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2061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组培快繁技术获得中华红栌组培苗的快速繁殖方法。中华红栌为黄栌种子苗中发现的变异单株,其种源少,常规方法繁殖慢,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外植体的栽培方法、外植体的采集时期、消毒方法、分化、增殖和生根培养基的筛选、移栽基质的选择及培养过程中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控制。采用选择外植体、接种培养、扩繁培养、生根培养过渡移栽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华红栌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使中华红栌试管苗的分化率达到100%,月增殖倍数达到5.2,生根率达到91.7%,移栽成活率达到85%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便易行,程序简单,功效高,有效的抑制了中华红栌外植体的污染和褐化,提高了组培苗的分化率,增殖速度快,生根率高,成活率高,成本低,易于实现中华红栌产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组织培养技术的植物再生
,具体涉及到一种快速繁 殖中华红栌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中华红栌是在黄栌种子苗中发现的变异单林,其全年均为红色,观赏效果好;其耐干旱,耐低温,在北京西山地区夏季40—42。C,冬季-22. 8 。C的自然条件下可以正常生长,不抽条;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在贫瘠,中 性,弱酸,弱碱的土壤中均能生长,因此苗木很受市场的欢迎。但因其种 源少,常规方法繁殖慢,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于是我们进行了中华红栌 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利用组培快繁技术生产中华红栌的主要技术要点是将在田间生长的 植物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消毒、接种,通过在培 养室中培养诱导其分化、促使其增殖生长和生根,最后经过移栽过渡形成 一个正常的植抹。利用该方法培育的苗木繁殖速度快、苗木质量高,利于 在生产上快速推广应用;且组培苗带病虫害极少,利于不同地区间引种和 苗木出口,而且易于实现产业化生产,可以在较小的面积内进行大规模种 苗生产,无需占用大量土地。中华红栌存在外植体接种后污染和褐化现象比较严重,组培苗增殖速度慢,生根困难,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至今国内外尚未见到关于中华红 栌组培快繁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上述中华红栌组培快繁技术中存在的外植体 接种后易污染及褐化,组培苗增殖速度慢,生根困难,移栽成活率低等问 题,通过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研究,实现了中华红栌组培快繁的低污染 率,高分化率,高生根率和高成活率。为达到上述预定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外植体利用嫁接或扦插繁殖少量的中华红栌苗,定期喷洒杀菌剂,并于次年 1月下旬或2月上旬将中华红栌栽植于温室中,待新梢长至15-25公分, 剪取新梢并将其剪成1.5-2. 5cm的茎段,先用流水沖洗干净,再在超静台 上用70%酒精振摇15-50秒,然后置于0. 2°/。的升汞和10%的次氯酸钓中各 消毒3-8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作为中华红栌组培快繁的外植 体;(2 )接种培养把消毒后的中华红栌茎段放置在促进茎段侧芽萌发和生长的接种培养 基上,该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 5-1. 5mg/L的BA和 0. Omg/L的NAA; (3 )扩繁培养当侧芽长到lcm以上时,切下侧芽转移到扩繁培养基中进行组培苗的分化和增殖,该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 0-2. 5mg/L的BA 和0. 1-1. Omg/L的NAA,并将组培苗放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温度 为20-22。C的环境下,每日光照10-14小时; (4 )生根培养选取(3 )中增殖的1. 5-3cm的健壮组培苗放入生根培养基中,该生根 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 5-2. 5mg/L的IBA,同时将组培苗放置 于20-22。C的培养室中进行生根培养; (5 )过渡移栽取出(4)中生根成功的组培苗,洗净根上残留的培养基,移入装有过 渡基质的移栽容器中,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或制造迷雾控制环境湿度为80% -100%,温度为20-25°C, 7-10天后逐渐降低湿度,至苗高8-20cm,有5-10 片叶时移栽入大田定植或容器栽植。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 8-1. 2mg/L的BA 和0. 3-0. 7mg/L的NAA;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 8-2. 2mg/L的BA 和0. 3-0. 7mg/L的NAA;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0-2. Omg/L的IBA。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 Omg/L的BA和 0. 5mg/L的MA;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2. Omg/L的BA和 0. 