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锂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0310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2:54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至少含有镍、钴和锰,并具有层状结构,满足下述要件(1)~(3)。(1)由组成式Li[Lix(NiαCoβMnγMδ)1‑x]O2表示。[结构式(1)中,0≤x≤0.10,0.30<α≤0.34,0.30<β≤0.34,0.32≤γ<0.40,0≤δ≤0.10,β<γ,δ+α+β+γ=1,M表示选自Fe、Cu、Ti、Mg、Al、W、Zn、Sn、Zr、Ga和V中的1种以上的金属。](2)二次粒径为2μm~10μm。(3)在利用压汞法得到的细孔分布中,在细孔直径为90nm~150nm的范围具有细孔峰的极大值。

Positive electrode of lithium two battery, positive electrode of lithium two battery and two times lithium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锂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锂二次电池。本申请基于2015年6月2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112440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锂金属复合氧化物一直作为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锂二次电池已经作为移动电话用途、笔记本电脑用途等的小型电源而实用化,进一步在汽车用途、电力储存用途等的中型·大型电源中也开始尝试应用。作为以往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使用组成式由LiaNi1/3Co1/3Mn1/3O2表示的锂镍钴锰系复合氧化物,细孔直径在10~200nm范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186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对于使用以往的含锂金属复合化合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而得到的锂二次电用正极,为了提高正极的电极密度而加压时,正极活性物质的粒子容易压碎,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将正极活性物质加压时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粒子的压碎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锂二次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至少含有镍、钴和锰,具有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要件(1)、(2)和(3),(1)由组成式Li[Lix(NiαCoβMnγMδ)1‑x]O2表示,其中,组成式(1)中,0≤x≤0.10,0.30<α≤0.34,0.30<β≤0.34,0.32≤γ<0.40,0≤δ≤0.10,β<γ,δ+α+β+γ=1,M表示选自Fe、Cu、Ti、Mg、Al、W、Zn、Sn、Zr、Ga和V中的1种以上的金属,(2)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粒径为2μm~10μm,(3)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在利用压汞法得到的细孔分布中,在细孔直径为90nm~150nm的范围具有细孔峰的极大值。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02 JP 2015-1124401.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至少含有镍、钴和锰,具有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要件(1)、(2)和(3),(1)由组成式Li[Lix(NiαCoβMnγMδ)1-x]O2表示,其中,组成式(1)中,0≤x≤0.10,0.30<α≤0.34,0.30<β≤0.34,0.32≤γ<0.40,0≤δ≤0.10,β<γ,δ+α+β+γ=1,M表示选自Fe、Cu、Ti、Mg、Al、W、Zn、Sn、Zr、Ga和V中的1种以上的金属,(2)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粒径为2μm~10μm,(3)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在利用压汞法得到的细孔分布中,在细孔直径为90nm~150nm的范围具有细孔峰的极大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田宽之影浦淳一今成裕一郎饭田恭崇山下大辅增川贵昭伊藤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