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层石墨烯改善三元电极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431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插层石墨烯改善三元电极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石墨烯粉末与活性剂混合,通过搅拌、洗涤、抽滤、真空干燥、超声波混合制备得到插层石墨烯溶液。将插层石墨烯溶液作为导电剂的成分制备三元正极。所述的活性剂是浓硝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其组成的质量比为65 wt%浓硝酸:30 wt%过氧化氢的质量比=1:(0.1~0.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原料成本较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便,耗时少。制备的样品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为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element electrode by intercalated graphe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three yuan to improve the electrode performance of graphene intercal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graphene powder and active agent mixture, by stirring, washing, filtering, vacuum drying, ultrasonic mixing was prepared by intercalation of graphene solution. The intercalated graphene solution is used as the component of the conductive agent to prepare the three element positive pole. The active agent is a mixture of concentrated nitric acid and hydrogen peroxid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ss ratio of 65 wt%: 30 quality wt% concentrated nitric acid hydrogen peroxide than =1: (0.1 ~ 0.5). The material cost of the invention is low, the raw material is wid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is simple,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the time consuming is few. The sample prepared has excellent discharge performance, especially in high current condition, and the discharge performance is good, which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industrial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层石墨烯改善三元电极性能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电极材料制备的
,涉及一种可用于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三元电极的制备方法。技术背景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寻找储能新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新储能体系的锂离子电池应该具有电压高、容量大、无记忆效应和寿命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和电动车、混合电动车等动力工具。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集流体等。其中,正极材料很大程度决定了电池的性能。已经成功商业化的正极材料有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等。不过,上述材料还存在不少缺点,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正极材料成为研究热点。1997年,Ohzuku等[OhzukuT.etal.,Chem.Lett.,1997,68:642.]率先研究了LiNi1/3Mn1/3Co1/3O2型三元材料的性能。研究表明,这种材料融合了LiCoO2、LiNiO2和LiMn2O4的特点,具有可逆容量高、成本低、毒性低等优点。镍钴锰三元材料可表示为:LiNixCoyMnzO2(其中,x+y+z=1)。根据化学式中镍、钴、锰元素摩尔比的不同,可将三元材料分为不同类型。如,镍、钴、锰的摩尔比(x∶y∶z)为3∶3∶3的三元材料,简称333型;镍、钴、锰的摩尔比为5∶2∶3的三元材料称为523型;镍、钴、锰的摩尔比为8∶1∶1的三元材料称为811型,还有类似的其它类型等。333型、523型、622型和811型三元材料均具有α-NaFeO2型层状结构。在三元材料中,镍、钴、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2价、+3价和+4价。Ni为主要活性元素。从理论上来看,镍的相对含量越高,三元材料的放电容量越高。此外,镍钴铝三元材料的性能也受到重视。目前主要通过掺杂、表面包覆和后处理改善预先制备的三元材料的性能。然而,目前实际改善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三元材料还存在如下问题,如电子导电率低、大倍率稳定性差、高电压循环稳定性差、阳离子混排、高低温性能差等。自从石墨烯被发现以来,石墨烯的优良的机械、电学、热学和光学特性就受到广泛的重视。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石墨烯可能表现出较大的应用前景。如,已知常温下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为0.2×106cm2/(V•s),电阻率约为10-6Ω•cm,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NovoselovKS,GeimAK,MorozovSV,etal.,Science,2004,306(5296):666-669.]。不过,石墨烯制备过程容易发生堆叠现象,影响在电解质中的分散性及表面可浸润性,导致比表面积和离子电导率的下降。[Jae-HyunLee,EunKyungLee,Won-JaeJoo,YamujinJang,Dongmoketal.Wafer-ScaleGrowthofsingle-crystalmonolayergrapheneonreusablehydrogen-terminatedgermanium[N].ScienceExprss,2014-04-03.ChulChung,Young-KwanKim,DollyShin,Dal-HeeMinetal.,Biomedicalapplicationsofgrapheneandgrapheneoxide[J].AcsAcc.Chem.Res,2013,46(10):2211–2224.]