5mg/L的NAA;本专利技术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2. Omg/L的IBA。 本专利技术采用营养土和蛭石按照1: 1的比例配置的基质作为中华红栌 组培苗的移栽过渡基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 由于采用了升汞和次氯酸4丐配合消毒,其协同作用使外植体消毒 效果较好,污染率降低到20%左右,达到了降低外植体污染率的有益效果;2、 由于选用的是在1月下旬或2月上旬移至温室培育的中华红栌的 新稍作为外植体,实现了降低污染率、褐化轻,成苗率相对较高的技术效 果;3、 由于选择了 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0-2. 5mg/L的BA和 0. 1-1. Omg/L的NAA作为扩繁培养基,并在温度为20-22°C的环境下培养, 从而实现了组培苗的分化率达到100%,月增殖倍数达到3. 6-5. 2,褐化轻, 生长效果好的技术效果;4、 由于选择了 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 5-2. 5mg/L的IBA作为生根 培养基,同时将组培苗放置于20-22。C的培养室中进行生根培养,从而实 现了生根率达70%以上,根系粗壮整齐,组培苗生长健壮的技术效果;5、 由于选择了营养土和蛭石按照1: 1的比例配置的基质作为中华红 栌组培苗移栽过渡的基质,并在移栽初期控制湿度在80-100 %和温度在 20-25°C,从而使中华红栌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到85%以上。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培育方法简便易行,程序简单,功效高,有效的抑 制了中华红栌外植体的污染和褐化,提高了组培苗的分化率,增殖速度快, 生根率高,成活率高,成本低,易于实现中华红栌产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这 些实施例。实施例1 (1 )选择外植体利用嫁接或扦插繁殖少量的中华红栌苗,定期喷洒杀菌剂,并于次年1月下旬或2月上旬将中华红栌栽植于温室中,2月底、3月初,新梢长至 15-25公分,剪取新梢并将其剪成l. 5-2. 5cm的茎段,先用流水冲洗干净, 再在超静台上用70%酒精振摇15-50秒,然后置于0. 2%的升汞和10%的次 氯酸4丐中各消毒3-8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作为中华红栌组培 快繁的外植体;实验结果表明,采用0. 2%的升汞和10%的次氯酸钙配合 使用,消毒效果好,污染率仅为24.2%,污染率低,采集2、 3月份温室 培育出的新稍作为外植体污染率低、褐化轻、成苗率相对高。 (2 )接种培养把消毒后的中华红栌茎段放置在促进茎段侧芽萌发和生长的接种培养 基上,该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 Omg/L的BA和0. 5mg/L 的NAA;(3 )扩繁培养当侧芽长到lcm以上时,切下侧芽转移到扩繁培养基中进行组培苗的 分化和增殖,该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2. Omg/L的BA和 0. 5mg/L的NAA,并将组培苗放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温度为20-25 。C的环境下,每日光照10-14小时;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中华红栌试管苗在1/2MS培养基、BA浓度2mg/L、 NAAO. 5 mg/L和较低的温度条件下(20 ~ 25。C)培养,试管苗的分化率可以达到100%、月增殖倍数达到5. 2 ,褐 化轻,生长情况良好。 (4 )生根培养选取(3 )中增殖的1. 5-3cm的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繁殖中华红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外植体利用嫁接或扦插繁殖少量的中华红栌苗,定期喷洒杀菌剂,并于次年1月下旬或2月上旬将中华红栌栽植于温室中,待新梢长至15-25公分,剪取新梢并将其剪成1.5-2.5cm的茎段,先用流水冲洗干净,再在超静台上用70%酒精振摇15-50秒,然后置于0.2%的升汞和10%的次氯酸钙中各消毒3-8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作为中华红栌组培快繁的外植体;(2)接种培养把消毒后的中华红栌茎段放置在促进茎段侧芽萌发和生长的接种培养基上,该接种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5-1.5mg/L的BA和0.1-1.0mg/L的NAA;(3)扩繁培养当侧芽长到1cm以上时,切下侧芽转移到扩繁培养基中进行组培苗的分化和增殖,该扩繁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1.0-2.5mg/L的BA和0.1-1.0mg/L的NAA,并将组培苗放置于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温度为20-22℃的环境下,每日光照10-14小时;(4)生根培养选取(3)中增殖的1.5-3cm的健壮组培苗放入生根培养基中,该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0.5-2.5mg/L的IBA,同时将组培苗放置于20-22℃的培养室中进行生根培养;(5)过渡移栽取出(4)中生根成功的组培苗,洗净根上残留的培养基,移入装有过渡基质的移栽容器中,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或制造迷雾控制环境湿度为80%-100%,温度为20-25℃,7-10天后逐渐降低湿度,至苗高8-20cm,有5-10片叶时移栽入大田定植或容器栽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兰英李春玲张军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