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906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组件及顺序层叠的反射片、导光板、下扩散片、下增光片、上增光片和上扩散片,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与入光面相邻接的出光面及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背光组件包括柔性印刷线路板及电连接在柔性印刷线路板上的光源,光源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边缘,光源的高度大于导光板的厚度,导光板出光面靠近光源的一侧上设有弧形导光部,弧形导光部的较高一侧与光源高出导光板的部分高度相适应,且弧形导光部的表面粘接有遮光胶带。本申请通过弧形导光部可将光源高出部分的光线引导到导光板中加以利用,通过遮光胶带可将光源高出部分的光线进行遮蔽,避免了直接射入液晶显示器屏幕边缘处出现明显漏光的现象发生。

A backlight module to prevent light leakag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cklight module to prevent light leakage, reflective film, backlight assembly including a light guide plate, and is stacked in sequence under the diffusion plate,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on and on Zengguang tablets diffusion sheet,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light incoming surface adjacent to the light emitting surface and a light on the surfac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the backlight assembly includes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of the light source, the light source is arranged in the light inlet side edg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height is greater than the thickness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a light sourc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near the arc light guide part, an arc-shaped guide higher s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f high the light guide plate part corresponds to the height, and the arc-shaped guide surface bonding with light shading tape. The application by the arc light guide part can be a part of the light guide light source to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utilized, the shading tape can be a part of the light source with high light shielding,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light leakage appears obvious directly into the LCD screen at the edge of the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背光
,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快速发展,对于背光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背光模组在薄型化、低耗电和高亮度方面的性能正成为市场主要关注的指标。现有背光模组主要包括:依次层叠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片、上增光片和背光组件,背光组件上设有光源。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在超薄化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厚度一般小于光源的厚度,由此导致光源高出导光板的部分射出的光线未能到达导光板被其反射利用,而是直接射入或被反射进入视窗区,在液晶显示器屏幕边缘处呈现出明显漏光,这种显示效果将明显降低液晶显示器产品的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超薄化背光模组中,导光板厚度一般小于光源厚度,由此导致光源高出导光板的部分射出的光线未能到达导光板被其反射利用,而是直接射入或被反射进入视窗区,在液晶显示器屏幕边缘处呈现出明显漏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组件及顺序层叠的反射片、导光板、下扩散片、下增光片、上增光片和上扩散片,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与入光面相邻接的出光面及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所述背光组件包括柔性印刷线路板及电连接在柔性印刷线路板上的光源,所述光源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边缘,所述光源的高度大于导光板的厚度,所述导光板出光面靠近光源的一侧上设有弧形导光部,所述弧形导光部的较高一侧与光源高出导光板的部分高度相适应,且所述弧形导光部的表面粘接有遮光胶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中,在靠近光源一侧的导光板出光面上设有弧形导光部,弧形导光部的较高一侧与光源高出导光板的部分高度相适应,因而通过该弧形导光部可将光源高出部分的光线引导到导光板中加以利用,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同时弧形导光部的表面粘接有遮光胶带,从而可将光源高出部分的光线进行遮蔽,避免了直接射入液晶显示器的视窗区,防止了在液晶显示器屏幕边缘处出现明显漏光,提升了产品的显示质量。进一步,所述导光板和弧形导光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进一步,所述遮光胶带为黑色玛拉胶带。进一步,所述遮光胶带靠近弧形导光部的一面上设有反光膜。进一步,所述弧形导光部的表面为平滑过渡的弧形表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射片;2、导光板;21、入光面;22、出光面;23、底面;24、弧形导光部;3、下扩散片;4、下增光片;5、上增光片;6、上扩散片;7、柔性印刷线路板;8、光源;9、遮光胶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组件及顺序层叠的反射片1、导光板2、下扩散片3、下增光片4、上增光片5和上扩散片6,所述导光板2包括入光面21,与入光面21相邻接的出光面22及与出光面22相对的底面23,所述背光组件包括柔性印刷线路板7及电连接在柔性印刷线路板7上的光源8,所述光源8设于导光板2的入光面21边缘,即所述光源8靠近导光板2的入光面21设置,所述光源8的高度大于导光板2的厚度,所述导光板出光面靠近光源8的一侧上设有弧形导光部24,所述弧形导光部24的较高一侧与光源8高出导光板2的部分高度相适应,即所述弧形导光部24的高度与光源8高出部分的高度相对应,且所述弧形导光部24的表面粘接有遮光胶带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中,在靠近光源一侧的导光板出光面上设有弧形导光部,弧形导光部的较高一侧与光源高出导光板的部分高度相适应,因而通过该弧形导光部可将光源高出部分的光线引导到导光板中加以利用,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同时弧形导光部的表面粘接有遮光胶带,从而可将光源高出部分的光线进行遮蔽,避免了直接射入液晶显示器的视窗区,防止了在液晶显示器屏幕边缘处出现明显漏光,提升了产品的显示质量。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1所示,所述导光板2和弧形导光部24为一体成型结构,由此便当于所述导光板2和弧形导光部24的加工制作,且所述导光板2的入光面21与法线(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即所述导光板2的入光面21设计成斜面结构,由此可改变入射光线在入光面21上的入射角度以减少光线的射出,从而增加全反射光线的数量,进而增加从出光面22射出的光线数量,增强整个背光模组的光强。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遮光胶带9为黑色玛拉胶带,由此可对所述弧形导光部24表面的光线进行遮蔽,以防止光线直接进入到下扩散片3、下增光片4、上增光片5和上扩散片6等部件,由此可以明显改善液晶显示器屏幕边缘处的漏光现象。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遮光胶带9靠近弧形导光部24的一面上设有反光膜,即所述遮光胶带9的下表面设有一层反光膜(图中未示),由此可将射出到所述遮光胶带9上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2内进行全反射,提升了光源的使用数量和光线的使用效率,达到了较好的显示效果。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1所示,所述弧形导光部24的表面为平滑过渡的弧形表面,由此能更好地将射出弧形导光部表面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2内,并使导光板2内的光线更加均匀,提高了导光板对于光源光的利用效率。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组件及顺序层叠的反射片(1)、导光板(2)、下扩散片(3)、下增光片(4)、上增光片(5)和上扩散片(6),所述导光板(2)包括入光面(21),与入光面(21)相邻接的出光面(22)及与出光面(22)相对的底面(23),所述背光组件包括柔性印刷线路板(7)及电连接在柔性印刷线路板(7)上的光源(8),所述光源(8)设于导光板(2)的入光面(21)边缘,所述光源(8)的高度大于导光板(2)的厚度,所述导光板(2)出光面(22)靠近光源(8)的一侧上设有弧形导光部(24),所述弧形导光部(24)的较高一侧与光源(8)高出导光板(2)的部分高度相适应,且所述弧形导光部(24)的表面粘接有遮光胶带(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漏光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组件及顺序层叠的反射片(1)、导光板(2)、下扩散片(3)、下增光片(4)、上增光片(5)和上扩散片(6),所述导光板(2)包括入光面(21),与入光面(21)相邻接的出光面(22)及与出光面(22)相对的底面(23),所述背光组件包括柔性印刷线路板(7)及电连接在柔性印刷线路板(7)上的光源(8),所述光源(8)设于导光板(2)的入光面(21)边缘,所述光源(8)的高度大于导光板(2)的厚度,所述导光板(2)出光面(22)靠近光源(8)的一侧上设有弧形导光部(24),所述弧形导光部(24)的较高一侧与光源(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兴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福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