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7387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相对于重复充放电性能、寿命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粉末、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以及使用该正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上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特征在于,包含具有以Lia(NixCoyMn1‑x‑y)O2(1.0≤a≤1.15,0<x<1,0<y<1)表示的组成的锂过渡金属层状氧化物,上述正极活性物质通过一次颗粒的凝集而形成二次颗粒,该二次颗粒的截面的组成比Li/Me(Me=Ni+Co+Mn)的变动系数为25%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具体而言,提供一种对于重复的充放电能够进行劣化少且稳定的充放电的正极活性物质。
技术介绍
近年来,AV设备、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便携化、无线化迅速进展,作为它们的驱动用电源,对小型、轻量且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的要求升高。另外,近年来,从对地球环境的考虑出发,进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和实用化,作为大型用途,对耐久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要求升高。在这样的状况下,重复的充放电寿命和输出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备受关注。作为针对这种需求的方案,通常采用对伴随充放电中的Li离子的插入脱离的电极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的界面反应进行控制的方法。其一例为活性物质的各种表面处理,其效果已被证实。另外,以提高活性物质的输出和耐久性为目的,将活性物质的微晶微细化并且以它们的凝集体为行为单元的二次颗粒状的颗粒设计成为主流,显示效果。但是,作为这种以二次颗粒为行为单元的活性物质所特有的改良点,能够列举充放电中的凝集形态的崩解、即以粒界为起点的行为颗粒的破裂。这种破裂引起导电路径的减少、电极密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包含具有以Lia(NixCoyMn1‑x‑y)O2表示的组成的锂过渡金属层状氧化物,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通过一次颗粒的凝集而形成二次颗粒,该二次颗粒的截面的组成比Li/Me的变动系数为25%以下,其中,1.0≤a≤1.15,0<x<1,0<y<1,Me=Ni+Co+M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17 JP 2015-029055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包含具有以Lia(NixCoyMn1-x-y)O2表示的组成的锂过渡金属层状氧化物,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通过一次颗粒的凝集而形成二次颗粒,该二次颗粒的截面的组成比Li/Me的变动系数为25%以下,其中,1.0≤a≤1.15,0<x<1,0<y<1,Me=Ni+Co+Mn。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平均二次粒径为3.0~16μm。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梶山亮尚正木龙太胁山刚鹿岛彻也藤野昌市佐佐木修松本和顺
申请(专利权)人: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