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作物科学、作物育种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利用花药培养 快速选育新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的方法。
技术介绍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国常年种植面积为4亿亩左 右,仅次于水稻居于第二位。小麦作为自花授粉作物,其杂种优势的利用被认为 是二十一世纪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各国一直都在努力寻求开发利 用其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方法。目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主要有三种方法核质互作 雄性不育的利用(三系法)、化学杀雄技术的利用(化杀法)和光温敏雄性不育的 利用(二系法)。由于二系法制种成本低且恢复源广泛,较易获得优势组合,己成 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领域的重要方向。而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是二系法杂交小麦的 核心和基础,矮秆、早熟、开颖角度大、育性转换稳定的优异不育系的创新,对 促进二系法杂交小麦进入大面积生产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创新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育种中的系谱法,即用需改造的光温敏不育系与一常规品种杂交,对其自交或回交的后代进行连续7 8代以上的育性和农艺性状的选择,最后育成新的不育系。由于一般情况下,小麦一年只 种植一代,利用常规育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花药培养快速选育新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需改造的光温敏不育系作为母本与作为父本常规小麦品种杂交或反交,获得F1杂交种;2)播种上述获得的F1杂交种子或经过一次选择的F3代种子;3)在F1或F3植株的小孢子发育到单核中晚期时进行花药接种,获得单倍体;4)对上述由步骤3)获得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获得纯合二倍体;以及5)获得上述纯合二倍体的种子,其中一部分在可育环境中种植以鉴定品种的农艺性状并繁殖种子,同时另一部分在不育环境中种植以鉴定品种的育性,从而选育出具有所需农艺性状的小麦光温敏不育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昌平,张风廷,刘建平,叶志杰,秦志列,苏青,任立平,孙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