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砟轨道铁路隧道上拱修复结构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特别涉及无砟轨道铁路隧道底板上拱修复加固。
技术介绍
山区铁路由于受地形及不良地质影响,隧道工程数量众多。当隧道工程通过特殊不确定的地应力等不明地质条件区域时,修建的隧道工程可能会发生隧道上拱变形病害,实际工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相关案例,这对于无砟轨道铁路来说影响很大,出现的上拱变形修复十分困难并且变形可能是动态的。为此,提出一种可行的隧道上拱修复结构及施工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砟轨道铁路隧道上拱修复结构,以解决隧道上拱变形修复且具有长期保持效果的难题,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施工方便、环保等特点。本技术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一种无砟轨道铁路隧道上拱修复结构,包括隧道拱圈结构和位于其底部的隧道底座结构,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卸压孔,间隔设置在隧道拱圈结构两侧腰部以下的岩体中,卸压孔靠近隧道拱圈结构侧的孔内固定设置封闭塞;注浆锚杆,间隔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基岩体中,其上端与埋设在隧道底座结构中的连接钢筋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在隧道底部设置注浆锚杆,可以增强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砟轨道铁路隧道上拱修复结构,包括隧道拱圈结构(1)和位于其底部的隧道底座结构(2),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卸压孔(3),间隔设置在隧道拱圈结构(1)两侧腰部以下的岩体中,卸压孔(3)靠近隧道拱圈结构(1)侧的孔内固定设置封闭塞(4);注浆锚杆(5),间隔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基岩体中,其上端与埋设在隧道底座结构(2)中的连接钢筋(6)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砟轨道铁路隧道上拱修复结构,包括隧道拱圈结构(1)和位于其底部的隧道底座结构(2),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卸压孔(3),间隔设置在隧道拱圈结构(1)两侧腰部以下的岩体中,卸压孔(3)靠近隧道拱圈结构(1)侧的孔内固定设置封闭塞(4);注浆锚杆(5),间隔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基岩体中,其上端与埋设在隧道底座结构(2)中的连接钢筋(6)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砟轨道铁路隧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裕春,许佑顶,罗照新,袁碧玉,肖朝乾,曾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