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承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31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承重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表面四角均开有凹槽,且凹槽顶端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输出端焊接有底板,且底板的底部表面通过螺钉固定有万向轮,所述底座一侧表面焊接有第一连接架,且底座另一侧表面焊接有第一U型连接架,所述底座顶部表面四角均通过螺钉固定有顶升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第一液压缸驱动万向轮伸缩,提高了承重结构的可移动性,同时不降低结构在使用时的稳固度,且第二液压缸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顶升整体,增加了承重结构的使用范围,支撑杆与支撑杠均通过螺纹连接,方便拆卸组装,同时可以重复利用,降低了制作成本,且有效的节约了资源。

A reusable composite building load-bear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usable modular building load-bearing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wherein the base surface of the bottom four corners are provided with grooves, and the groove wall are fixed through screws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cylinder, the first cylinder output end is welded plate, and bottom surface of the plate by screws a universal wheel, wherein one side of the base is wel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frame, a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base is wel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type U connecting frame,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our base angles are fixed through screws lifting structure. Telescopic universal wheel driving the utility model using the first hydraulic cylinder, improves the load-bearing structure of the mobility, but does not reduce the stability of structure is used, and the use of the second hydraulic cylinder can effectively lift the overall, increase the extent of the use of load-bearing structure, the supporting rod and the supporting rods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reads, convenient disassembly at the same time can be assembled, reuse,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saving resource eff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承重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承重
,尤其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承重结构。
技术介绍
承重框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领域,一个完整的承重框架结构建筑至少包括建筑承重框架结构和安装在建筑承重框架结构中的带框架的建筑大板,现有的承重框架结构建筑在施工时,首先建造由柱和梁组成的建筑承重框架结构,该建筑承重框架结构用来承载房屋建筑重量,然后安装带框架的建筑大板,目前建筑领域的承重结构因为比较笨重,在使用时就会存在着移动不方便,组装完成后不能够回收再次利用的弊端,造成的资源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承重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承重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表面四角均开有凹槽,且凹槽顶端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输出端焊接有底板,且底板的底部表面通过螺钉固定有万向轮,所述底座一侧表面焊接有第一连接架,且底座另一侧表面焊接有第一U型连接架,所述底座顶部表面四角均通过螺钉固定有顶升结构,且顶升结构包括有第二液压缸、支撑板、支撑杆和第一连接管,所述支撑板底部表面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处,所述第一连接管底端焊接在支撑板的顶部表面上,且第一连接管顶端开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杆底端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管内,所述四个支撑杆顶端均焊接有第二连接管,且第二连接管为三向连接管,四个所述第二连接管两两相对一侧均套接有支撑杠,且支撑杠内侧外壁开有卡槽,卡槽内壁卡接有承重板。优选的,所述横向放置的支撑杠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二连接架和第二U型连接架,且第二连接架位于第一连接架的正上方,第二U型连接架位于第一U型连接架的正上方。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均连接有开关,且开关连接有DATA-7311型控制器。