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精度刚性高度与角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2691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精度刚性高度与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下座板、下滑块、上滑块和上座板。下滑块底面为平面,顶面为斜面,底面和顶面均开有油槽,下滑块位于下座板的厚壁钢管内,且叠放在下座板的方形钢板上方,上滑块底面设有与下滑块顶面相匹配的内凹型斜面滑槽,上滑块与下座板的厚壁钢管通过限位螺栓相固定。上座板底面设置与上滑块顶面外凸型球面相匹配的内凹型球面,并开有油槽。上座板通过限位螺栓与下座板的厚壁钢管进行连接,本装置不仅可以实现高度与角度的高精度无极调整,还兼具抗拉功能与大刚度特性,避免该调节装置对上部结构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反应产生影响。本装置可供设备安装、隔震支座安装以及需要精细而刚性的可调节界面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刚性高度与角度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精度刚性高度与角度调节装置,属于试验

技术介绍
在隔震结构的隔震支座安装时,同一建筑物或构筑物底部的各个支座应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但由于土建施工后安装位置的不同,支座安装面间往往会产生高度差,甚至个别支座安装面会发生倾角。这时就需要对支座进行高度与角度的调整。以往的调整方法主要是:在每个隔震支座的底部设置由两个楔形滑块组成的高度调节装置,支座安装就位后,滑动上部楔形滑块,使得高度调节装置的总高度升高,从而实现隔震支座的高度调节。这种调整方法主要有3点不足:(1)滑动上部楔形滑块使装置高度升高的过程中会导致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置发生变化,迫使隔震支座产生剪切变形;(2)传统装置由上下两楔块组成,主要依靠楔块间的摩擦力抵抗相对变形,水平和竖向刚度不足,使得在地震作用下装置会发生较大变形,影响隔震支座性能;(3)传统装置只能对支座的高度进行调节,不能调节支座平面外转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调节高度与转角,且调节精度高,并且能够实现大刚度的调整装置。可用于但不限于隔震支座及大型机械设备的高度与角度调节。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精度刚性高度与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下座板1、下滑块9、上滑块10、上座板2和长螺杆5,其中:下座板1由方形钢板和厚壁钢管组成,厚壁钢管固定于方形钢板上方,从下到上,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分别与下滑块9,上滑块10和上座板2连接;所述下滑块9底面为平面,顶面为斜面,底面和顶面均开有油槽,防止使用过程中有灰尘、油污等形成的异物阻碍相互滑动;所述下滑块9位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内,且叠放于下座板1的方形钢板上方,长螺杆5穿过下滑块9,下滑块9通过长螺杆5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相连接,第三限位螺栓7穿过下滑块9,下滑块9通过第三限位螺栓7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相固定;所述上滑块10底面设有与下滑块9顶面相匹配的内凹型斜面滑槽,用于保证上滑块10和下滑块9只能沿着滑槽方向发生相对滑动;所述上滑块10顶面是外凸型的球面;所述上滑块10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通过第二限位螺栓6相固定;所述上座板2底面设有与上滑块10顶面外凸型球面相匹配的内凹型球面,并开有油槽;所述上座板2通过第一限位螺栓4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进行连接,并且通过可调节长度螺杆3与下座板1的方形钢板进行连接。本技术中,所述上座板与下座板的连接采用内六角螺栓,避免凸出顶面的螺栓影响设备的安装。本技术中,所述下滑块滑动方向两端的曲面与厚壁钢管内表面的曲面曲率相同。本技术中,所述上滑块底面设置与所述上滑块顶面相匹配的内凹型斜面滑道,顶面为外凸型球面。本技术中,所述上座板与所述厚壁钢管间有一定的间隙,允许上座板与厚壁钢管有相对转角。本技术中,下座板1的方形钢板上开有四个螺栓孔8用于连接刚性地面。本技术中,上座板2顶面设有供设备或支座安装固定的螺纹沉孔11。本技术中,所述下座板由方形底板与厚壁钢管组成,所述方形钢板上的固定螺栓位置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灵活布置。与传统支座高度调节装置相比,本支座安装高度调节装置的优点是:(1)在应用上,本技术可以满足不同支座的高精度高度与角度调节要求,用于振动台试验隔震支座底部、实际隔震结构支座底部等,不仅可以实现支座安装时的高度与角度调整,还可以用来调整隔震结构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高差与倾角。(2)在功能上,本技术能够实现在调整高度与角度的同时,不改变上部装置的水平位置,避免对隔震支座的位置与受力状态产生干扰;上座板周围可调节长度螺杆的高度低于上座板顶面圆台的高度,避免螺杆妨碍隔震支座的布置。(3)在性能上,本技术的上滑块与下座板的间隙非常小,且通过限位螺栓进行固定,能够实现水平方向的大刚度;上座板与下座板通过限位螺栓与可调节长度螺杆进行连接,不仅实现竖向大刚度,还具有抗拉功能。水平和竖向的大刚度,可以避免在地震过程中产生大变形对上部结构性能产生影响。(4)在处理上,下滑块的顶面与底面以及上座板的底面都开油槽,防止使用过程中有灰尘、油污等形成的异物阻碍相互滑动。(5)在制作上,每个装置的高度调节范围较大,可批量化生产。(6)环保。本专利技术为可拆卸并可以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下座板示意图;图3是下滑块示意图;图4是下座板与下滑块连接示意图;图5是上滑块和下滑块叠放正视图;图6是上滑块和下滑块叠放侧视图图7是上座板仰视图;图8是上座板俯视图。图中标号:1为下座板;2为上座板;3为可调节长度螺杆;4为第一限位螺栓;5为长螺杆;6为第二限位螺栓;7为第三限位螺栓;8为螺纹孔;9为下滑块;10为上滑块;11为上座板螺纹沉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所示的高精度刚性高度与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下座板1、下滑块9、上滑块10、上座板2、可调节长度螺栓3、螺纹孔8、上座板螺纹沉孔11、第一限位螺栓4、第二限位螺栓6、第三限位螺栓7和长螺杆5。