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俊霞专利>正文

一种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2694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它包括混凝土侧墙,所述的侧墙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沟,两侧墙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格珊层,所述的格珊层的上部设置有鹅卵石层,所述的鹅卵石层上部设置有细砂层,所述的细砂层内部两侧设置有提线装置,所述的提线装置包括下线夹和与下线夹配合的上线夹,所述的上线夹和下线夹的两端连接有提手,所述的提手包括与上线夹和下线夹连接的垂直连接柱,和与连接柱连接的提手杆,上线夹的下表面两端设置有定位凸起,上线夹下表面中部设置有上卡线槽,下线夹上表面两端设置有定位凹槽,下线夹中部设置有下卡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取放方便、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
本技术属于地下电缆的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
技术介绍
现在的变电站用的电缆沟一般设计成全封闭的“口”字形电缆沟,然后将电缆安装在全封闭的“口”字形电缆沟内,在变电站电缆沟使用时,会有大量的电力电缆、动力电缆,这就要求电缆沟的两端设置防火墙,防止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电力电缆起火蔓延,避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是变电站特有的避免重大灾害的措施,现有防火墙存在着改造时,取放电缆十分不便,而且现有电缆存在着排水不利的情况,使电缆长期放置在水中,易发生危险对此,开发一种适用范围广、取放方便、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的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取放方便、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的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它包括混凝土侧墙,所述的侧墙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沟,两侧墙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格珊层,所述的格珊层的上部设置有鹅卵石层,所述的鹅卵石层上部设置有细砂层,所述的细砂层内部两侧设置有提线装置,所述的提线装置包括下线夹和与下线夹配合的上线夹,所述的上线夹和下线夹的两端连接有提手,所述的提手包括与上线夹和下线夹连接的垂直连接柱,和与连接柱连接的提手杆,上线夹的下表面两端设置有定位凸起,上线夹下表面中部设置有上卡线槽,下线夹上表面两端设置有定位凹槽,下线夹中部设置有下卡线槽。所述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配合。所述的上卡线槽和下卡线槽相配合。所述的上卡线槽和下卡线槽组成圆形。所述的上卡线槽断面为劣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使用时,利用两侧的混凝土墙组成电缆沟,同时在电缆沟两端设置防火墙,防止一旦发生的电缆沟火灾的蔓延,另外,在防火墙从下到上设置格珊层,鹅卵石层,细砂层,这种结构的设计便于水分向下渗漏,避免电缆长时间处于水中浸泡的情况,增大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防火墙细砂层两端设置有提线装置,通过提线装置便于电缆的取放,这种结构操作简单,而且省力实用,本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取放方便、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的提线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侧墙2、排水沟3、格珊层4、鹅卵石层5、细砂层6、提线装置7、下线夹8、上线夹9、提手10、连接柱11、提手杆12、定位凸起13、上卡线槽14、定位凹槽15、下卡线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它包括混凝土侧墙1,所述的侧墙1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沟2,两侧墙1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格珊层3,所述的格珊层3的上部设置有鹅卵石层4,所述的鹅卵石层4上部设置有细砂层5,所述的细砂层5内部两侧设置有提线装置6,所述的提线装置6包括下线夹7和与下线夹7配合的上线夹8,所述的上线夹8和下线夹7的两端连接有提手9,所述的提手9包括与上线夹8和下线夹7连接的垂直连接柱10,和与连接柱10连接的提手杆11,上线夹8的下表面两端设置有定位凸起12,上线夹8下表面中部设置有上卡线槽13,下线夹7上表面两端设置有定位凹槽14,下线夹7中部设置有下卡线槽15。本技术在使用时,利用两侧的混凝土墙组成电缆沟,同时在电缆沟两端设置防火墙,防止一旦发生的电缆沟火灾的蔓延,另外,在防火墙从下到上设置格珊层,鹅卵石层,细砂层,这种结构的设计便于水分向下渗漏,避免电缆长时间处于水中浸泡的情况,增大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防火墙细砂层两端设置有提线装置,通过提线装置便于电缆的取放,这种结构操作简单,而且省力实用,本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取放方便、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它包括混凝土侧墙1,所述的侧墙1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沟2,两侧墙1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格珊层3,所述的格珊层3的上部设置有鹅卵石层4,所述的鹅卵石层4上部设置有细砂层5,所述的细砂层5内部两侧设置有提线装置6,所述的提线装置6包括下线夹7和与下线夹7配合的上线夹8,所述的上线夹8和下线夹7的两端连接有提手9,所述的提手9包括与上线夹8和下线夹7连接的垂直连接柱10,和与连接柱10连接的提手杆11,上线夹8的下表面两端设置有定位凸起12,上线夹8下表面中部设置有上卡线槽13,下线夹7上表面两端设置有定位凹槽14,下线夹7中部设置有下卡线槽15。所述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配合。所述的上卡线槽和下卡线槽相配合。所述的上卡线槽和下卡线槽组成圆形。所述的上卡线槽断面为劣弧。本技术在使用时,利用两侧的混凝土墙组成电缆沟,同时在电缆沟两端设置防火墙,防止一旦发生的电缆沟火灾的蔓延,另外,在防火墙从下到上设置格珊层,鹅卵石层,细砂层,这种结构的设计便于水分向下渗漏,避免电缆长时间处于水中浸泡的情况,增大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防火墙细砂层两端设置有提线装置,通过提线装置便于电缆的取放,这种结构操作简单,而且省力实用,本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取放方便、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它包括混凝土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墙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沟,两侧墙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格珊层,所述的格珊层的上部设置有鹅卵石层,所述的鹅卵石层上部设置有细砂层,所述的细砂层内部两侧设置有提线装置,所述的提线装置包括下线夹和与下线夹配合的上线夹,所述的上线夹和下线夹的两端连接有提手,所述的提手包括与上线夹和下线夹连接的垂直连接柱,和与连接柱连接的提手杆,上线夹的下表面两端设置有定位凸起,上线夹下表面中部设置有上卡线槽,下线夹上表面两端设置有定位凹槽,下线夹中部设置有下卡线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电缆沟防火墙,它包括混凝土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墙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沟,两侧墙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格珊层,所述的格珊层的上部设置有鹅卵石层,所述的鹅卵石层上部设置有细砂层,所述的细砂层内部两侧设置有提线装置,所述的提线装置包括下线夹和与下线夹配合的上线夹,所述的上线夹和下线夹的两端连接有提手,所述的提手包括与上线夹和下线夹连接的垂直连接柱,和与连接柱连接的提手杆,上线夹的下表面两端设置有定位凸起,上线夹下表面中部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霞
申请(专利权)人:王俊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