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汽车的智能车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623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汽车的智能车载系统,包括:车底板;座椅组件,其包括驾驶员座椅及设于驾驶员座椅上的检测传感器;中央扶手,中央扶手设于车底板且其内设有一竖直布置的容纳腔;智能车载终端,其内置于容纳腔;驱动组件,其包括一用于驱动智能车载终端沿容纳腔向上运动至部分突出于容纳腔的气缸及一根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气缸作用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中央扶手内设置容纳腔,并将智能车载终端内置于容纳腔,同时设置检测传感器以用于实时检测驾驶员是否位于驾驶员座椅上,并根据检测的信号控制驱动智能车载终端突出于容纳腔以便于驾驶员操作,其避免了智能车载终端暴露在外,增加了对其的保护,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An intelligent vehicle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互联网汽车的智能车载系统
本技术涉及智能汽车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汽车的智能车载系统。
技术介绍
智能车载终端融合了GPS技术、里程定位技术及汽车黑匣技术,能用于对运输车辆的现代化管理,包括:行车安全监控管理、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智能集中调度管理、电子站牌控制管理等,其对车辆的安全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智能车载终端一般均设置于驾驶台上,在夏天停车于室外时,由于其直接暴露于驾驶台上,其易受到太阳直射而导致智能车载终端温度过高,其易导致智能车载终端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汽车的智能车载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车载终端暴露于驾驶台易导致暴晒、使用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汽车的智能车载系统,包括:车底板;座椅组件,其包括设于所述车底板上的驾驶员座椅及设于所述驾驶员座椅上的检测传感器;中央扶手,所述中央扶手设于所述车底板且其内设有一竖直布置的容纳腔;智能车载终端,其内置于所述容纳腔;驱动组件,其包括一用于驱动所述智能车载终端沿容纳腔向上运动至部分突出于所述容纳腔的气缸及一根据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气缸作用的控制器。优选的,所述中央扶手包括中央扶手本体及一盖体,所述中央扶手本体上端面设置有一盖槽,所述盖体一端铰接于所述盖槽侧壁并能够配合容置于所述盖槽;所述容纳腔布置于所述中央扶手本体内并与所述盖槽底部连通。优选的,所述中央扶手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臂,每个所述支撑臂均一端铰接于盖体、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智能车载终端。优选的,所述检测传感器为一内嵌于所述驾驶员座椅的压力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采集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产生的电信号的压力信号采集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电信号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比较模块、用于当所述电信号大于第一阈值时驱动所述气缸伸长的第一驱动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电信号是否小于第二阈值的第二比较模块、用于当所述电信号小于第二阈值时驱动所述气缸收缩的第二驱动模块及一微处理模块,所述第一比较模块、第一驱动模块、第二比较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均与所述微处理模块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中央扶手内设置容纳腔,并将智能车载终端内置于容纳腔,同时设置检测传感器以用于实时检测驾驶员是否位于驾驶员座椅上,并根据检测的信号控制驱动智能车载终端突出于容纳腔以便于驾驶员操作,其避免了智能车载终端暴露在外,增加了对其的保护,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基于互联网汽车的智能车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中央扶手关闭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中央扶手开启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驱动组件的连接框图;图5是本技术的控制器的连接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汽车的智能车载系统,包括:车底板1;座椅组件2,其包括设于所述车底板1上的驾驶员座椅21及设于所述驾驶员座椅21上的检测传感器22;中央扶手3,所述中央扶手3设于所述车底板1且其内设有一竖直布置的容纳腔311;智能车载终端4,其内置于所述容纳腔311;驱动组件5,其包括一用于驱动所述智能车载终端4沿容纳腔311向上运动至部分突出于所述容纳腔311的气缸51及一根据所述检测传感器22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气缸51作用的控制器52。