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及电烹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099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及电烹饪器,其中,所述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包括底盘及侧壁,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底盘上形成容置腔;所述底盘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一侧垂直设有至少两个螺栓柱,各所述螺栓柱在所述底盘上间隔设置,所述底盘的中部设有开口,各所述螺栓柱向所述开口部分凸设形成外凸部,所述开口靠近所述外凸部设有圆弧状的衔接段,所述外凸部通过所述衔接段与所述底盘连接。该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可以提高抗破坏能力。

Support base and electric cooker of electric cook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ic cooking device supporting base and electric cooking device, wherein, the support base the electric cooking device comprises a chassis and a side wall, the side wall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is formed on the chassis; the chassis is positioned in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of the vertical sid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bolts each of the columns, column bolts on the chassis are arranged at an interval,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hassis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each of the bolt to the opening part formed by convex outer convex, convergence the opening close to the convex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arc shape, the protruding part through the connecting section with the chassis. The support base of the electric cooker can improve the resistance to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及电烹饪器
本技术涉及电烹饪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及电烹饪器。
技术介绍
电压力锅、电饭煲等电烹饪器都是用于通电后加热食物的器具。一般地,电烹饪器具有容置内锅的外锅,该外锅与支撑底座连接,支撑底座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多个螺栓柱对外锅进行支撑固定。其中,外锅的重量主要通过该多个螺栓柱进行承重。现有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内竖直设有多个螺栓柱,多个螺栓柱之间可以是对称设置或非对称设置,多个螺栓柱竖直于支撑底座,该底座设有检修用的开口。为了尽量扩大该开口以便于检修,各螺栓柱的外壁开口为直角过渡,容易在该过渡处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电烹饪器在进行面、边、角跌落时,特别是在多个螺栓柱非对称设置的底座内,螺栓柱与底座的连接处容易产生局部破裂,抗破坏能力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及电烹饪器,旨在提高抗破坏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包括底盘及侧壁,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底盘上形成容置腔;所述底盘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一侧垂直设有至少两个螺栓柱,各所述螺栓柱在所述底盘上间隔设置,所述底盘的中部设有开口,各所述螺栓柱向所述开口部分凸设形成外凸部,所述开口靠近所述外凸部设有圆弧状的衔接段,所述外凸部通过所述衔接段与底盘连接。优选地,所述螺栓柱的外围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具有沿所述螺栓柱周向设置的弧形段,以及分别与所述弧形段两端连接的两个连接段,两个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侧壁连接,所述弧形段的外壁与所述衔接段连接。优选地,所述弧形段的外壁为竖直的圆弧面,所述衔接段与所述圆弧面外切。优选地,所述圆弧面的半径为15至25毫米。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宽度为1.5至2毫米。优选地,所述底盘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个所述连接段。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宽度为0.8至1.2毫米。优选地,所述底盘设有至少一第三加强筋,至少一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弧形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螺栓柱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加强筋自所述第一加强筋向所述螺栓柱延伸形成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的竖直高度自所述第一加强筋向所述螺栓柱递增。优选地,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5至85度。优选地,所述底盘设有第四加强筋,所述第四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螺栓柱连接。优选地,所述第四加强筋自所述侧壁向所述螺栓柱延伸形成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的竖直高度自所述侧壁向所述螺栓柱递减。优选地,所述第二倾斜部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至50度。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烹饪器,包括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所述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包括底盘及侧壁,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底盘上形成容置腔;所述底盘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一侧垂直设有至少两个螺栓柱,各所述螺栓柱在所述底盘上间隔设置,所述底盘的中部设有开口,各所述螺栓柱向所述开口部分凸设形成外凸部,所述开口靠近所述外凸部设有圆弧状的衔接段,所述外凸部通过所述衔接段与所述底盘连接。本技术的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通过在底盘上设置设有至少两个螺栓柱,至少两个螺栓柱在底盘上间隔设置起到支撑作用。底盘的中部设有开口,各螺栓柱向开口部分凸设形成外凸部,该开口靠近外凸部设有圆弧状的衔接段,通过该设置方式既可以使螺栓柱连接在底盘上,又可以使螺栓柱具有足够的强度。衔接段呈圆弧状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衔接段与螺栓柱或加强筋的外壁形成一个连续的曲面,该连续曲面上局部发生曲率突变较小。而该连续的曲面贴合在螺栓柱的外壁上,可以避免螺栓柱与开口的接合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改善了支撑底座的结构性能,提高了抗破坏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局部B的放大图;图5为图2中沿C-C的剖视图;图6为图2中沿D-D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底盘411弧形段11开口412连接段111衔接段50第二加强筋20侧壁60第三加强筋30容置腔61第一倾斜部40螺栓柱70第四加强筋41外凸部71第二倾斜部410第一加强筋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图中带箭头的实线指示的是面、腔、孔等平面或空间。该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包括底盘10及侧壁20,侧壁20设于底盘10上形成容置腔30,用于容置煎烤盘、外锅及内锅等。该底盘10位于容置腔30内的一侧垂直设有至少两个螺栓柱40,各螺栓柱40在底盘10上间隔设置,底盘10的中部设有开口11,各螺栓柱40向开口11部分凸设形成外凸部41,开口11靠近外凸部41设有圆弧状的衔接段111,外凸部41通过衔接段111与底盘10连接,以减少连接处的局部应力。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的底盘10用于承托电烹饪器的加热组件,侧壁20设于底盘10上,形成用于装载该加热组件的容置腔30,容置腔30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该容置腔30容置加热组件后,侧壁20可以起到隔离加热组件的防护作用。底盘10位于容置腔30内的一侧垂直于底盘10设有至少两个螺栓柱40,两个螺栓柱40在底盘10上间隔设置,需要阐明的是:至少两个螺栓柱40间隔设置于底盘10起到支撑作用,间隔设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两个螺栓柱40对称设置或非对称设置;多个螺栓柱40沿底盘10的中心周向均匀或非均匀设置等。底盘10的中部设有用于检修的开口11,对应上述螺栓柱40的各种设置方式,各螺栓柱40向开口11部分凸设形成外凸部41,该开口11靠近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及电烹饪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侧壁,设于所述底盘上形成容置腔;所述底盘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一侧垂直设有至少两个螺栓柱,各所述螺栓柱在所述底盘上间隔设置,所述底盘的中部设有开口,各所述螺栓柱向所述开口部分凸设形成外凸部,所述开口靠近所述外凸部设有圆弧状的衔接段,所述外凸部通过所述衔接段与所述底盘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侧壁,设于所述底盘上形成容置腔;所述底盘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一侧垂直设有至少两个螺栓柱,各所述螺栓柱在所述底盘上间隔设置,所述底盘的中部设有开口,各所述螺栓柱向所述开口部分凸设形成外凸部,所述开口靠近所述外凸部设有圆弧状的衔接段,所述外凸部通过所述衔接段与所述底盘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柱的外围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具有沿所述螺栓柱周向设置的弧形段,以及分别与所述弧形段两端连接的两个连接段,两个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侧壁连接,所述弧形段的外壁与所述衔接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的外壁为竖直的圆弧面,所述衔接段与所述圆弧面外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面的半径为15至25毫米。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宽度为1.5至2毫米。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烹饪器的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个所述连接段。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俭龙何柏锋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