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弹性扶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5935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弹性扶正器,包括扶正器本体、上套筒、下套筒、耐磨垫片、左侧半套筒、右侧半套筒、固定块、固定柱、凹沿和通孔,所述扶正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套筒和下套筒,所述上套筒和下套筒的两端均设置有耐磨垫片,所述左侧半套筒设置在右侧半套筒的左侧,且左侧半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方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右侧半套筒的一端对应固定块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沿,所述凹沿的底部对应固定柱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柱与通孔,便于套筒内部之间的组装和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在套筒两端设置耐磨垫片,避免了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磨损,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An integral elastic centraliz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gral elastic centralizer, including centralizer body, sleeve, the lower sleeve, wear pads, the left half and right half sleeve sleeve, a fixing block, a fixing column, a concave edge and a through hole, the two ends of the centralizer body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sleeve and the sleeve. The upper sleeve and the lower sleeve are arranged on both ends of the wear pad, wherein the left half sleeve is provided in the right half of the left sleeve, and one end of the left half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block, the fixed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xed column, the right half of one end of the sleeve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fixed block location the position of the concave, concave along the bottom of the corresponding fixed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fixing column and a through hole, easy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between the internal sleeve,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through the set The wear-resistant gaskets are set at both ends of the cylinder to avoid the wear of the device during the work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弹性扶正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整体弹性扶正器
,具体为一种整体弹性扶正器。
技术介绍
扶正器是属固井工具,它制造简单,结构美观,牢固耐用,扶正力大,弹性扶正器的扶正条因具有弹性,适用于井内直径变化较大或斜度较大的油气田,以提高固井质量。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弹性扶正器没有设置便于组装和拆卸的结构,比如套筒内部之间的组装和拆卸,扶正条与套筒之间的组装和拆卸等,同时没有设置耐磨垫片,使得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已受到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整体弹性扶正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整体弹性扶正器,包括扶正器本体、上套筒、下套筒、第一扶正条、耐磨垫片、螺母、第二扶正条、左侧半套筒、右侧半套筒、固定块、固定柱、外螺纹、凹沿、通孔、第一连接块、第一卡块、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二连接块和第二卡块,所述扶正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套筒和下套筒,所述上套筒和下套筒的两端均设置有耐磨垫片,且上套筒和下套筒均包括螺母、左侧半套筒和右侧半套筒,所述左侧半套筒设置在右侧半套筒的左侧,且左侧半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方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外侧套接有螺母,所述右侧半套筒的一端对应固定块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沿,所述凹沿的底部对应固定柱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所述左侧半套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右侧半套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上套筒的内侧靠近第一卡槽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扶正条,且上套筒的内侧靠近第二卡槽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扶正条,所述第一扶正条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两端对应第一卡槽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扶正条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两端对应第二卡槽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卡块。优选的,所述第一扶正条与第二扶正条结构相同,且第一扶正条与第二扶正条均设置有三个。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外径小于通孔的内径。优选的,所述左侧半套筒与右侧半套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扶正条和第二扶正条与上套筒和下套筒之间均通过卡槽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设置固定柱与通孔,便于套筒内部之间的组装和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卡块和卡槽,便于扶正条与套筒之间的组装和拆卸,通过在套筒两端设置耐磨垫片,避免了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磨损,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套筒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左侧半套筒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右侧半套筒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左侧半套筒底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右侧半套筒底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一扶正条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二扶正条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扶正器本体;2、上套筒;3、下套筒;4、第一扶正条;5、耐磨垫片;6、螺母;7、第二扶正条;8、左侧半套筒;9、右侧半套筒;10、固定块;11、固定柱;12、外螺纹;13、凹沿;14、通孔;15、第一连接块;16、第一卡块;17、第一卡槽;18、第二卡槽;19、第二连接块;20、第二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整体弹性扶正器,包括扶正器本体1、上套筒2、下套筒3、第一扶正条4、耐磨垫片5、螺母6、第二扶正条7、左侧半套筒8、右侧半套筒9、固定块10、固定柱11、外螺纹12、凹沿13、通孔14、第一连接块15、第一卡块16、第一卡槽17、第二卡槽18、第二连接块19和第二卡块20,扶正器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套筒2和下套筒3,上套筒2和下套筒3的两端均设置有耐磨垫片5,且上套筒2和下套筒3均包括螺母6、左侧半套筒8和右侧半套筒9,左侧半套筒8设置在右