下座板1由方形钢板和厚壁钢管两部分组成。下座板1的方形钢板上开有四个螺栓孔8用于连接刚性地面。从下到上,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分别与下滑块9,上滑块10,上座板2连接。所述下滑块9底面为平面,顶面为斜面,底面和顶面均开有油槽,防止使用过程中有灰尘、油污等形成的异物阻碍相互滑动。所述下滑块9位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内,且叠放在下座板1的方形钢板上方,通过长螺杆5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相连接,并通过4个第三限位螺栓7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相固定。所述上滑块10底面设有与下滑块9顶面相匹配的内凹型斜面滑槽,用于保证上滑块10和下滑块9只能沿着滑槽方向发生相对滑动。所述上滑块10顶面是外凸型的球面。所述上滑块10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通过4个第二限位螺栓6相固定。所述上座板2底面设置与上滑块10顶面外凸型球面相匹配的内凹型球面,并开有油槽。上座板2顶面设有供设备或支座安装固定的螺纹沉孔11。所述上座板2通过4个第一限位螺栓4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进行连接,并且通过4个可调节长度螺杆3与下座板1的方形钢板进行连接。使用时,转动下滑块9的水平螺纹杆5,使下滑块9水平移动,带动上滑块10上下移动,调节到目标高度后,用水平螺纹杆5与两个第三限位螺栓7将下滑块9与下座板1进行初步固定,用四个第二限位螺栓6将上滑块10与下座板1进行初步固定。转动上座板2,将上座板2调节到需要的角度后,通过四个第一限位螺栓4将上座板2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进行初步固定。高度和角度调节可交替进行,直至调到目标位置,拧紧全部限位螺栓定位,并通过可调节长度螺杆3将上座板与下座板的方形钢板进行固定,完成全部工作。所述上座板2上座板与下座板1的连接采用内六角螺栓,避免凸出顶面的螺栓影响设备的安装。所述下座板1由方形底板与厚壁钢管组成,所述方形钢板上的螺纹孔8的位置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灵活布置。所述下滑块9滑动方向两端的曲面与厚壁钢管内表面的曲面曲率相同。所述下滑块9底面为平面,顶面为斜面,而且底面与顶面都开油槽。所述上座板2底面设置与所述上滑块10顶面相匹配的内凹型斜面滑道,顶面为外凸型球面,且开油槽所述上座板2与所述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间有一定的间隙,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精度刚性高度与角度调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精度刚性高度与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下座板(1)、下滑块(9)、上滑块(10)、上座板(2)和长螺杆(5),其特征在于:下座板(1)由方形钢板和厚壁钢管组成,厚壁钢管固定于方形钢板上方,从下到上,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分别与下滑块(9),上滑块(10)和上座板(2)连接;所述下滑块(9)底面为平面,顶面为斜面,底面和顶面均开有油槽,防止使用过程中有灰尘、油污等形成的异物阻碍相互滑动;所述下滑块(9)位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内,且叠放于下座板(1)的方形钢板上方,长螺杆(5)穿过下滑块(9),下滑块(9)通过长螺杆(5)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相连接,第三限位螺栓(7)穿过下滑块(9),下滑块(9)通过第三限位螺栓(7)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相固定;所述上滑块(10)底面设有与下滑块(9)顶面相匹配的内凹型斜面滑槽,用于保证上滑块(10)和下滑块(9)只能沿着滑槽方向发生相对滑动;所述上滑块(10)顶面是外凸型的球面;所述上滑块(10)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通过第二限位螺栓(6)相固定;所述上座板(2)底面设有与上滑块(10)顶面外凸型球面相匹配的内凹型球面,并开有油槽;所述上座板(2)通过第一限位螺栓(4)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进行连接,并且通过可调节长度螺杆(3)与下座板(1)的方形钢板进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刚性高度与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下座板(1)、下滑块(9)、上滑块(10)、上座板(2)和长螺杆(5),其特征在于:下座板(1)由方形钢板和厚壁钢管组成,厚壁钢管固定于方形钢板上方,从下到上,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分别与下滑块(9),上滑块(10)和上座板(2)连接;所述下滑块(9)底面为平面,顶面为斜面,底面和顶面均开有油槽,防止使用过程中有灰尘、油污等形成的异物阻碍相互滑动;所述下滑块(9)位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内,且叠放于下座板(1)的方形钢板上方,长螺杆(5)穿过下滑块(9),下滑块(9)通过长螺杆(5)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相连接,第三限位螺栓(7)穿过下滑块(9),下滑块(9)通过第三限位螺栓(7)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相固定;所述上滑块(10)底面设有与下滑块(9)顶面相匹配的内凹型斜面滑槽,用于保证上滑块(10)和下滑块(9)只能沿着滑槽方向发生相对滑动;所述上滑块(10)顶面是外凸型的球面;所述上滑块(10)与下座板(1)的厚壁钢管通过第二限位螺栓(6)相固定;所述上座板(2)底面设有与上滑块(10)顶面外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文胜任祥香徐君袁苗苗许沛东钱智信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