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以及电路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138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降低在绕线产生断线的可能性的电子部件以及电路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子部件具备铁芯、第一绕线、以及外部电极,铁芯的凸缘部包含具有朝向上侧且与铁芯的卷芯部相比位于上侧的第一面的凸缘部主体、和与第一面相比朝向上侧突出的第一电极形成部以及第二电极形成部,外部电极设在第一电极形成部的第二面上且与第一绕线连接,形成有由第一电极形成部、第二电极形成部以及第一面包围的槽部空间,第一绕线上的从离开卷芯部开始到到达外部电极为止的规定区间在从前侧观察时,向右上侧延伸,并且不具有在第一绕线的线宽度的整体与槽部空间重合的部分。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circuit modules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a circuit module that can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generating a broken line in a winding l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electronic components with an iron core, a first winding, and external electrodes, the flange part core contains a winding core portion toward the upper sid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core compared to the first flange section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body, and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surface toward the first upper electrode protrusion formation and second electrode forming portion, the outer electrode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second electrode formation surfac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winding, forming a first electrode formed by the Department, forming a second electrode portion and the first slot surrounded by space around the first line from the beginning to leave the core volume at the specified interval in the external electrode so far from the front side observation, right side the extension, and do not have the whole and the slot space overlap width at the first part of the winding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部件以及电路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绕线型的线圈的电子部件以及电路模块。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与电子部件有关的专利技术,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绕线型片式共模扼流线圈。图13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共模扼流线圈500的立体图。在图13中,将卷芯部511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另外,将腿状电极部(leg-shapedelectrodeportions)515a、515b排列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另外,将与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共模扼流线圈500具备铁芯510、腿状电极部515a、515b以及绕线531a、531b。铁芯510包含卷芯部511以及凸缘部512。卷芯部511是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棱柱状的部件。凸缘部512设在卷芯部511的后端,从卷芯部511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伸出。腿状电极部515a、515b设在凸缘部512的上面,从右侧向左侧依次排列。另外,在凸缘部512设有槽513。槽513位于腿状电极部515a与腿状电极部515b之间。由此,槽513的底部与卷芯部511的上面形成一个平面。绕线531a、531b在从前侧观察时,向顺时针方向卷绕地缠绕在卷芯部511。绕线531a在从卷芯部511离开之后在槽513内朝向右上侧延伸。而且,绕线531a的一端与腿状电极部515a连接。另外,绕线531b的一端与腿状电极部515b连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3596号公报然而,近年,有在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共模扼流线圈500安装在电路基板之后,为了防潮而对共模扼流线圈500实施树脂涂覆的情况。本申请专利技术者发现了若对共模扼流线圈500实施这样的树脂涂覆,则有在绕线531a产生断线的担心。并且,本申请专利技术者如以下那样推测了断线的产生的机制。图14是表示低温状态下的树脂与绕线531a的图。图15是表示高温状态下的树脂与绕线531a的图。若对共模扼流线圈500实施树脂涂覆,则容易在槽513积存树脂。积存在槽513的树脂在由卷芯部511的上面、绕线531a以及凸缘部512包围的三角形状的区域A0(参照图13)形成膜。由此,绕线531a与树脂接触。若共模扼流线圈500反复暴露在低温状态和高温状态,则树脂反复收缩和膨胀。如图13所示,在绕线531a的下侧的区域A0存在树脂。因此,绕线531a在收缩时,如图14所示,被树脂向下侧拉动,而朝向下侧突出地弯折。另一方面,在膨胀时树脂软化,所以树脂未对绕线531a施加较大的力。但是,如图15所示,虽然树脂膨胀但绕线531a维持弯折的状态。因此,绕线531a在弯折的状态下被埋入膨胀的树脂内。由此,在下一次的收缩时,绕线531a进一步被树脂向下侧拉动,而进一步朝向下侧突出地弯折。若重复这样的树脂的膨胀与收缩,则绕线531a的弯折逐渐增大,最终在绕线531a产生断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在绕线产生断线的可能性的电子部件以及电路模块。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子部件具备:铁芯,包含向第一方向延伸的卷芯部、和设在上述卷芯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且从上述卷芯部朝向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侧伸出的凸缘部;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它们缠绕在上述卷芯部的周围;以及外部电极,上述凸缘部包含:凸缘部主体,具有朝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且与上述卷芯部相比位于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面;和第一电极形成部和第二电极形成部,它们与上述第一面相比从上述凸缘部主体朝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突出,上述第一电极形成部、上述第一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上述第二电极形成部从与上述第一方向以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列,上述第一电极形成部具有朝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二面,上述外部电极设在第二面上且与上述第一绕线连接,在从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形成有由上述第一电极形成部、上述第二电极形成部以及上述第一面的至少一部分包围的槽部空间,将上述第一绕线的从离开上述卷芯部开始到到达上述外部电极为止的区间定义为规定区间,上述规定区间的上述第三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与上述槽部空间相比位于上述第三方向的一侧,上述规定区间的上述第三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与上述槽部空间相比位于上述第三方向的另一侧,上述规定区间在从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以及上述第三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不具有在上述第一绕线的线宽度的整体与上述槽部空间重合的部分。