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16284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0:01
提供一种电池单元,其具备:主电池;与主电池连接的一对第三布线;配置在所述第三布线上的系统主继电器;在系统主继电器与主电池之间与所述第三布线连接的一对第四布线;与第四布线连接的转换器;进行容纳的壳体;将所述第三布线与壳体外侧的一对第一布线连接的主连接器;以及将转换器与壳体外侧的一对第二布线连接的副连接器。

Cell unit

Provides a battery unit, comprising a main battery; one of thir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attery wiring; the main relay configuration in the third wiring system; between system main relay and the main battery and the third on a fourth wiring connection wiring; and fourth wiring connected to accommodate converter; the shell; the third wiring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shell of a first wiring connecting the mai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of second side converter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shell conne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元
本说明书涉及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向电动车辆的行驶用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
技术介绍
在电动车辆中,有如下电动车辆:在将电池与行驶用马达连接的一对主布线、和将副电池与辅机类装置(动力转向装置、空调等)连接的一对副布线之间配置有转换器。该转换器执行升降压中的至少一方,在主布线与副布线之间互换(exchange)电力。在本说明书中,将该转换器称为主·副转换器(由于是主·副间,所以简称为MS)。在一对主布线中的每一条上插入有开关,能够对将主电池与行驶用马达连接的状态和将两者切离的状态进行切换。在日本特开2008-30722中,公开了将主电池和MS转换器一起配置在位于车辆后方的行李舱内的技术。在该技术中,容纳MS转换器的壳体配置在容纳主电池的壳体之上。在该构成中,将连接MS转换器与主布线的主侧转换器布线露出到容纳MS转换器的壳体和容纳主电池的壳体的外侧来进行走线。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主侧转换器布线上施加主电池的高的电压。在该布线露出到壳体外的情况下,需要在该布线上插入开关,来能够切换该布线的导通和非导通。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一种在连接转换器与主布线的主侧转换器布线上插入开关的技术。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电池单元与一对第一布线和一对第二布线连接而使用,所述一对第一布线向向行驶用马达供给电力的电力控制单元延伸(与从电力控制单元延伸同义),所述一对第二布线向向辅机供给电力的副电池延伸(与从副电池延伸同义)。该电池单元具备:壳体、从壳体露出并与第一布线连接的一对主连接器以及从壳体露出并与第二布线连接的副连接器。在该壳体内容纳有主电池、一对第三布线、系统主继电器、转换器、一对第四布线以及一对第五布线。第三布线与主电池的一对电极和主连接器连接。在第三布线中的每一条上配置有系统主继电器,系统主继电器具备切换第三布线的导通和非导通的所述开关。一对第四布线与系统主继电器、主电池之间的所述第三布线和转换器连接。另外,一对第五布线连接在副连接器与转换器之间。根据上述电池单元,主电池和转换器容纳在同一壳体内。因此,连接主电池和转换器的第四布线能够以不露出壳体外的方式走线。其结果,能够使以往需要的第四布线的开关不再需要。也可以是,所述电池单元还具备一对第六布线。也可以是,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六布线将所述系统主继电器、所述主连接器之间的第三布线中的每一条和所述转换器连接。也可以是,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转换器包括第一转换器和第二转换器。也可以是,所述第四布线与所述第一转换器连接,所述第六布线与所述第二转换器连接。也可以是,所述转换器具备与所述第四布线连接的第一电路、与所述第六布线连接的第二电路、与所述副连接器连接的第三电路、配置于所述第一电路的第一变压器、配置于所述第二电路的第二变压器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三电路的第三变压器。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电路构成为将所述第四布线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所述第一电路构成为将经由所述第一变压器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也可以是,所述第二电路将所述第六布线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所述第二电路构成为将经由所述第二变压器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所述第三电路构成为将所述第二布线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所述第三电路构成为将经由所述第三变压器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在第一布线与第六布线之间互换电力。另外,能够使布线在壳体内走线。本说明书涉及电动车辆用的主电池单元,并将主电池、系统主继电器以及转换器容纳在一个壳体中。根据该技术,由于将主电池和转换器连接并被施加主电池的较高的电压的第四布线不露出在壳体外,所以即使不在第四布线上配置开关,也能够确保安全性。