本实施例可通过检测传感器22实时检测驾驶员座椅21上是否乘坐有驾驶员,如果驾驶员坐在驾驶员座椅21上,则控制器52根据检测传感器22检测的信号控制气缸51向上延伸,其可驱动智能车载终端4沿容纳腔311向上运动,使得智能车载终端4上端的显示端突出于容纳腔311,驾驶员在对智能车载终端4的显示屏端进行操作控制;而当驾驶员离开驾驶员座椅21时,检测传感器22检测驾驶员不在驾驶员座椅21时,控制器52控制气缸51收缩,其可驱动智能车载终端4沿容纳腔311向下运动至容纳腔311内部,从而避免其受到日照。本实施例的检测传感器22可采用压力传感器或红外线传感器,也可采用其他能够检测驾驶员是否位于驾驶员座椅21上的其他传感器,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压力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其中当采用红外线传感器时,红外线传感器可设置于驾驶员座椅21的靠背上,当驾驶员坐于驾驶员座椅21上时,其与靠背上的红外线传感器较近,红外线传感器可检测到驾驶员,控制器52获取该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其可控制气缸51的活塞端运动以驱动智能车载终端4向上运动,使其显示屏端突出于容纳腔311,而当驾驶员离开驾驶员座椅21时,红外线传感器无法检测到驾驶员,其不会产生检测信号,故控制器52控制气缸51的活塞端向下运动以驱动智能车载终端4运动至容纳腔311内;而当采用压力传感器时,其内嵌于驾驶员座椅21底部,当驾驶员坐在驾驶员座椅21上时,驾驶员的重力可对压力传感器产生压力,控制器52则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产生的电信号控制气缸51作用。其中,如图5所示,当采用压力传感器时,本实施例所述控制器52包括用于采集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产生的电信号的压力信号采集模块521、用于比较所述电信号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比较模块522、用于当所述电信号大于第一阈值时驱动所述气缸51伸长的第一驱动模块523、用于比较所述电信号是否小于第二阈值的第二比较模块524、用于当所述电信号小于第二阈值时驱动所述气缸51收缩的第二驱动模块525及一微处理模块526,所述第一比较模块522、第一驱动模块523、第二比较模块524和第二驱动模块525均与所述微处理模块526连接。其具体作用时,当驾驶员坐于驾驶员座椅21上时,压力传感器受到驾驶员的压力而产生电信号,压力信号采集模块521实时采集该电信号,并通过第一比较模块522进行比较,若该电信号大于第一阈值则说明坐在驾驶员座椅21上的是驾驶员,否则则不是,其可避免因驾驶员座椅21上放置衣服、手机、包等物品而导致错误驱动,当电信号大于第一阈值时,微处理模块526控制第一驱动模块523驱动气缸51作用,使其活塞端向上伸长以驱动智能车载终端4向上运动,而当电信号小于第二阈值时,则微处理模块526控制第二驱动模块525驱动气缸51的活塞端向下运动,以驱动智能车载终端4进入容纳腔311内。在实际应用时,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中央扶手3包括中央扶手本体31及一盖体32,所述中央扶手本体31上端面设置有一盖槽312,所述盖体32一端铰接于所述盖槽312侧壁并能够配合容置于所述盖槽312;所述容纳腔311布置于所述中央扶手本体31内并与所述盖槽312底部连通。当智能车载终端4位于容纳腔311内时,其可通过该盖体32将容纳腔311封盖,避免部分阳光射入容纳腔311内。由于夏天车内温度极高,其一定程度导致智能车载终端4内的元器件加速老化,故本实施例容纳腔311内壁和盖体32内侧面上可设置隔热层。为了避免人工开启盖体32,本实施例所述中央扶手3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臂33,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互联网汽车的智能车载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互联网汽车的智能车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板;座椅组件,其包括设于所述车底板上的驾驶员座椅及设于所述驾驶员座椅上的检测传感器;中央扶手,所述中央扶手设于所述车底板且其内设有一竖直布置的容纳腔;智能车载终端,其内置于所述容纳腔;驱动组件,其包括一用于驱动所述智能车载终端沿容纳腔向上运动至部分突出于所述容纳腔的气缸及一根据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气缸作用的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联网汽车的智能车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板;座椅组件,其包括设于所述车底板上的驾驶员座椅及设于所述驾驶员座椅上的检测传感器;中央扶手,所述中央扶手设于所述车底板且其内设有一竖直布置的容纳腔;智能车载终端,其内置于所述容纳腔;驱动组件,其包括一用于驱动所述智能车载终端沿容纳腔向上运动至部分突出于所述容纳腔的气缸及一根据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气缸作用的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汽车的智能车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扶手包括中央扶手本体及一盖体,所述中央扶手本体上端面设置有一盖槽,所述盖体一端铰接于所述盖槽侧壁并能够配合容置于所述盖槽;所述容纳腔布置于所述中央扶手本体内并与所述盖槽底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互联网汽车的智能车载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锂婷杨哲贾佳秀彭潇柯添蔡文强黄思哲许可肖巧玲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