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凸起长度与第一U型连接架的凹槽深度相适配,且第二连接架的凸起长度与第二U型连接架的凹槽深度相适配,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的长度相同,第一U型连接架与第二U型连接架的长度相同。优选的,所述支撑杠的长度与底座的长度相同,且底座为正方形钢板。优选的,所述承重板为T型结构,且承重板的上表面积与底座的面积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结构使用第一液压缸驱动万向轮伸缩,提高了承重结构的可移动性,同时不降低结构在使用时的稳固度,且第二液压缸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顶升整体,增加了承重结构的使用范围,且该结构组成简单,支撑杆与支撑杠均通过螺纹连接,方便拆卸组装,同时可以重复利用,降低了制作成本,且有效的节约了资源,连接架与与U型连接架配合可以组装多个承重结构,将结构分开连接,使得搬运时不再笨重,节省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承重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承重结构的结构主视图。图中:1底座、2万向轮、3第一液压缸、4第一连接架、5第二液压缸、6第一连接管、7第二连接架、8第二连接管、9支撑杠、10承重板、11第二U型连接架、12支撑杆、13、支撑板、14第一U型连接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承重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底部表面四角均开有凹槽,且凹槽顶端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液压缸3,第一液压缸3输出端焊接有底板,且底板的底部表面通过螺钉固定有万向轮2,底座1一侧表面焊接有第一连接架4,且底座1另一侧表面焊接有第一U型连接架14,底座1顶部表面四角均通过螺钉固定有顶升结构,且顶升结构包括有第二液压缸5、支撑板13、支撑杆12和第一连接管6,支撑板13底部表面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液压缸5的输出端处,第一连接管6底端焊接在支撑板13的顶部表面上,且第一连接管6顶端开有螺纹孔,支撑杆12底端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管6内,四个支撑杆12顶端均焊接有第二连接管8,且第二连接管8为三向连接管,四个第二连接管8两两相对一侧均套接有支撑杠9,且支撑杠9内侧外壁开有卡槽,卡槽内壁卡接有承重板10。本技术中,横向放置的支撑杠9两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二连接架7和第二U型连接架11,且第二连接架7位于第一连接架4的正上方,第二U型连接架11位于第一U型连接架14的正上方,权第一液压缸3和第二液压缸5均连接有开关,且开关连接有DATA-7311型控制器,第一连接架4的凸起长度与第一U型连接架14的凹槽深度相适配,且第二连接架7的凸起长度与第二U型连接架11的凹槽深度相适配,第一连接架4与第二连接架7的长度相同,第一U型连接架14与第二U型连接架11的长度相同,支撑杠9的长度与底座1的长度相同,且底座1为正方形钢板,承重板10为T型结构,且承重板10的上表面积与底座1的面积相同。工作原理:第一液压缸3驱动将万向轮2伸出底座1,移动底座1到所需位置,将支撑杆12固定在第一连接管6内,并将支撑杠9固定在第二连接管8内,卡紧承重板10,通过第二液压缸5顶升承重板10到合适位置,并通过第一连接架4与第一U型连接架14配合、第二连接架7与第二U型连接架11配合,连接所需数量的承重结构,完成组装,通过第一液压缸3收起万向轮2,即可使用承重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承重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承重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表面四角均开有凹槽,且凹槽顶端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液压缸(3),所述第一液压缸(3)输出端焊接有底板,且底板的底部表面通过螺钉固定有万向轮(2),所述底座(1)一侧表面焊接有第一连接架(4),且底座(1)另一侧表面焊接有第一U型连接架(14),所述底座(1)顶部表面四角均通过螺钉固定有顶升结构,且顶升结构包括有第二液压缸(5)、支撑板(13)、支撑杆(12)和第一连接管(6),所述支撑板(13)底部表面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液压缸(5)的输出端处,所述第一连接管(6)底端焊接在支撑板(13)的顶部表面上,且第一连接管(6)顶端开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杆(12)底端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管(6)内,所述四个支撑杆(12)顶端均焊接有第二连接管(8),且第二连接管(8)为三向连接管,四个所述第二连接管(8)两两相对一侧均套接有支撑杠(9),且支撑杠(9)内侧外壁开有卡槽,卡槽内壁卡接有承重板(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承重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表面四角均开有凹槽,且凹槽顶端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液压缸(3),所述第一液压缸(3)输出端焊接有底板,且底板的底部表面通过螺钉固定有万向轮(2),所述底座(1)一侧表面焊接有第一连接架(4),且底座(1)另一侧表面焊接有第一U型连接架(14),所述底座(1)顶部表面四角均通过螺钉固定有顶升结构,且顶升结构包括有第二液压缸(5)、支撑板(13)、支撑杆(12)和第一连接管(6),所述支撑板(13)底部表面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液压缸(5)的输出端处,所述第一连接管(6)底端焊接在支撑板(13)的顶部表面上,且第一连接管(6)顶端开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杆(12)底端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管(6)内,所述四个支撑杆(12)顶端均焊接有第二连接管(8),且第二连接管(8)为三向连接管,四个所述第二连接管(8)两两相对一侧均套接有支撑杠(9),且支撑杠(9)内侧外壁开有卡槽,卡槽内壁卡接有承重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伟朱良伟宋永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恒生源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