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清旗专利>正文

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909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用以连结复数个管型框体,以组装成一管型框架,包含一连结本体、复数个连结凸柱以及复数个弹性垫圈,该些连结凸柱是自连结本体分别沿复数个延伸方向延伸出,且每一所述复数个连结凸柱的外壁开设有至少一环形凹槽;所述复数个弹性垫圈套设于所述复数个连结凸柱的该至少一环形凹槽,并且与每一所述复数个管型框体的内壁间具有一尺寸干涉配合关系,借以在所述复数个管型框体中的一个套接连结于所述复数个连结凸柱中的一个时,利用尺寸干涉配合关系而彼此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装时仅需将管型框体连结于连结凸体,因此不需辅助工具而可有效降低组装的时间,从而提升组装效率。

Multidirectional connecting components of a tubular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ulti tube type frame connecting component, by connecting a plurality of tube type frame, to assemble into a tube type frame, including connecting body, a plurality of connecting convex columns and a plurality of elastic washers, the connecting column is convex from the connecting body respectively along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a, and each of the plurality of the outer wall of a connecting convex column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annular groove; the at least one annular groove of the plurality of elastic cushion ring is sleeved on the plurality of connecting convex columns, with a size of a 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ferenc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x body and each of the plurality of tube type in between, the plurality of tube type frame in a set of successive nodes in the plurality of links in a convex column, using the size of interference fit between each oth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utility model, the assembly will only be tube type box body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vex body, the assembly time can be reduced effectively without the aid of a tool, thus improving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弹性垫圈设置于连结凸体的环形凹槽以干涉配合于管型框体的多向连结组件。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在组装如柜子或架体的管型框架时,需要通过连结组件对管型框架的管型框体进行转接,其中,现有的连结组件在对管型框体进行连结时,普遍需要通过工具或是螺丝等辅助工具来辅助固定而连结,使得人们在组装管型框架时需要花较多时间,因此现有技术仍具备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现有连结组件普遍需通过辅助工具连结于管型框体,因此普遍具有组装时间长而耗时的问题。因此,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其是利用弹性垫圈干涉配合于管型框体,以达到降低组装时间的目的。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用以连结复数个管型框体,以组装成一管型框架,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包含一连结本体、复数个连结凸柱以及复数个弹性垫圈,该些连结凸柱系自连结本体分别沿复数个延伸方向延伸出,且每一该些连结凸柱之外壁开设有至少一环形凹槽。该些弹性垫圈套设于该些连结凸柱的该至少一环形凹槽,并且与每一该些管型框体的内壁间具有一尺寸干涉配合关系,借以在该些管型框体中的一个套接连结于该些连结凸柱中的一个时,利用尺寸干涉配合关系而彼此固接。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上述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还包含以下所述的较佳附属技术手段。该些弹性垫圈为复数个环形弹性垫圈,该些连结凸柱中的至少一个为至少一圆形凸柱,该些延伸方向中的至少两个彼此垂直。此外,多向连结组件为一互垂型三向连结组件,且该些延伸方向皆彼此垂直,该些连结凸柱为复数个实心凸柱,连结本体为一球型本体,且球型本体的直径大于该些连结凸柱的外径。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上述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还包含以下所述的另一较佳附属技术手段。多向连结组件为一T型三向连结组件,且该些延伸方向中的一个与另两个彼此垂直。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上述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还包含以下所述的另一较佳附属技术手段。多向连结组件为一个四向连结组件。在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的主要技术手段后,由于是通过弹性垫圈直接对管型框体进行干涉配合,因此组装时仅需将管型框体连结于连结凸体,因此不需辅助工具而可有效降低组装的时间,从而提升组装效率。