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路模块具备:上述电子部件;电路基板,其包含具有第一主面的基板主体、以及设在上述第一主面的焊盘电极;和涂层树脂,上述外部电极与上述焊盘电极电连接,上述涂层树脂覆盖上述电子部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本申请中,面的法线向量向特定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延伸是指面的法线向量与特定方向平行。面的法线向量与特定方向平行是指除了平行的情况之外,还包含由于制造偏差为稍微偏离平行的情况。另外,面朝向特定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不仅包含面的法线向量与特定方向平行的情况,也包含面的法线向量相对于特定方向倾斜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降低在绕线产生断线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电子部件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下侧观察电子部件10的铁芯12的图。图3是从上侧观察电子部件10的铁芯12的图。图4是图2的A-A上的剖面结构图。图5是电路模块100的剖面结构图。图6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电子部件的铁芯的剖面结构图。图7是比较例所涉及的电子部件的铁芯的剖面结构图。图8是从前侧观察作为第一参考例的槽部空间Sp1a的图。图9是从前侧观察作为第二参考例的槽部空间Sp1b的图。图10是表示第一样本~第三样本的各部的尺寸的图。图11是从下侧观察铁芯12a的图。图12是从上侧观察铁芯12a的图。图13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共模扼流线圈500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低温状态下的树脂与绕线531a的图。图15是表示高温状态下的树脂与绕线531a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电子部件;12、12a…铁芯;13…槽;14a~14d…外部电极;16a、16b…绕线;18…顶板;22…卷芯部;24a、24b…凸缘部;26a…凸缘部主体;28a、28b…电极形成部;30a、30b…主部;32a~32d…突起部;100…电路模块;102…电路基板;104…基板主体;106a~106d…焊盘电极;108…涂层树脂;I1…区间;S1、S2a、S2b、S2c、S2d、S3~S9、S16~S19…面;Sp1、Sp1a、Sp1b、Sp2…槽部空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以及电路模块进行说明。图1是电子部件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下侧观察电子部件10的铁芯12的图。图3是从上侧观察电子部件10的铁芯12的图。图4是图2的A-A上的剖面结构图。在图4中,图示绕线16a中从离开卷芯部22开始到到达外部电极14a为止的区间I1,并省略了其以外的绕线16a。以下,将电子部件10的铁芯12的卷芯部22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后侧为一侧的一个例子,前侧为另一侧的一个例子)。另外,将外部电极14a以及外部电极14b排列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第三方向的一个例子,右侧是一侧的一个例子,左侧是另一侧的一个例子)。前后方向与左右方向相互正交。另外,将与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子部件以及电路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铁芯,包含向第一方向延伸的卷芯部、和设在上述卷芯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且从上述卷芯部朝向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侧伸出的凸缘部;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它们缠绕在上述卷芯部的周围;以及外部电极,上述凸缘部包含:凸缘部主体,具有朝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且与上述卷芯部相比位于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面;和第一电极形成部和第二电极形成部,它们与上述第一面相比从上述凸缘部主体朝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突出,上述第一电极形成部、上述第一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上述第二电极形成部从与上述第一方向以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列,上述第一电极形成部具有朝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二面,上述外部电极设在第二面上且与上述第一绕线连接,在从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形成有由上述第一电极形成部、上述第二电极形成部以及上述第一面的至少一部分包围的槽部空间,将上述第一绕线的从离开上述卷芯部开始到到达上述外部电极为止的区间定义为规定区间,上述规定区间的上述第三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与上述槽部空间相比位于上述第三方向的一侧,上述规定区间的上述第三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与上述槽部空间相比位于上述第三方向的另一侧,上述规定区间在从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以及上述第三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不具有在上述第一绕线的线宽度的整体与上述槽部空间重合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14 JP 2016-1396261.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铁芯,包含向第一方向延伸的卷芯部、和设在上述卷芯部的上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且从上述卷芯部朝向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侧伸出的凸缘部;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它们缠绕在上述卷芯部的周围;以及外部电极,上述凸缘部包含:凸缘部主体,具有朝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且与上述卷芯部相比位于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面;和第一电极形成部和第二电极形成部,它们与上述第一面相比从上述凸缘部主体朝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突出,上述第一电极形成部、上述第一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上述第二电极形成部从与上述第一方向以及上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列,上述第一电极形成部具有朝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二面,上述外部电极设在第二面上且与上述第一绕线连接,在从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形成有由上述第一电极形成部、上述第二电极形成部以及上述第一面的至少一部分包围的槽部空间,将上述第一绕线的从离开上述卷芯部开始到到达上述外部电极为止的区间定义为规定区间,上述规定区间的上述第三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与上述槽部空间相比位于上述第三方向的一侧,上述规定区间的上述第三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与上述槽部空间相比位于上述第三方向的另一侧,上述规定区间在从上述第一方向观察时,向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以及上述第三方向的一侧延伸,并且不具有在上述第一绕线的线宽度的整体与上述槽部空间重合的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凸缘部主体具有朝向上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且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位于上述第一面与上述卷芯部之间的第三面,上述规定区间具有在从上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户勇贵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