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72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包括:至少一组驱动装置,其设置于桥面吊机的前支点横梁处,以驱动桥面吊机移动;行走轮,其设置于桥面吊机的后锚横梁的下方,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后锚横梁固定。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轨道;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轨道的上表面铰接;轨道触点,所述轨道触点与液压缸活塞的伸出端铰接,并且与桥面吊机的前支点横梁固定;千斤顶,其上部与前支点横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后行走装置简化为行走轮,所述行走论可以直接利用前行走装置的动力行走,使整个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变得轻巧灵活,同时还保证了行走机构的高效率,可运用于桥梁装备领域。

A walking mechanism of a bridge deck c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装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桥面吊机行走普遍采用轨道和油缸配合的步履式行走方式,对于卷扬提升的桥面吊机采用通长轨道,液压提升的桥面吊机采用前后分段的轨道。通长轨道结构尺寸大,自重重,摩擦阻力大,行走速度慢,且轨道中间部位用不上安装与拆卸困难;分段式无液压缸驱动的轨道在行走就位时需要人工挪动轨道,行走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结构简单行走方便的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通过将桥面吊机的后行走装置改为行走轮,提高了面吊机行走机构的行走效率,同时减轻了劳动强度。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包括:至少一组驱动装置,其设置于桥面吊机的前支点横梁处,以驱动桥面吊机移动;行走轮,其设置于桥面吊机的后锚横梁的下方,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后锚横梁固定。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轨道;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轨道的上表面铰接;轨道触点,所述轨道触点与液压缸活塞的伸出端铰接,并且与桥面吊机的前支点横梁固定;千斤顶,其上部与前支点横梁连接。优选地,所述的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还包括行走轮架,其通过所述行走轮的销轴固定,所述行走轮架与桥面吊机的后锚横梁连接。优选地,所述行走轮的数目至少为一个。优选地,所述轨道触点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反扣,当千斤顶顶升桥面吊机时,反扣不与轨道脱离。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与现有的桥面吊机行走机构的通长轨道相比较,本技术通过将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的通长轨道改为短型轨道,大大减轻了桥面吊机在桥面上的负重,使整个桥面吊机装置变得轻巧灵活,使桥面吊机的行走过程变得简单。2、与现有桥面吊机的分段式轨道相比较,本技术将其后轨道改为行走轮,使得整个桥面吊机更加轻巧灵活,不仅如此本技术中是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轨道行走,去掉了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抬着前轨道向前行走的步骤,大大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量,并且本技术的驱动装置在行走过程中无需与桥面锚定,减去了现有技术中将轨道锚定-解除锚定-移动轨道-再锚定-再解除锚定-再移动轨道这个循环的过程,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量,故而本技术是一种轻型、自动化的桥面吊机行走机构。3、本技术根据桥面吊机行走时重心在前支点附近并且后锚点处压力较小的特点,巧妙的将后行走轨道改为行走轮,不仅保证了桥面吊机的行走稳定性,而且降低行走阻力,实现了由前驱带动后行走的方式使整机在桥面上行走,提高了行走效率,降低了能耗,因而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桥梁装备领域。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桥面吊机整体结构简图;图2本技术图1的A向视图;图3本技术后行走轮示意图;图4本技术轨道及轨道触点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至少一组驱动装置,其设置于桥面吊机的前支点横梁6处,以驱动桥面吊机移动;行走轮7,其设置于桥面吊机的后锚横梁9的下方,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后锚横梁9固定。在桥面吊机行走过程中,驱动装置带动位于桥面吊机后面的行走轮7行走,所述驱动装置的数目根据桥面吊机的重量和大小来确定。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轨道1;液压缸2,所述液压缸2的缸体底端与所述轨道1的上表面铰接;轨道触点3,所述轨道触点3与液压缸2活塞杆的伸出端铰接,并且与桥面吊机的前支点横梁6固定;千斤顶4,其上部与前支点横梁6连接。千斤顶4,千斤顶4上部通过螺栓与前支点横梁6连接,千斤顶4下部支顶在桥面上。所述液压缸2,在行走过程中,活塞杆向前伸,与液压缸内缸分离。当活塞杆伸出前行的过程结束后,千斤顶将桥面吊机顶起,此时液压缸2会向着活塞杆运动回缩至行走前的状态,同时带动铰接在液压缸外缸的轨道1向前行走。所述的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还包括行走轮架,其通过销轴与所述行走轮7固定,所述行走轮架与桥面吊机的后锚横梁9连接。行走轮7通过行走轮架与桥面吊机的后锚横梁9间接连接,当活塞杆伸出前行的过程中,所述桥面吊机前行带动行走轮7向前行走,至此,整个吊机向前行走。所述行走轮7的数目至少为一个,并且所述行走轮7的数目根据其受到的轮压确定。本技术选择的行走轮7的数目为1。所述轨道触点3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反扣10,当千斤顶顶升桥面吊机时,两个反扣10不脱离轨道1。在桥面吊机行走过程中,所述轨道1扣合在反扣10内,这种反扣设计,既能起到导向作用又保证一定的活动间隙而不脱离。如附图1-4所示,桥面吊机行走时液压缸2的活塞杆伸出,推动桥面吊机在轨道1上滑行,在金属结构5的带动下,行走轮7在桥面上滚动,当活塞杆伸出行程结束时,千斤顶4向上顶升将桥面吊机从轨道1上顶起后,液压缸2活塞杆回缩,拖动轨道1的后侧前移直到活塞杆全部缩回,桥面吊机一个行走循环完成。在桥面吊机行走的过程中,所述轨道触点3与轨道1是接触的,千斤顶4将桥面吊机稍稍顶起,所述轨道触点3仅仅是与轨道1脱离接触,轨道1与液压缸2是铰接,在千斤顶4将桥面吊机放下过程中,轨道1不会发生移动。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包括:至少一组驱动装置,其设置于桥面吊机的前支点横梁处,以驱动桥面吊机移动;行走轮,其设置于桥面吊机的后锚横梁的下方,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后锚横梁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包括:至少一组驱动装置,其设置于桥面吊机的前支点横梁处,以驱动桥面吊机移动;行走轮,其设置于桥面吊机的后锚横梁的下方,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后锚横梁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吊机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轨道;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轨道的上表面铰接;轨道触点,所述轨道触点与液压缸活塞的伸出端铰接,并且与桥面吊机的前支点横梁固定;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崔洪谱喻培峰周宗水徐伟聂凯罗领冷志坚崔超峰黄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