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的立体图。图2示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的侧视图。图3示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的立体图。图4示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1a、1b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11连结本体;12、12a、12b连结凸柱;121、121a、121b环形凹槽;13、13a、13b弹性垫圈;2管型框体;21内壁;L1、L1a、L1b、L2、L2a、L2b、L3、L3a、L3b、L4b延伸方向。具体实施方式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中,其组合实施方式不胜枚举,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仅列举三个较佳实施例加以具体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图1示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的立体图,图2示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1(以下简称多向连结组件1)为一互垂型三向连结组件,用以连结复数个管型框体2,以组装成一管型框架(图未示),也就是说,管型框架可由多个多向连结组件1与管型框体2的连结组装而成。多向连结组件1包含一连结本体11、复数个连结凸柱12、12a与12b以及复数个弹性垫圈13、13a与13b(图中仅标示一个)。连结本体11为一球型本体,但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此。该些连结凸柱12、12a与12b是自连结本体11分别沿复数个延伸方向L1、L2与L3延伸出,且该些连结凸柱12、12a与12b为复数个实心凸柱,而该些连结凸柱12、12a与12b中的至少一个为至少一圆形凸柱,但其他实施例中可为多角柱、椭圆柱等其他形状的柱体,因此不限于此。此外,每一该些连结凸柱12、12a与12b的外壁对应地开设有至少一环形凹槽121、121a与121b(图中仅各标示一个,并且是标示于未设有弹性垫圈之处),其中,该些延伸方向L1、L2与L3中的至少两个是彼此垂直,举例来说,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些延伸方向L1、L2与L3皆彼此垂直。另外,该些连结凸柱12、12a与12b的外径D1小于球型本体的直径D2,以强化连结凸柱12、12a与12b与连结本体11之间的连结而防止断裂。该些弹性垫圈13、13a与13b套设于该些连结凸柱12、12a与12b的该至少一环形凹槽121、121a与121b,并为复数个环形弹性垫圈。该些弹性垫圈13、13a与13b与每一该些管型框体2的内壁21间具有一尺寸干涉配合关系,此尺寸干涉配合关系即是规格设定,借以在该些管型框体2的一个套接连结于该些连结凸柱12、12a与12b中的一个时,利用尺寸干涉配合关系而彼此固接。请参阅图3,图3示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1a为一T型三向连结组件,且该些延伸方向L1a、L2a与L3a中的一个与另两个彼此垂直,即延伸方向L1a垂直于延伸方向L2a与L3a,其他均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请参阅图4,图4示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1b为一个四向连结组件,延伸方向L1b垂直于延伸方向L2b、L3b与L4b,延伸方向L2b与L3b是彼此相反,其他均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综合以上所述,在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后,由于是通过弹性垫圈直接对管型框体进行干涉配合,因此组装时仅需将管型框体连结于连结凸体,因此不需辅助工具而可有效降低组装的时间,从而提升组装效率。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技术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示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技术所欲申请保护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用以连结复数个管型框体,以组装成一管型框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连结本体;复数个连结凸柱,自所述连结本体分别沿复数个延伸方向延伸出,且每一所述复数个连结凸柱的外壁开设有至少一环形凹槽;以及复数个弹性垫圈,套设于所述复数个连结凸柱的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并且与每一所述复数个管型框体的内壁间具有一用以使所述复数个管型框体中的一个套接连结于所述复数个连结凸柱中的一个而彼此固接的尺寸干涉配合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26 TW 1062015321.一种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用以连结复数个管型框体,以组装成一管型框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连结本体;复数个连结凸柱,自所述连结本体分别沿复数个延伸方向延伸出,且每一所述复数个连结凸柱的外壁开设有至少一环形凹槽;以及复数个弹性垫圈,套设于所述复数个连结凸柱的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并且与每一所述复数个管型框体的内壁间具有一用以使所述复数个管型框体中的一个套接连结于所述复数个连结凸柱中的一个而彼此固接的尺寸干涉配合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弹性垫圈为复数个环形弹性垫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型框架的多向连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连结凸柱中的至少一个为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旗
申请(专利权)人:林清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