复位装置的拉簧的拉力更大,同时作用的更加均匀,进一步的加快了复位装置的复位速度,复位装置也能稳定的对多连杆机构进行复位。在上述的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中,所述连杆二与连杆三的铰接点靠近铰接轴一,所述连杆一与连杆三的铰接点远离铰接轴一。相较于将连杆一与连杆三的铰接点设置成靠近铰接轴一,该结构的设置,能进一步的减少拉簧所需要的拉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在气缸与连杆二的铰接点与连杆一和连杆三的铰接点之间设置拉簧,使得整个多连杆机构能实现机械式的自动复位,进而当机器处于断电状态,多连杆机构也能实现自动复位,而不需要在气缸上设定程序来实现对多连杆机构的复位,同时该复位装置也能运动在任何符合该条件的多连杆机构中,而拉簧也能实现对多连杆机构的快速复位。2、通过设置圆环一和圆环二,使得在拉簧复位或者是在多连杆机构运动的过程中,减少拉簧在复位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3、通过设置两个拉簧,并且将两个拉簧设置在多连杆机构的两侧,使得复位装置能更加快速的实现对多连杆机构的复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中多连杆机构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复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多连杆机构;11、基座;12、气缸;2、连杆一;3、连杆二;31、第一端部;32、第二端部;4、连杆三;5、铰接轴一;6、铰接轴二;61、让位槽;7、拉簧;71、圆环一;72、圆环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多连杆机构1包括基座11和气缸12。具体的说,如图1-3所示,基座11上铰接有连杆一2和连杆二3,连杆二3具有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第一端部31与气缸12通过铰接轴一5相铰接,第二端部32上铰接有连杆三4,连杆一2与连杆三4之间通过铰接轴二6相铰接,连杆二3与连杆三4的铰接点靠近铰接轴一5,连杆一2与连杆三4的铰接点远离铰接轴一5,本复位装置包括拉簧7,拉簧7的一端与铰接轴一5连接,拉簧7的另一端与铰接轴二6连接。将多连杆机构1安装好后,气缸12能驱动连杆二3移动,此时连杆二3带动连杆一2和连杆三4运动,此时将拉簧7的一端与铰接轴一5连接,将拉簧7的另一端与铰接轴二6连接,当气缸12关闭时,由于拉簧7设置的位置,才能实现多连杆机构1的快速复位,此时拉簧7的拉力所产生的扭矩需要大于多连杆机构1自重所产生的扭矩与气缸12关闭状态下支撑力所产生的扭矩之和,由上可知,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多连杆机构1,都能采用在多连杆机构1的两个不同的铰接点之间设置拉簧7的方式来实现对多连杆机构1的快速复位;现有的多连杆机构1复位装置仅仅是依靠设置程序来实现对多连杆机构1的复位,而本复位装置的设置能使得当机器突然停电或者气缸12断电不能工作后,都能通过拉簧7的一端与铰接轴一5连接,拉簧7的另一端与铰接轴二6连接,拉簧7才能实现对多连杆机构1的复位,进而使得拉簧7能拉动铰接轴一5和铰接轴二6相互靠近来实现对多连杆机构1的快速复位。进一步的说,如图1-3所示,拉簧7的一端连接有圆环一71,拉簧7的另一端连接有圆环二72,圆环一71套接在铰接轴一5上,圆环二72套接在铰接轴二6上,铰接轴二6上开设有圆环形的让位槽61,圆环二72能嵌入让位槽61内。该结构的设置,减少了在拉簧7拉动多连杆机构1的过程中,拉簧7与铰接轴一5和铰接轴二6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拉簧7在拉动的过程中更加的顺畅,进一步的使得复位装置能更快速的将多连杆机构1复位,由于圆环二72是位于铰接轴二6上,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多连杆机构(1)包括基座(11)和气缸(12),所述基座(11)上铰接有连杆一(2)和连杆二(3),所述连杆二(3)具有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31)与气缸(12)通过铰接轴一(5)相铰接,所述第二端部(32)上铰接有连杆三(4),所述连杆一(2)与连杆三(4)之间通过铰接轴二(6)相铰接,本复位装置包括拉簧(7),所述拉簧(7)的一端与铰接轴一(5)连接,所述拉簧(7)的另一端与铰接轴二(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多连杆机构(1)包括基座(11)和气缸(12),所述基座(11)上铰接有连杆一(2)和连杆二(3),所述连杆二(3)具有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31)与气缸(12)通过铰接轴一(5)相铰接,所述第二端部(32)上铰接有连杆三(4),所述连杆一(2)与连杆三(4)之间通过铰接轴二(6)相铰接,本复位装置包括拉簧(7),所述拉簧(7)的一端与铰接轴一(5)连接,所述拉簧(7)的另一端与铰接轴二(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连杆机构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7)的一端连接有圆环一(71),所述拉簧(7)的另一端连接有圆环二(72),所述圆环一(71)套接在铰接轴一(5)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卓邵林江吴进强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