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860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至少包括一配对使用的公头及母头,所述公头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用于套接软管的软管套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柱体状且其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软管套接部呈锥台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母头套接在所述公头上,所述母头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用于套入软管套接部的压紧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压紧部呈椎台状,所述压紧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面开口大小介于所述软管套接部的顶面开口与底面开口之间且所述压紧部锥台倾斜度小于所述软管套接部锥台倾斜度。安装时,母头的压紧部会将软管紧紧地压在公头的软管套接部上,避免其脱落。

An anti shedding connection device for ho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 shedding hose connection device, including at least one pair of male and female, the male head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a sleeve for hose hose connection part,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cylindrical and is arranged on the external thread of the hose the socket part is in a frustum shape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the base is sleeved on the male head and the female head includes a second connecting part and a pressing part for connecting part set into the hose,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internal threads, and the first thread connection part, the pressing part is table shaped, the pressing part away from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ize of the opening between the hose sleeve part of the top surface and bottom surface of the opening between the opening and the pressing part cone inclination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soft The conical tilt of the sleeve joint. When installing, the pressing part of the mother head will press the hose tightly on the hose sleeve of the male head to avoid the hose falling 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市面上的软管的连接方式都是采用软管直接套在接头利用软管弹性固定在接头上的这种方式,这种方式不足之处在于当液体压力过大,或者软管老化弹性不足或老化时,或者不小心失误用力碰触到时容易导致软管脱落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软管脱落,需要设计一种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至少包括一配对使用的公头及母头,所述公头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用于套接软管的软管套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柱体状且其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软管套接部呈锥台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母头套接在所述公头上,所述母头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用于套入所述软管套接部的压紧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压紧部呈椎台状,所述压紧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面开口大小介于所述软管套接部的顶面开口与底面开口之间且所述压紧部的锥台倾斜度小于所述软管套接部的锥台倾斜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软管套接部相接的位置上形成有一环形凹槽。进一步地,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包括二配对使用的所述公头和所述母头,所述二公头的第一连接部远离软管套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公头内空心贯通。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该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包括一配对使用的公头和母头,其中母头的压紧部远离第二连接部的顶面开口大小介于公头的软管套接部的顶面开口与底面开口之间且压紧部的锥台倾斜度小于软管套接部的锥台倾斜度,安装时,随着母头的第二连接部不断拧入公头的第一连接部,压紧部会卡紧在软管套接部上,如此压紧部可将软管紧紧地压在软管套接部上,避免软管发生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装配透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装配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装配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技术中,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至少包括一配对使用的公头1及母头2,其中:公头1包括一第一连接部11及一用于套接软管3的软管套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呈圆柱体状且其上设有外螺纹,软管套接部12呈锥台状且与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固定连接;母头2套接在公头1上使用,母头2包括一第二连接部21及一用于套入软管套接部12的压紧部22,第二连接部21内设有与第一连接部11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压紧部22呈椎台状,压紧部22远离第二连接部21的顶面开口大小介于软管套接部12的顶面开口与底面开口之间且压紧部22的锥台倾斜度小于软管套接部12的锥台倾斜度。安装时,随着母头2的第二连接部21不断拧入公头1的第一连接部11,由于压紧部22与软管套接部12的倾斜度不同,压紧部22会卡在软管套接部12上,如此可将软管3紧紧地压在软管套接部12上,避免其脱落。由于软管3具有一定的弹性,软管3套接在公头1的软管套接部12时,若不及时利用母头2将软管3压紧在软管套接部12,软管3较容易从呈锥台状的软管套接部12中脱落,不方便安装。为了更好地套接软管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与软管套接部12相接的位置上形成有一环形凹槽13,软管3套接入软管套接部12后继续旋入环形凹槽13内中,通过软管3的弹性作用,软管3基本可以固定在软管套接部12上,不容易脱落,此时很方便继续安装母头2,而无需一直紧压住软管3,避免未拧入母头2前软管3从锥台状的软管套接部12脱落。另外,虽然软管3套在环形凹槽13内时基本上可以进行固定,但固定效果一般,较容易脱落,此时再套接入母头2,可以将软管3牢固地固定在软管套接部12上,避免其脱落。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实施例中,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包括有二公头1和二母头2,公头1和母头2配对使用,其中,二公头1中的第一连接部11远离软管套接部12的一端固定连接。由于该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一般用于贯穿二软管3以进行气体或液体等的流通,因此,二公头1的内部通常设置为空心贯通。安装时,如图1所示,分别将二软管3套接在二公头1上,然后分别对应拧入母头2,随着母头2不断往公头1的第一连接部11中拧入,母头2的压紧部22开口与套接在公头1的软管套接部12上的软管3之间的间隙不断缩小直至母头2的压紧部22紧紧将软管3压在公头1的软管套接部12上,通过母头2的压紧部22与公头1的软管套接部1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软管3被牢固地固定住,不会出现脱落情况。当然,在其他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可仅设有一公头1和一母头2,此时公头1内一般呈封闭式结构,公头1连接一软管3,该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可作为一软管3堵塞塞头使用。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更多配对的公头1和母头2,如三个配对使用的公头1和母头2、四个配对是使用的公头1和母头2等,此时各个公头1之间一般贯穿连通,以便软管3中的气体或液体等进行流通,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公头1设置成封闭式结构或贯穿连通结构,具体根据需要设计。本技术的方案中,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包括一配对使用的公头1和母头2,其中,母头2的压紧部22远离第二连接部21的顶面开口大小介于公头1的软管套接部12的顶面开口与底面开口之间且压紧部22的锥台倾斜度小于软管套接部12的锥台倾斜度,安装时,随着母头2的第二连接部21不断拧入公头1的第一连接部11,压紧部22会卡在软管套接部12上,如此压紧部22可将软管3紧紧地压在软管套接部12上,避免软管3脱落。另外,该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还设置有一环形凹槽13,设置该环形凹槽13既方便安装操作,同时软管3套接入环形凹槽13时,软管3利用自身的弹性基本可套接在软管套接部12,但此时固定效果一般,需再装入母头2,固定效果好,可有效地避免软管3脱落。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配对使用的公头及母头,所述公头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用于套接软管的软管套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柱体状且其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软管套接部呈锥台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母头套接在所述公头上,所述母头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用于套入所述软管套接部的压紧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压紧部呈椎台状,所述压紧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面开口大小介于所述软管套接部的顶面开口与底面开口之间且所述压紧部的锥台倾斜度小于所述软管套接部的锥台倾斜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防脱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配对使用的公头及母头,所述公头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用于套接软管的软管套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圆柱体状且其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软管套接部呈锥台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母头套接在所述公头上,所述母头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用于套入所述软管套接部的压紧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压紧部呈椎台状,所述压紧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面开口大小介于所述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英菊刘伟鹏黄楚辉孙天马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市清时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