侧半套筒9的左侧,且左侧半套筒8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下方连接有固定柱11,固定柱11的底部设置有外螺纹12,外螺纹12的外侧套接有螺母6,右侧半套筒9的一端对应固定块10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沿13,凹沿13的底部对应固定柱11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4,左侧半套筒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槽17,右侧半套筒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槽18,上套筒2的内侧靠近第一卡槽17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扶正条4,且上套筒2的内侧靠近第二卡槽18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扶正条7,第一扶正条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5,第一连接块15的两端对应第一卡槽17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卡块16,第二扶正条7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9,第二连接块19的两端对应第二卡槽18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卡块20。为了便于使扶正器本体放置稳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扶正条4与第二扶正条7结构相同,且第一扶正条4与第二扶正条7均设置有三个。为了便于固定柱11插设在通孔14的内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柱11的外径小于通孔14的内径。为了便于左侧半套筒8与右侧半套筒9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左侧半套筒8与右侧半套筒9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为了便于第一扶正条4和第二扶正条7固定连接在上套筒2和下套筒3之间,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扶正条4和第二扶正条7与上套筒2和下套筒3之间均通过卡槽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扶正器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套筒2和下套筒3,便于固定套管;为了避免扶正器本体1的两端套筒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磨损,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在上套筒2和下套筒3的两端均设置有耐磨垫片5;上套筒2和下套筒3均由螺母6、左侧半套筒8和右侧半套筒9组成,左侧半套筒8设置在右侧半套筒9的左侧,且左侧半套筒8与右侧半套筒9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在左侧半套筒8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下方连接有固定柱11,固定柱11的底部设置有外螺纹12,外螺纹12的外侧套接有螺母6,右侧半套筒9的一端对应固定块10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沿13,便于固定块10的放置,凹沿13的底部对应固定柱11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4,为了便于固定柱11插设在通孔14的内部,固定柱11的外径小于通孔14的内径,通过设置便于左侧半套筒8和右侧半套筒9之间连接的结构,方便了套筒的组装和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左侧半套筒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槽17,上套筒2的内侧靠近第一卡槽17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扶正条4,第一扶正条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5,第一连接块15的两端对应第一卡槽17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卡块16,第一扶正条4与上套筒2和下套筒3之间通过卡槽连接,便于第一扶正条4的组装和拆卸;右侧半套筒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槽18,上套筒2的内侧靠近第二卡槽18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扶正条7,第二扶正条7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9,第二连接块19的两端对应第二卡槽18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卡块20,第二扶正条7与上套筒2和下套筒3之间通过卡槽连接,便于第二扶正条7的组装和拆卸,为了便于使扶正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整体弹性扶正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体弹性扶正器,包括扶正器本体(1)、上套筒(2)、下套筒(3)、第一扶正条(4)、耐磨垫片(5)、螺母(6)、第二扶正条(7)、左侧半套筒(8)、右侧半套筒(9)、固定块(10)、固定柱(11)、外螺纹(12)、凹沿(13)、通孔(14)、第一连接块(15)、第一卡块(16)、第一卡槽(17)、第二卡槽(18)、第二连接块(19)和第二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器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套筒(2)和下套筒(3),所述上套筒(2)和下套筒(3)的两端均设置有耐磨垫片(5),且上套筒(2)和下套筒(3)均包括螺母(6)、左侧半套筒(8)和右侧半套筒(9),所述左侧半套筒(8)设置在右侧半套筒(9)的左侧,且左侧半套筒(8)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下方连接有固定柱(11),所述固定柱(11)的底部设置有外螺纹(12),所述外螺纹(12)的外侧套接有螺母(6),所述右侧半套筒(9)的一端对应固定块(10)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沿(13),所述凹沿(13)的底部对应固定柱(11)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4),所述左侧半套筒(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槽(17),所述右侧半套筒(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卡槽(18),所述上套筒(2)的内侧靠近第一卡槽(17)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扶正条(4),且上套筒(2)的内侧靠近第二卡槽(18)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扶正条(7),所述第一扶正条(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5),所述第一连接块(15)的两端对应第一卡槽(17)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卡块(16),所述第二扶正条(7)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9),所述第二连接块(19)的两端对应第二卡槽(18)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卡块(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弹性扶正器,包括扶正器本体(1)、上套筒(2)、下套筒(3)、第一扶正条(4)、耐磨垫片(5)、螺母(6)、第二扶正条(7)、左侧半套筒(8)、右侧半套筒(9)、固定块(10)、固定柱(11)、外螺纹(12)、凹沿(13)、通孔(14)、第一连接块(15)、第一卡块(16)、第一卡槽(17)、第二卡槽(18)、第二连接块(19)和第二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器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套筒(2)和下套筒(3),所述上套筒(2)和下套筒(3)的两端均设置有耐磨垫片(5),且上套筒(2)和下套筒(3)均包括螺母(6)、左侧半套筒(8)和右侧半套筒(9),所述左侧半套筒(8)设置在右侧半套筒(9)的左侧,且左侧半套筒(8)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下方连接有固定柱(11),所述固定柱(11)的底部设置有外螺纹(12),所述外螺纹(12)的外侧套接有螺母(6),所述右侧半套筒(9)的一端对应固定块(10)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沿(13),所述凹沿(13)的底部对应固定柱(11)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4),所述左侧半套筒(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新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精锐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