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292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其包括有相互穿设的内管体及外管体,在该内管体内设有一连杆机构及一定位机构,该连杆机构包括有一长杆,该长杆的两端与该内管体间分别枢设有一第一连杆与一第二连杆,在该内管体上端部枢设有一可驱动该长杆位移的拨柄,在该长杆上设有一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设有至少一定位柱,该定位柱可移动的位于该内管体所设的穿孔内,该外管体相对设有多个调整孔,该定位柱可选择穿设定位于其中一调整孔内定位,藉以具有可简便快速的调整该内管体相对于该外管体的位置,使固定于该内管体端部的座垫具有可简便快速调整高低的实用性。

Adjustment and 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the height of the bicycle seat tub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icycle seat tube height adjusting positioning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mutual penetrated within the tube body and the outer tub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and a positioning mechanism in the inner pipe, the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comprises a long rod, both ends of the long rod and the inner tube body are respectively pivoted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a connecting rod seco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hifting handle of a long rod can driv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inner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mechanism in the long rod, the position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column, the positioning column can be located in the inner pipe body are arranged in the perforation of the mobile and the out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relative adjustment holes, the positioning column can be set in the choice to wear one of the adjusting hole positioning, so as to be simple and rapid adjustment of the inner tube body relative to the outer tube body position, the seat cushion is fixed on the inner end part of the pipe body can be The practicality of simple and rapid adjustment of high and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
本技术是自行车座管,尤指一种以卡扣机构调整座管位置的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自行车的车架上设有座垫,该座垫在底部设有一座管,该座管可相对于车架以调整高低位置,藉此不同高低位置以提供骑乘者依据其体型调整后乘坐使用。如图12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座管,该座管为一气压式结构,其包括有一外管50,一穿设位于外管50内部的内管51,在该内管51与外管50之间的内部设有一气压棒52,该气压棒5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内管51与该外管50相互远离的端头处,该外管50固定于自行车车架上,该内管51的一端部与自行车的座垫连接并设有一可供骑乘者操作的拨柄53,该拨柄53可控制该气压棒以及在内管51受到轴向外力作用后而缩短座管的长度,反之在内管51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在驱动该拨柄53并利用其内部气压可使该气压棒52长度伸长,因此一般在调整座垫的高低位置是利用骑乘者本身的重量将座垫下压,以缩短该气压棒的长度,或离开座垫使气压棒长度伸长而向上突伸以进行调整。