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童钟益专利>正文

一种制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500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鞋机器人,包括机身以及转接设置在机身底部的滚动轮,机身底面内设有沉接槽,沉接槽内顶壁贯穿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起降滑接槽,起降滑接槽上方的机身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传递腔,起降滑接槽右侧内壁内贯穿设有第二传递腔,起降滑接槽左侧内壁顶部内贯穿设有第一导接槽,第一导接槽顶部与第一传递腔左侧伸延尾梢底部相对,第一导接槽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顶部伸延尾梢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第一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第一导接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锤平的精准性以及稳定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运输的成本。

A shoe making robo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hoemaking robot, including the fuselage and adapter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rolling wheel is arranged in the fuselage bottom sink sink connected groove connecting groove is provided through the top wall upstretched set landing sliding groove, the top of the fuselage landing slid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xtension set about transfer cavity the second landing, sliding contact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slot right handed through the cavity, and sliding contact with the first conducting groove through the slot in the top of the left wall, a first guide groove and the top of the first extension end at the bottom left transfer chamber, a first guid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et screw stretching up and down, the first screw top end extension with the first drive connection, the first driver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rst conductive groove in the top wall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flat hammer And the stability,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 reduce the cost of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鞋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鞋领域,具体是一种制鞋机器人。
技术介绍
鞋子在鞋面裁剪封合完毕后需要进一步对鞋后跟凹凸不平的接缝、太厚的折边处进行锤平修整作业,使鞋口、鞋面的折边或接合处平整美观。传统的锤平方式采用人工手持锤头进行锤平,容易伤及操作工人双手,而且效率低下,费时费力,速度慢,且人工难以掌控机械移动和搬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鞋机器人,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制鞋机器人,包括机身以及转接设置在所述机身底部的滚动轮,所述机身底面内设有沉接槽,所述沉接槽内顶壁贯穿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起降滑接槽,所述起降滑接槽上方的所述机身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传递腔,所述起降滑接槽右侧内壁内贯穿设有第二传递腔,所述起降滑接槽左侧内壁顶部内贯穿设有第一导接槽,所述第一导接槽顶部与所述第一传递腔左侧伸延尾梢底部相对,所述第一导接槽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顶部伸延尾梢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接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线纹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导接槽滑接配合的导接块,所述起降滑接槽内滑接配合有锤平块,所述锤平块左端顶壁与所述导接块右侧尾梢固定连接,所述锤平块底面内设有锤平滑接槽,所述锤平滑接槽内滑接配合锤平推接杆,所述锤平滑接槽右侧内壁内贯穿设有第二导接槽,所述第二导接槽内滑接配合有左右伸延设置的滑接杆,所述滑接杆左侧伸延尾梢与所述锤平推接杆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接杆右侧伸延尾梢探至所述第二传递腔内且滑接配合,所述滑接杆下侧的所述第二传递腔内设有与所述锤平块右侧面转接配合的第一转接轴,所述第一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偏向轮,所述第一转接轴右侧伸延尾梢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传递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的传递装置,所述第二传递腔右侧内壁设有用以与所述传递装置配合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机身顶面左部固定设置有透明置物盒,所述透明置物盒通过隔板隔出多个规格不同的置物槽。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传递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递腔左侧伸延段内且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二转接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递腔右侧伸延段内设有且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三转接轴,所述第二转接轴底部伸延尾梢与所述第一驱动器顶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递腔内的所述第二转接轴外表面上设有第一传递轮,所述第一传递腔右侧伸延段下方的所述机身内壁内设有导接腔,所述导接腔内滑接配合有导接块,所述导接块顶面内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顶部伸延尾梢与所述第三转接轴底部伸延尾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递腔内的所述第三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传递轮,所述第二传递轮与所述第一传递轮之间配合连接有传递带,所述导接块底部尾梢转接配合有连接锥齿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接腔下方的所述机身内的第三传递腔、转接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三传递腔左侧内壁内的传递组件以及固定设置所述第三传递腔右侧内壁内的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左侧面配合连接有探至所述第三传递腔内的第四锥齿轮,所述变速器右侧尾梢配合连接有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右侧尾梢配合连接有探至所述机身右侧面外的第二嵌齿轮,所述第三传递腔与所述导接腔之间贯穿设有贯穿槽,所述传递组件包括转接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递腔与所述第三传递腔之间所述机身内的第四转接轴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转接轴左右两侧的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下方的所述第二传递腔内,所述第三锥齿轮位于所述第三传递腔内左侧位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机身右侧前侧的滚动轮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嵌齿轮,所述第一嵌齿轮与所述第二嵌齿轮之间配合连接有传递链。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沉接槽内滑接配合有锤平块,所述锤平块顶部与所述锤平推接杆底部尾梢之间设有除震件。