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量调节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2687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量调节池,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顶部的盖体、设置在池体上部的进水管以及若干出水管,所述的池底底部设置回灌井,所述的回灌井与池体侧壁之间设置沉沙隔墙,所述的池体位于进水管出水口处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倾斜设置在池体底壁的滑轨,滑轨的底部固定有过滤棉组件,过滤棉组件的位置与进水管出水口对应,所述池体底部于滑轨出口处设有积沙桶,回灌井的进水口高度高于沉沙隔墙的高度,其具有效减小水对池底冲击,减小溢流回灌时泥沙进入回灌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量调节池
本实用涉及地热能源,特别涉及一种水量调节池。
技术介绍
现今在地下水式地源热泵项目中,地下水换热系统中的地下水完全回灌技术制约着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的发展。水量调节池技术应用到地下水式地源热泵中,能充分利用施工场地,对回灌水进行沉砂预处理来保护回灌井,并能平衡分配调节各个回灌井回灌量,且自身带有一定回灌作用,只要在不超过30米地层埋深的范围内有粗颗粒地层且静水位的埋深超过粗颗粒地层的项目。目前所采用的水量调节池为了防止水冲击池壁,采用弯折的管头向池底放水,这种放水方式使得池内水涌动较大,在溢流回灌时会带入较多的泥沙进入回灌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实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量调节池,可以有效减小水对池底冲击,减小溢流回灌时泥沙进入回灌井。本实用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量调节池,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顶部的盖体、设置在池体上部的进水管以及若干出水管,池体底部设置回灌井,所述的回灌井与池体侧壁之间设置沉沙隔墙,所述的池体位于进水管出水口处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倾斜设置在池体底壁的滑轨,滑轨的底部固定有过滤棉组件,过滤棉组件的位置与进水管出水口对应,所述池体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量调节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量调节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设置在池体(1)顶部的盖体(11)、设置在池体(1)上部的进水管(2)以及若干出水管(5),池体(1)的底部设置回灌井(3),所述的回灌井(3)与池体(1)侧壁之间设置沉沙隔墙(41),所述的池体(1)位于进水管(2)出水口处设有缓冲装置(4),所述的缓冲装置(4)包括倾斜设置在池体(1)底壁的滑轨(42),滑轨(42)的底部固定有过滤棉组件(43),过滤棉组件(43)的位置与进水管(2)出水口对应,所述池体(1)底部于滑轨(42)出口处设有积沙桶(31),回灌井(3)的进水口高度高于沉沙隔墙(41)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量调节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设置在池体(1)顶部的盖体(11)、设置在池体(1)上部的进水管(2)以及若干出水管(5),池体(1)的底部设置回灌井(3),所述的回灌井(3)与池体(1)侧壁之间设置沉沙隔墙(41),所述的池体(1)位于进水管(2)出水口处设有缓冲装置(4),所述的缓冲装置(4)包括倾斜设置在池体(1)底壁的滑轨(42),滑轨(42)的底部固定有过滤棉组件(43),过滤棉组件(43)的位置与进水管(2)出水口对应,所述池体(1)底部于滑轨(42)出口处设有积沙桶(31),回灌井(3)的进水口高度高于沉沙隔墙(41)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量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体(1)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的回灌井(3)与通孔之间设有密封圈(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量调节池,其特征在于:过滤棉组件(43)包括固定板(431)以及与固定板(431)固接的过滤棉块(432),所述的滑轨(42)上设有插接孔(421),所述的固定板(431)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静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矿联地热能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