现有为气压式结构的座管,若自行车骑乘者为体型较瘦小、体重较轻或为一般女性,当欲进行降低座垫高度时,由于必须将气压棒长度缩短,此时因体重较轻者必须较为费力或运用其它方式以达到缩短气压棒长度,故存在有操作使用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座垫高低调整构造,对于部份人士而言在使用操作上较为不便,因此技术一种以卡扣方式以进行高度调整的定位构造,藉以可提供各种不同体型者均可极为简便且省力的予以操作,以快速完成高度调整并骑乘自行车为其技术目的。为了可达到前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其包括有一内管体、一外管体、一连杆机构及一定位机构;该内管体具有一管体、一上管座、一下管座、一拨柄及两导片,该管体为呈中空体,该上管座及该下管座分别固定于该管体的两端,该上管座贯穿形成有一容槽,该容槽与该管体内部相通,该拨柄枢设于该上管座且位于该容槽内,其一端突设有一作动块,该作动块突伸连通至该管体的中空处,该两导片分别设置于该管体下端部的两相对侧壁面,在两导片之间的该管体侧壁面上贯穿设有至少一穿孔;该外管体为一中空管体,该管体轴向位置的管壁上贯穿设有多个调整孔,在管体两相对在轴向位置的内侧壁面上分别内凹形成有一导槽,该内管体穿设在该外管体,该内管体的导片为位于该外管体的导槽内移动;该连杆机构包括有一长杆、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及一弹性元件,该长杆设置于该内管体的管体内且两端部分别贯穿该上管座与该下管座,该第一连杆一端与该长杆一端枢接,另一端与该上管座枢接,该第二连杆一端与该长杆的另一端枢接,另一端与该下管座枢接,该拨柄的该作动块抵顶于该长杆,该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位于该下管座与该第二连杆之间;该定位机构包括有一定位块及至少一定位柱,该定位块固定于该长杆上,该至少一定位柱突出形成于该定位块侧壁面,该定位柱可贯穿该内管体的管体所设的穿孔并相对位于该外管体的调整孔内。所述的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其中该定位机构的该定位块在一侧突设有一块体,该块体纵向贯穿设有一杆孔,该长杆位于该杆孔内且与该块体相互结合固定,该定位块在另一侧横向贯穿具有至少一柱孔,该定位柱一端贯穿设置于该柱孔且其端头为突出向外,另一端以长杆抵顶定位。所述的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其中该内管体的管体上设有两穿孔,该定位块设有两定位柱,该两定位柱之间距与该外管体的任何两调整孔的间距为相同。所述的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其中该管体下端部的两相对侧壁面的每一侧壁面上贯穿设有至少一结合孔,以及在下端部管壁面内凹形成有一环槽;该导片由一直片体及一弧片体连接组成,该直片体的一端与该弧片体的中央连接,在该直片体上设有至少一突块,该弧片体与该管体的环槽套设且该突块与该结合孔卡固连接,该导片的直片体为位于该内管体的轴向位置。本技术所运用的另一种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其包括有一内管体、一外管体、一连杆机构及一定位机构;该内管体具有一管体、一上管座、一下管座、一拨柄及两导片,该管体为呈中空体,该上管座及该下管座分别固定于该管体的两端,该上管座贯穿形成有一容槽,该容槽与该管体内部相通,该拨柄一端枢设于该上管座且位于该容槽内,该两导片分别设置于该管体下端部的两相对侧壁面,在两导片之间的该管体侧壁面上贯穿设有至少一穿孔;该外管体为一中空管体,该管体轴向位置的管壁上贯穿设有多个调整孔,于管体两相对在轴向位置的内侧壁面上分别内凹形成有一导槽,该内管体穿设于该外管体,该内管体的导片为位于该外管体的导槽内移动;该连杆机构包括有一长杆、一第二连杆及一弹性元件,该长杆设置于该内管体的管体内且两端部分别贯穿该上管座与该下管座,该长杆一端与该拨柄枢接,该第二连杆一端与该长杆的另一端枢接,该第二连杆另一端与该下管座枢接,该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位于该下管座与该第二连杆之间;该定位机构包括有一定位块及至少一定位柱,该定位块固定于该长杆上,该至少一定位柱突出形成于该定位块侧壁面,该定位柱可贯穿该内管体之管体所设的穿孔并相对位于该外管体的调整孔内。本技术藉由前述技术手段的运用,在本技术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且该固定座设置有座垫,使用者欲调整座垫的高低位置时,仅需简便的向下扳动拨柄,此时经由连杆机构的作动使得该内管体内的长杆移动,安装于定位机构的定位块的该定位柱即可快速缩回至柱孔内,在移动安装于该内管体上的座垫至所需高度后,该定位柱可突伸向外并进入相对应的该外管体的该调整孔内,如此即可完成该内管体与该外管体定位并调整座垫的高度,具有操作简便且快速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部份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动作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部份立体外观图。图8为图7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定位块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动作剖面图。