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锤平推接杆顶部上方的所述锤平滑接槽内设有簧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滑接杆右侧伸延尾梢探至第二传递腔内且滑接配合,滑接杆下侧的第二传递腔内设与锤平块右侧面转接配合的第一转接轴,第一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偏向轮,第一转接轴右侧伸延尾梢固定设置第一锥齿轮,第一传递腔内设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的传递装置,第二传递腔右侧内壁设用以与传递装置配合连接的驱动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锤平的传递连接以及锤平的驱动工作,同时,实现自动控制锤平工作,提高了锤平的精准性以及稳定性。2.通过传递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传递腔左侧伸延段内且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二转接轴以及设置在第一传递腔右侧伸延段内设且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三转接轴,第二转接轴底部伸延尾梢与第一驱动器顶部配合连接,第一传递腔内的第二转接轴外表面上设第一传递轮,第一传递腔右侧伸延段下方的机身内壁内设导接腔,导接腔内滑接配合导接块,导接块顶面内螺线纹配合连接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顶部伸延尾梢与第三转接轴底部伸延尾梢固定连接,第一传递腔内的第三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第二传递轮,第二传递轮与第一传递轮之间配合连接传递带,导接块底部尾梢转接配合连接锥齿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锤平块的起降工作,使锤平块底部的锤平块探至机身的底面外,同时,实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驱动器的配合连接工作。3.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制锤平的传递连接以及锤平的驱动工作,同时,实现自动控制锤平工作,提高了锤平的精准性以及稳定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外,能实现自动移动工作,减少了运输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制鞋机器人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制鞋机器人自动控制锤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锤平推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制鞋机器人,包括机身8以及转接设置在所述机身8底部的滚动轮81,所述机身8底面内设有沉接槽83,所述沉接槽83内顶壁贯穿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起降滑接槽82,所述起降滑接槽82上方的所述机身8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传递腔86,所述起降滑接槽82右侧内壁内贯穿设有第二传递腔84,所述起降滑接槽82左侧内壁顶部内贯穿设有第一导接槽85,所述第一导接槽85顶部与所述第一传递腔86左侧伸延尾梢底部相对,所述第一导接槽85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852,所述第一螺杆852顶部伸延尾梢与第一驱动器853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853外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接槽85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852上螺线纹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导接槽85滑接配合的导接块851,所述起降滑接槽82内滑接配合有锤平块821,所述锤平块821左端顶壁与所述导接块851右侧尾梢固定连接,所述锤平块821底面内设有锤平滑接槽822,所述锤平滑接槽822内滑接配合锤平推接杆824,所述锤平滑接槽822右侧内壁内贯穿设有第二导接槽823,所述第二导接槽823内滑接配合有左右伸延设置的滑接杆825,所述滑接杆825左侧伸延尾梢与所述锤平推接杆824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接杆825右侧伸延尾梢探至所述第二传递腔84内且滑接配合,所述滑接杆825下侧的所述第二传递腔84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制鞋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鞋机器人,包括机身以及转接设置在机身底部的滚动轮,其特征在于:机身底面内设有沉接槽,沉接槽内顶壁贯穿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起降滑接槽,起降滑接槽上方的机身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传递腔,起降滑接槽右侧内壁内贯穿设有第二传递腔,起降滑接槽左侧内壁顶部内贯穿设有第一导接槽,第一导接槽顶部与第一传递腔左侧伸延尾梢底部相对,第一导接槽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顶部伸延尾梢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第一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第一导接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一螺杆上螺线纹配合连接有与第一导接槽滑接配合的导接块,起降滑接槽内滑接配合有锤平块,锤平块左端顶壁与导接块右侧尾梢固定连接,锤平块底面内设有锤平滑接槽,锤平滑接槽内滑接配合锤平推接杆,锤平滑接槽右侧内壁内贯穿设有第二导接槽,第二导接槽内滑接配合有左右伸延设置的滑接杆,滑接杆左侧伸延尾梢与锤平推接杆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滑接杆右侧伸延尾梢探至第二传递腔内且滑接配合,滑接杆下侧的第二传递腔内设有与锤平块右侧面转接配合的第一转接轴,第一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偏向轮,第一转接轴右侧伸延尾梢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传递腔内设有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的传递装置,第二传递腔右侧内壁设有用以与传递装置配合连接的驱动装置,机身顶面左部固定设置有透明置物盒,透明置物盒通过隔板隔出多个规格不同的置物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鞋机器人,包括机身以及转接设置在机身底部的滚动轮,其特征在于:机身底面内设有沉接槽,沉接槽内顶壁贯穿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起降滑接槽,起降滑接槽上方的机身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传递腔,起降滑接槽右侧内壁内贯穿设有第二传递腔,起降滑接槽左侧内壁顶部内贯穿设有第一导接槽,第一导接槽顶部与第一传递腔左侧伸延尾梢底部相对,第一导接槽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顶部伸延尾梢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第一驱动器外表面设置在第一导接槽内顶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一螺杆上螺线纹配合连接有与第一导接槽滑接配合的导接块,起降滑接槽内滑接配合有锤平块,锤平块左端顶壁与导接块右侧尾梢固定连接,锤平块底面内设有锤平滑接槽,锤平滑接槽内滑接配合锤平推接杆,锤平滑接槽右侧内壁内贯穿设有第二导接槽,第二导接槽内滑接配合有左右伸延设置的滑接杆,滑接杆左侧伸延尾梢与锤平推接杆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滑接杆右侧伸延尾梢探至第二传递腔内且滑接配合,滑接杆下侧的第二传递腔内设有与锤平块右侧面转接配合的第一转接轴,第一转接轴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偏向轮,第一转接轴右侧伸延尾梢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传递腔内设有与第一驱动器配合连接的传递装置,第二传递腔右侧内壁设有用以与传递装置配合连接的驱动装置,机身顶面左部固定设置有透明置物盒,透明置物盒通过隔板隔出多个规格不同的置物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递腔左侧伸延段内且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二转接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递腔右侧伸延段内设有且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三转接轴,所述第二转接轴底部伸延尾梢与所述第一驱动器顶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递腔内的所述第二转接轴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钟益
申请(专利权)人:童钟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