附图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类似的数字代表类似的元件,其中:图1是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的示意框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的电气系统和驱动系统的框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MS转换器的电路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打开了壳体的罩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打开了内壳体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的电气系统和驱动系统的框图。图7是第三实施例的MS转换器的电路图。图8是变形例的混合动力车的电气系统和驱动系统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混合动力汽车1的驱动系统和电气系统的一部分。混合动力汽车1具备发动机3和马达6、8。发动机3的输出转矩和马达8的输出转矩由动力分配机构适当地分配/合成,并经由车轴向车轮传递。马达6利用发动机的剩余动力发电,并使马达8驱动。另外,在利用主电池4的电力行驶的情况下,利用来自主电池4的电力驱动马达8。主电池4容纳在主电池单元(在以下说明中简称为单元)2内。此外,图1、图2仅示出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的说明所需的部件,与说明无关的部件省略图示。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单元2具备:主电池4、一对布线10(第三布线)、布线11(第三布线)、系统主继电器20(以下称为“SMR20”)、MS转换器28、电池用电子控制单元40(以下称为“电池ECU40”)、壳体82、内壳体60、电池连接器62、副连接器68以及主连接器64。单元2配置在混合动力汽车1的车辆后方。主电池4是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在本实施例中,主电池4的电压为300V左右。就主电池4而言,将多个电池模块串联连接。多个电池模块中的每一个具有多个电池单元。主电池4与一对布线10连接。一对布线10具备与主电池4的正极端子连接的正极线10a和与主电池4的负极端子连接的负极线10b。一对布线10经由电池连接器62与一对布线11连接。一对布线11具备与正极线10a连接的正极线11a和与负极线10b连接的负极线11b。在布线11上设置有SMR20。SMR20具备切换正极线11a的导通和非导通的开关20a、和切换负极线11b的导通和非导通的开关20b。由此,SMR20切换布线11的导通和非导通。一对布线11经由一对主连接器64与一对布线13(第一布线)连接。一对布线13具备与正极线11a连接的正极线13a和与负极线11b连接的负极线13b。如图1所示,一对布线13被从车辆后方向前方走线。布线13在车辆前方与电力控制单元(以下称为“PCU”)12连接。如图2所示,PCU12设置于主电池4与马达6、马达8之间。PCU12具备平滑电容器14、主转换器16以及逆变器18。平滑电容器14将布线13的电压平滑化。主转换器16根据需要,将从主电池4供给的电压升压到适合于马达6、马达8的驱动的电压。另外,主转换器16也能够将马达6、马达8发电得到的电压降压到适合于对主电池4充电的电压。在本实施例中,马达6、8的驱动所使用的电压为600V左右。逆变器18将从主电池4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成用于驱动马达6、8的三相交流电力。另外,逆变器18也能够将马达6、8发电得到的三相交流电力转换成用于向主电池4充电的直流电力。平滑电容器14、主转换器16以及逆变器18一起容纳在共用的PCU壳体12a中。混合动力汽车1具备比主电池4更低电压的副电池22。副电池22是铅电池等二次电池。在本实施例中,副电池22的电压为13V~14.5V左右。副电池22经由布线24(第二布线)与动力转向装置、空调等辅机连接。一对布线2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单元,构成为与一对第一布线和一对第二布线连接,所述第一布线位于所述电池单元之外,所述第一布线是向电力控制单元延伸的布线,所述电力控制单元向行驶用马达供给电力,所述第二布线位于所述电池单元之外,所述第二布线是向副电池延伸的布线,所述副电池向辅机供给电力,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壳体;具备一对电极的主电池;从所述壳体露出的一对主连接器,所述主连接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布线连接;从所述壳体露出的副连接器,所述副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布线连接;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主电池、所述电极以及所述主连接器连接的一对第三布线;配置在所述第三布线中的每一条上的系统主继电器,所述系统主继电器分别具备切换所述第三布线的导通和非导通的开关;转换器;与所述系统主继电器、所述主电池之间的所述第三布线和所述转换器连接的一对第四布线;以及与所述副连接器和所述转换器连接的一对第五布线。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15 JP 2016-1404551.一种电池单元,构成为与一对第一布线和一对第二布线连接,所述第一布线位于所述电池单元之外,所述第一布线是向电力控制单元延伸的布线,所述电力控制单元向行驶用马达供给电力,所述第二布线位于所述电池单元之外,所述第二布线是向副电池延伸的布线,所述副电池向辅机供给电力,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壳体;具备一对电极的主电池;从所述壳体露出的一对主连接器,所述主连接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布线连接;从所述壳体露出的副连接器,所述副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布线连接;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主电池、所述电极以及所述主连接器连接的一对第三布线;配置在所述第三布线中的每一条上的系统主继电器,所述系统主继电器分别具备切换所述第三布线的导通和非导通的开关;转换器;与所述系统主继电器、所述主电池之间的所述第三布线和所述转换器连接的一对第四布线;以及与所述副连接器和所述转换器连接的一对第五布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泽尭志芝健史郎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