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盘耙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500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盘耙组,包括前列圆盘耙组和后列圆盘耙组,所述前列圆盘耙组和后列圆盘耙组分别由装载在耙轴上的若干个大耙盘组成,所述耙轴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通过支臂与耙梁底端相连接,所述前列圆盘耙组的左侧轴承外侧安装有第一小耙盘,所述后列圆盘耙组的右侧轴承外侧安装有第二小耙盘,所述大耙盘、第一小耙盘和第二小耙盘周边分别设有均匀间隔的刃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小耙盘和第二小耙盘不仅解决耕地后边缘的深沟问题,而且提高了耕地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

A group of harrow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sc harrow group, including harrow group and among the forefront of the forefront of harrow harrow group, group and group were composed of column after harrow several large loading harrow disk on the harrow shaft,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harrow shaf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bearing, the bearing through the arm and harrow the beam is connected to the left lateral bearing group is installed on the first front harrow rake plate, the right lateral column bearing group is installed in the second disc harrow disk, wherein, the first disc harrow rake disc and a second disc harrow are arranged evenly spaced around the edg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e first small rake plate and the second small rake disc not only solve the deep trench problem of the rear edg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but als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farmland, and reduce the labor cost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盘耙组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圆盘耙组。
技术介绍
目前,圆盘耙因一次能完成耙地、作物残茬切碎掩埋、土壤深松平整等作业而获得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圆盘耙通常只有大耙盘或小耙盘的单一方式存在,从而导致耕地后边缘的挖的过深,造成耕地效率下降,也增加了成本。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圆盘耙组,能够解决耕地后边缘存在深沟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盘耙组,包括前列圆盘耙组和后列圆盘耙组,所述前列圆盘耙组和后列圆盘耙组分别由装载在耙轴上的若干个大耙盘组成,所述耙轴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通过支臂与耙梁相连接,所述前列圆盘耙组的左侧轴承外侧安装有第一小耙盘,所述后列圆盘耙组的右侧轴承外侧安装有第二小耙盘,所述大耙盘、第一小耙盘和第二小耙盘周边分别设有均匀间隔的刃口。进一步地,所述耙梁上设有若干刮土刀,且相邻刮土刀位于大耙盘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小耙盘和第二小耙盘的直径分别为550mm-650mm,所述大耙盘的直径为700mm-80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小耙盘和第二小耙盘不仅避免耕地后边缘的深沟情况,而且提高了耕地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盘耙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盘耙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盘耙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中:1、前列圆盘耙组;2、后列圆盘耙组;3、耙轴;4、大耙盘;5、轴承;6、支臂;7、耙梁;8、第一小耙盘;9、第二小耙盘;10、刮土刀;11、刃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盘耙组,包括前列圆盘耙组1和后列圆盘耙组2,所述前列圆盘耙组1和后列圆盘耙组2分别由装载在耙轴3上的若干个大耙盘4组成,所述耙轴3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轴承5,所述轴承5通过支臂6与耙梁7底端相连接,所述前列圆盘耙组的左侧轴承5外侧安装有第一小耙盘8,所述后列圆盘耙组的右侧轴承5外侧安装有第二小耙盘9,所述大耙盘4、第一小耙盘8和第二小耙盘9周边分别设有均匀间隔的刃口11。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耙梁7上设有若干刮土刀10,且相邻刮土刀10位于大耙盘4一侧,进一步加速耕地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小耙盘8和第二小耙盘9的直径分别为550mm-650mm,所述大耙盘4的直径为700mm-800mm。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圆盘耙组,前列圆盘耙组1和后列圆盘耙组2通过耙架子组装在一起形成α角度,通过大耙盘、第一小耙盘和第二小耙盘周边的刃口11平面同地面垂直并与机组前进方向有一可调节的偏角,在拖拉机牵引力和土壤反作用力作用下大耙盘4、第一小耙盘8和第二小耙盘9滚动前进,刃口11切入土中,实现碎土、松土以及除草整地等作业,通过第一小耙盘8和第二小耙盘9的刃口避免耕地后边缘的深沟,根据土壤情况和耕深要求调整前列圆盘耙组1和后列圆盘耙组2之间α角度,当土壤硬度大,则减少α角度,土壤硬度小,则增大α角度。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小耙盘8和第二小耙盘9不仅解决耕地后边缘的深沟问题,而且提高了耕地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圆盘耙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盘耙组,包括前列圆盘耙组(1)和后列圆盘耙组(2),所述前列圆盘耙组(1)和后列圆盘耙组(2)分别由装载在耙轴(3)上的若干个大耙盘(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耙轴(3)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轴承(5),所述轴承(5)通过支臂(6)与耙梁(7)底端相连接,所述前列圆盘耙组(1)的左侧轴承外侧安装有第一小耙盘(8),所述后列圆盘耙组(2)的右侧轴承外侧安装有第二小耙盘(9),所述大耙盘(4)、第一小耙盘(8)和第二小耙盘(9)周边分别设有均匀间隔的刃口(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盘耙组,包括前列圆盘耙组(1)和后列圆盘耙组(2),所述前列圆盘耙组(1)和后列圆盘耙组(2)分别由装载在耙轴(3)上的若干个大耙盘(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耙轴(3)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轴承(5),所述轴承(5)通过支臂(6)与耙梁(7)底端相连接,所述前列圆盘耙组(1)的左侧轴承外侧安装有第一小耙盘(8),所述后列圆盘耙组(2)的右侧轴承外侧安装有第二小耙盘(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武张广智方宇鹏邵春雷刘繁华王福礁毛晓峰王昕伟程俊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