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0736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包括套筒和支撑结构,所述套筒覆盖在地铁隧道衬砌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横梁和支撑桩,所述横梁呈水平布置在地铁隧道正下方,所述支撑桩从所述横梁的底部沿竖直方向支撑住所述横梁。当地铁隧道穿越软弱地层时,套筒能够显著地提高地铁隧道衬砌的强度,同时,支撑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软弱地层的沉降,避免整个地铁隧道产生差异沉降,从而保证地铁隧道衬砌不受弯曲破环,进而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

A settlement control system for subway tunne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ubway tunnel settlement control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sleeve and a supporting structure, the sleeve is covered on the inner wall of subway tunnel lining,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support beam and pile, the beam is horizontally arranged in the subway tunnel below, the supporting pile from the bottom of the beam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for holding the beam. When the subway tunnel through the soft stratum, the sleev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subway tunnel lining, and support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ettlement of soft ground, avoid the subway tunnel deformation of subway tunnel lining, so as to ensure no bending damage,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subway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已经成为各大城市交通方式的主流,地铁穿越的地下空间延伸到各种软弱地层,且可能遇到溶洞等不良地质条件。由于地铁列车反复载荷作用,不同路段地质情况的变化,不同结构物之间的过渡连接,不同路段地基处理方式的差异,软弱地层的固结沉降时间特性及其结构性,以及地下水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地铁隧道运营期容易逐步产生差异沉降等病害,地铁衬砌极可能由此发生弯曲破坏、弯曲张拉、挤压剪切、纵向断裂等灾害问题,对地铁的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提高地铁衬砌的强度,同时控制地铁隧道穿越软弱地层的沉降,避免运营期地铁隧道发生差异沉降,是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提高了地铁衬砌的强度,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地铁隧道穿越软弱地层的沉降,避免整个地铁隧道发生差异沉降,保证了地铁运营的安全。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包括套筒和支撑结构,所述套筒覆盖在地铁隧道衬砌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横梁和支撑桩,所述横梁呈水平布置在地铁隧道正下方,所述支撑桩从所述横梁的底部沿竖直方向支撑住所述横梁。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梁为钢筋混凝土横梁。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桩为钻孔灌注桩。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梁与地铁隧道走向相垂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梁的底部两端各设有一根所述支撑桩。作为优选方案,将所述横梁底部两端的支撑桩分别记为第一支撑桩和第二支撑桩,在所述第一支撑桩和所述第二支撑桩之间还设有若干所述支撑桩。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套筒为钢套筒。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钢套筒通过锁脚锚杆安装在地铁隧道衬砌的内侧壁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结构沿地铁隧道走向分散布置在软弱地层区域。作为优选方案,当地铁隧道衬砌的底部为平面时,所述横梁通过钢筋螺钉与地铁隧道衬砌的底部相连接。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包括套筒和支撑结构。当地铁隧道穿越软弱地层时,套筒能够显著地提高地铁隧道衬砌的强度,同时,支撑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软弱地层的沉降,避免整个地铁隧道产生差异沉降,从而保证地铁隧道衬砌不受弯曲破环,进而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的分布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钢套筒,2、支撑结构,21、钢筋混凝土横梁,22、钻孔灌注桩,22a、第一钻孔灌注桩,22b、第二钻孔灌注桩,3、锁脚锚杆,4、地铁隧道衬砌,5、钢筋螺钉,6、溶洞,7、软弱地层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包括钢套筒1和支撑结构2,钢套筒1通过锁脚锚杆3安装在地铁隧道衬砌4的内侧壁上,达到提高地铁隧道衬砌4强度的作用。支撑结构2包括钢筋混凝土横梁21和钻孔灌注桩22,地铁隧道衬砌4的横截面为矩形,其底部为平面,钢筋混凝土横梁21呈水平布置在地铁隧道衬砌4的正下方并与地铁隧道走向相垂直,通过钢筋螺钉5和地铁隧道衬砌4的底部相连接。第一钻孔灌注桩22a和第二钻孔灌注桩22b分别从钢筋混凝土横梁21的底部两端沿竖直方向支撑住钢筋混凝土横梁21,除此之外,还有若干根钻孔灌注桩22设置在第一钻孔灌注桩22a和第二钻孔灌注桩22b之间,同样沿竖直方向支撑住钢筋混凝土横梁21。钢筋混凝土横梁21和钻孔灌注桩22的规格以及钻孔灌注桩22的数量均取决于地铁隧道穿越的软弱地层的性质以及地铁隧道衬砌4的载荷,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横梁21的底部中间段的钻孔灌注桩22的位置取决于钢筋混凝土横梁21下岩土层中溶洞6的位置,钻孔灌注桩22不能穿过溶洞6。如图2所示,在地铁隧道穿越的软弱地层区域7,若干个支撑结构2沿地铁隧道走向分散布置,支撑结构2之间相距一段距离,共同支撑着穿越该软弱地层区域7的地铁隧道,有效地减少了该软弱地层区域7的沉降。综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包括套筒和支撑结构,所述套筒覆盖在地铁隧道衬砌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横梁和支撑桩,所述横梁呈水平布置在地铁隧道正下方,所述支撑桩从所述横梁的底部沿竖直方向支撑住所述横梁。当地铁隧道穿越软弱地层时,套筒能够显著地提高地铁隧道衬砌的强度,同时,支撑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软弱地层的沉降,避免整个地铁隧道产生差异沉降,从而保证地铁隧道衬砌不受弯曲破环,进而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和支撑结构,所述套筒覆盖在地铁隧道衬砌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横梁和支撑桩,所述横梁呈水平布置在地铁隧道正下方,所述支撑桩从所述横梁的底部沿竖直方向支撑住所述横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和支撑结构,所述套筒覆盖在地铁隧道衬砌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横梁和支撑桩,所述横梁呈水平布置在地铁隧道正下方,所述支撑桩从所述横梁的底部沿竖直方向支撑住所述横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钢筋混凝土横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桩为钻孔灌注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与地铁隧道走向相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隧道沉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底部两端各设有一根所述支撑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钟尉古晓雯张庆华贺冰肖淑君杨崴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