图12为现有技术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内管体11上管座111容槽12下管座13拨柄131作动块132枢轴20外管体21调整孔22导槽23底盖31长杆32第一连杆33第二连杆34弹性元件41定位块42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参看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其包括有一内管体10、一外管体20、一连杆机构30及一定位机构40;该内管体10,其具有一管体100、一上管座11、一下管座12、一拨柄13及两导片14,其中该管体100呈中空体,在该管体100的下端部的两相对侧壁面的每一侧壁面上贯穿设有至少一结合孔101,在另两相对侧壁面所设的结合孔101之间的侧壁面上贯穿设有至少一穿孔102,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为在该管体100的其中两相对侧壁面的每一侧壁面上设有三个结合孔101,在两相对侧壁面的结合孔101之间设有两个穿孔102,由管体的端部观之,该两相对设置的结合孔101位置与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其包括有一内管体、一外管体、一连杆机构及一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内管体具有一管体、一上管座、一下管座、一拨柄及两导片,该管体为呈中空体,该上管座及该下管座分别固定于该管体的两端,该上管座贯穿形成有一容槽,该容槽与该管体内部相通,该拨柄枢设于该上管座且位于该容槽内,其一端突设有一作动块,该作动块突伸连通至该管体的中空处,该两导片分别设置于该管体下端部的两相对侧壁面,在两导片之间的该管体侧壁面上贯穿设有至少一穿孔;该外管体为一中空管体,该管体轴向位置的管壁上贯穿设有多个调整孔,于管体两相对在轴向位置的内侧壁面上分别内凹形成有一导槽,该内管体穿设于该外管体,该内管体的导片为位于该外管体的导槽内移动;该连杆机构包括有一长杆、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及一弹性元件,该长杆设置于该内管体的管体内且两端部分别贯穿该上管座与该下管座,该第一连杆一端与该长杆一端枢接,另一端与该上管座枢接,该第二连杆一端与该长杆的另一端枢接,另一端与该下管座枢接,该拨柄的该作动块抵顶于该长杆,该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位于该下管座与该第二连杆之间;该定位机构包括有一定位块及至少一定位柱,该定位块固定于该长杆上,该至少一定位柱突出形成于该定位块侧壁面,该定位柱可贯穿该内管体的管体所设的穿孔并相对位于该外管体的调整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其包括有一内管体、一外管体、一连杆机构及一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内管体具有一管体、一上管座、一下管座、一拨柄及两导片,该管体为呈中空体,该上管座及该下管座分别固定于该管体的两端,该上管座贯穿形成有一容槽,该容槽与该管体内部相通,该拨柄枢设于该上管座且位于该容槽内,其一端突设有一作动块,该作动块突伸连通至该管体的中空处,该两导片分别设置于该管体下端部的两相对侧壁面,在两导片之间的该管体侧壁面上贯穿设有至少一穿孔;该外管体为一中空管体,该管体轴向位置的管壁上贯穿设有多个调整孔,于管体两相对在轴向位置的内侧壁面上分别内凹形成有一导槽,该内管体穿设于该外管体,该内管体的导片为位于该外管体的导槽内移动;该连杆机构包括有一长杆、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及一弹性元件,该长杆设置于该内管体的管体内且两端部分别贯穿该上管座与该下管座,该第一连杆一端与该长杆一端枢接,另一端与该上管座枢接,该第二连杆一端与该长杆的另一端枢接,另一端与该下管座枢接,该拨柄的该作动块抵顶于该长杆,该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位于该下管座与该第二连杆之间;该定位机构包括有一定位块及至少一定位柱,该定位块固定于该长杆上,该至少一定位柱突出形成于该定位块侧壁面,该定位柱可贯穿该内管体的管体所设的穿孔并相对位于该外管体的调整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其中该定位机构的该定位块在一侧突设有一块体,该块体纵向贯穿设有一杆孔,该长杆位于该杆孔内且与该块体相互结合固定,该定位块在另一侧横向贯穿具有至少一柱孔,该定位柱一端贯穿设置于该柱孔且其端头为突出向外,另一端以长杆抵顶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其中该内管体的管体上设有两穿孔,该定位块设有两定位柱,该两定位柱的间距与该外管体的任何两调整孔的间距为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行车座管高低调整定位结构,其中该管体下端部的两相对侧壁面的每一侧壁面上贯穿设有至少一结合孔,以及在下端部管壁面内凹形成有一环槽;该导片由一直片体及一弧片体连接组成,该直片体的一端与该弧片体的中央连接,在该直片体上设有至少一突块,该弧片体与该管体的环槽套设且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育成
申请(专利权)人:安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