。前人研究表明,石墨烯颗粒只有在保持分散状态下,特别是石墨烯保持在10层以下的状态才能较好的发挥导电、导热、机械等优秀的性能。由于石墨烯材料表面呈惰性状态,化学稳定性高,与其他介质的相互作用较弱,石墨烯片层间有较强的范德华力而容易发生团聚。特别是,石墨烯在极性溶剂中分散性较差,限制了实际应用的效果。为了防止石墨烯应用的团聚现象,保持使用过程石墨烯的分散状态是保持效能的关键。如何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石墨烯的有效分散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已有不少研究人员尝试制备三元电极时用石墨烯替代原来制备电极中使用的导电石墨,达到提升三元电极的能量密度及改善大电流放电性能的目的。不过,目前使用石墨烯的效果并不明显。本专利技术人认为这是由于前人的石墨烯的分散效果不理想,分散的石墨烯的稳定性较差,影响其导电性能。本专利技术通过插层石墨烯改善石墨烯的表面性能,改善石墨烯在溶剂中的分散性能及在溶剂中的稳定性,实现改善三元的导电性能、大倍率电流放电稳定性、高电压循环稳定性差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制备的工艺条件,减小制备方法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插层高分散石墨烯改善三元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其特征在于:将石墨烯粉末与活性剂按照质量比1:(5~100)混合,在60~95℃温度区间搅拌混合10~100min,用去离子水洗涤除去过量的活性剂,直到洗涤液显现中性。将抽滤得到的滤渣用丁酮或N-甲基吡咯烷酮洗去水分,再次抽滤的滤渣为插层石墨烯。将插层石墨烯在低于1个大气压力的真空及搅拌的条件下,于120~260℃区间的任一温度加热制得干燥的前驱物。按照前驱物与N-甲基吡咯烷酮的体积比为1:(5~1000)搅拌混合,超声波振荡5~100min,使插层石墨烯在N-甲基吡咯烷酮介质中均匀分散,得到插层石墨烯溶液。将插层石墨烯溶液、三元材料、聚偏氟乙烯按照重量比(100~20):(90~98):(1.99~9.99)混合,搅拌均匀后涂覆在铝箔表面,于105~135℃温度区间烘干,再按照锂电池行业三元正极极片的制备步骤制备三元正极;或者将插层石墨烯溶液、三元材料、导电碳、聚偏氟乙烯按照重量比(100~20):(90~97):(0.49~3.99):(2.5~6)混合,搅拌均匀后涂覆在铝箔表面,于105~135℃温度区间烘干,再按照锂电池行业三元正极极片的制备步骤制备三元正极。所述的三元材料是镍钴锰三元材料或是镍钴铝三元材料。所述的活性剂是浓硝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其组成的质量比为65wt%浓硝酸:30wt%过氧化氢的质量比=1:(0.1~0.5)。所述的石墨烯粉末中石墨烯的层数在3~100层范围内。所述的镍钴锰三元材料中镍、钴、锰、锂的摩尔比x:y:z:k满足以下关系:x:y:z=(0.45~0.51):(0.17~0.20):(0.27~0.30),0.95≤k≤1.10,且x+y+z=k;或x:y:z=(0.55~0.61):(0.17~0.20):(0.17~0.20),0.95≤k≤1.10,且x+y+z=k;或x:y:z=(0.75~0.81):(0.07~0.10):(0.07~0.10),0.95≤k≤1.10,且x+y+z=k。所述的镍钴铝三元材料中镍、钴、铝、锂的摩尔比x:y:z:k满足以下关系:x:y:z=(0.75~0.81):(0.12~0.16):(0.01~0.06),0.95≤k≤1.10,且x+y+z=k。本专利技术的原料成本较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便,耗时少。制备的样品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为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而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将层数为50层的石墨烯粉末与活性剂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插层石墨烯改善三元电极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石墨烯粉末与活性剂按照质量比1:(5~100)混合,在60~95℃温度区间搅拌混合10~100min,用去离子水洗涤除去过量的活性剂,直到洗涤液显现中性;将抽滤得到的滤渣用丁酮或N‑甲基吡咯烷酮洗去水分,再次抽滤的滤渣为插层石墨烯;将插层石墨烯在低于1个大气压力的真空及搅拌的条件下,于120~260℃区间的任一温度加热制得干燥的前驱物;按照前驱物与N‑甲基吡咯烷酮的体积比为1:(5~1000)搅拌混合,超声波振荡5~100min,使插层石墨烯在N‑甲基吡咯烷酮介质中均匀分散,得到插层石墨烯溶液;将插层石墨烯溶液、三元材料、聚偏氟乙烯混合,搅拌均匀后涂覆在铝箔表面,于105~135℃温度区间烘干后再按照锂电池行业三元正极极片的制备步骤制备三元正极;或者将插层石墨烯溶液、三元材料、导电碳、聚偏氟乙烯混合,搅拌均匀后涂覆在铝箔表面,于105~135℃温度区间烘干后再按照锂电池行业三元正极极片的制备步骤制备三元正极;所述的活性剂是浓硝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其组成的质量比为65 wt%浓硝酸:30 wt%过氧化氢的质量比 = 1:(0.1~0.5)。...

【技术特征摘要】
1.插层石墨烯改善三元电极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石墨烯粉末与活性剂按照质量比1:(5~100)混合,在60~95℃温度区间搅拌混合10~100min,用去离子水洗涤除去过量的活性剂,直到洗涤液显现中性;将抽滤得到的滤渣用丁酮或N-甲基吡咯烷酮洗去水分,再次抽滤的滤渣为插层石墨烯;将插层石墨烯在低于1个大气压力的真空及搅拌的条件下,于120~260℃区间的任一温度加热制得干燥的前驱物;按照前驱物与N-甲基吡咯烷酮的体积比为1:(5~1000)搅拌混合,超声波振荡5~100min,使插层石墨烯在N-甲基吡咯烷酮介质中均匀分散,得到插层石墨烯溶液;将插层石墨烯溶液、三元材料、聚偏氟乙烯混合,搅拌均匀后涂覆在铝箔表面,于105~135℃温度区间烘干后再按照锂电池行业三元正极极片的制备步骤制备三元正极;或者将插层石墨烯溶液、三元材料、导电碳、聚偏氟乙烯混合,搅拌均匀后涂覆在铝箔表面,于105~135℃温度区间烘干后再按照锂电池行业三元正极极片的制备步骤制备三元正极;所述的活性剂是浓硝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其组成的质量比为65wt%浓硝酸:30wt%过氧化氢的质量比=1:(0.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层石墨烯改善三元电极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插层石墨烯溶液、三元材料、聚偏氟乙烯混合,是按照插层石墨烯溶液:三元材料:聚偏氟乙烯的重量比(100~20):(90~98):(1.99~9.99)进行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层石墨烯改善三元电极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插层石墨烯溶液、三元材料、导电碳、聚偏氟乙烯混合,是按照插层石墨烯溶液:三元材料:导电碳:聚偏氟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庆松祖国晶张晓红余欣瑞郑思宁陈方园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