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01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该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包括:步骤一,往铁壳成型腔注入铁液;步骤二,往塑胶腔注入塑胶混合物;步骤三,冷却成型;其中,塑胶混合物由塑料和纳米级金属铝制成。该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铁壳与胶框是同时成型的,进而使得所制得的一体化的胶框铁壳中铁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强度好;另外,由于胶框是由塑胶混合物注塑成型,而塑胶混合物是由塑料和纳米级金属铝制成,进而使得所制得的胶框与铁壳的物性接近,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铁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强度。

Back light plastic frame steel forming process integra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in particular to back light plastic frame steel integrated molding process, the back light rubber frame comprises an iron shell molding process integration: step one, injection of liquid iron into steel molding cavity; step two, injection plastic mixture to plastic cavity; step three, cooling molding; the plastic mixture made of plastic nano metal and aluminum. The back light plastic frame steel integrated molding process,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ron and plastic frame is also formed, which mak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lastic frame between the iron and the adhesive frame steel in good connecting strength; in addition, because the rubber frame is made from a mixture of 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and the mixture is made of plastic made of plastic and nano aluminum, which makes the material of rubber frame and steel made by the close, which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steel and rubber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具体涉及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液晶显示装置的逐渐普及,消费者对液晶显示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在外形上需要产品越来越薄、也希望产品在质量以及结构强度上能有一定保障。但往往液晶显示产品中的背光模组,存在结构强度不够好的缺陷。而背光模组中的结构强度往往是由胶框和铁壳体现。现有技术中,由于背光源中的胶框和铁壳的制备工艺一般是先成型铁壳,然后再在铁壳上成型胶框,且胶框均为纯塑料制备的胶框。现有技术的这种胶框和铁壳的制备工艺,存在以下的缺陷:一方面,由于是先成型铁壳,再成型胶框,会使得铁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强度不好;另一方面,由于胶框为纯塑料制备的胶框,塑料与金属之间由于物性相差较大,因此使得铁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强度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该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所制得的一体化的背光源胶框铁壳的结构强度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往铁壳成型腔注入铁液:在模腔中的铁壳腔中注入熔融铁液;步骤二,往塑胶腔注入塑胶混合物:往模腔中的塑胶腔中注入塑胶混合物;步骤三,冷却成型:对模腔中的熔融铁液和塑胶混合物进行冷却成型,即制得一体化的胶框铁壳;其中,所述模腔中的铁壳腔与所述模腔中的塑胶腔连通;所述塑胶混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制成:塑料90%~95%纳米级金属铝5%~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塑胶混合物的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加热熔融塑料:将配方量中的塑料进行加热至一定温度,以使塑料熔融;步骤(2),加入纳米级金属铝:将配方量的纳米级金属铝加入到步骤(1)中的熔融塑料,然后搅拌一定时间以使混合均匀,即制得所述塑胶混合物。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将配方量中的塑料进行加热至200℃~300℃,以使塑料熔融。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将配方量中的塑料进行加热至250℃,以使塑料熔融。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搅拌时间为10min~20min。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搅拌时间为15min。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三中,对模腔中的熔融铁液和塑胶混合物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冷却成型,即制得一体化的胶框铁壳。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塑胶混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制成:塑料96%纳米级金属铝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塑胶混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制成:塑料97%纳米级金属铝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铁壳与胶框是同时成型的,进而使得所制得的一体化的胶框铁壳中铁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强度好;另外,由于胶框是由塑胶混合物注塑成型,而塑胶混合物是由塑料和纳米级金属铝制成,进而使得所制得的胶框与铁壳的物性接近,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铁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强度。(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并能够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往铁壳成型腔注入铁液:在模腔中的铁壳腔中注入熔融铁液;步骤二,往塑胶腔注入塑胶混合物:往模腔中的塑胶腔中注入塑胶混合物;其中,所述塑胶混合物的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加热熔融塑料:将配方量中的塑料进行加热至250℃,以使塑料熔融;步骤(2),加入纳米级金属铝:将配方量的纳米级金属铝加入到步骤(1)中的熔融塑料,然后搅拌15min以使混合均匀,即制得所述塑胶混合物;步骤三,冷却成型:对模腔中的熔融铁液和塑胶混合物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冷却成型,即制得一体化的胶框铁壳;其中,所述模腔中的铁壳腔与所述模腔中的塑胶腔连通;所述塑胶混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制成:塑料96%纳米级金属铝4%。本实施例的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铁壳与胶框是同时成型的,进而使得所制得的一体化的胶框铁壳中铁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强度好;另外,由于胶框是由塑胶混合物注塑成型,而塑胶混合物是由塑料和纳米级金属铝制成,进而使得所制得的胶框与铁壳的物性接近,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铁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强度。实施例2。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往铁壳成型腔注入铁液:在模腔中的铁壳腔中注入熔融铁液;步骤二,往塑胶腔注入塑胶混合物:往模腔中的塑胶腔中注入塑胶混合物;其中,所述塑胶混合物的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加热熔融塑料:将配方量中的塑料进行加热至200℃,以使塑料熔融;步骤(2),加入纳米级金属铝:将配方量的纳米级金属铝加入到步骤(1)中的熔融塑料,然后搅拌10min以使混合均匀,即制得所述塑胶混合物;步骤三,冷却成型:对模腔中的熔融铁液和塑胶混合物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冷却成型,即制得一体化的胶框铁壳;其中,所述模腔中的铁壳腔与所述模腔中的塑胶腔连通;所述塑胶混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制成:塑料97%纳米级金属铝3%。本实施例的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铁壳与胶框是同时成型的,进而使得所制得的一体化的胶框铁壳中铁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强度好;另外,由于胶框是由塑胶混合物注塑成型,而塑胶混合物是由塑料和纳米级金属铝制成,进而使得所制得的胶框与铁壳的物性接近,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铁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强度。实施例3。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往铁壳成型腔注入铁液:在模腔中的铁壳腔中注入熔融铁液;步骤二,往塑胶腔注入塑胶混合物:往模腔中的塑胶腔中注入塑胶混合物;其中,所述塑胶混合物的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加热熔融塑料:将配方量中的塑料进行加热至300℃,以使塑料熔融;步骤(2),加入纳米级金属铝:将配方量的纳米级金属铝加入到步骤(1)中的熔融塑料,然后搅拌20min以使混合均匀,即制得所述塑胶混合物;步骤三,冷却成型:对模腔中的熔融铁液和塑胶混合物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冷却成型,即制得一体化的胶框铁壳;其中,所述模腔中的铁壳腔与所述模腔中的塑胶腔连通;所述塑胶混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制成:塑料90%纳米级金属铝10%。本实施例的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铁壳与胶框是同时成型的,进而使得所制得的一体化的胶框铁壳中铁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强度好;另外,由于胶框是由塑胶混合物注塑成型,而塑胶混合物是由塑料和纳米级金属铝制成,进而使得所制得的胶框与铁壳的物性接近,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铁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强度。实施例4。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往铁壳成型腔注入铁液:在模腔中的铁壳腔中注入熔融铁液;步骤二,往塑胶腔注入塑胶混合物:往模腔中的塑胶腔中注入塑胶混合物;其中,所述塑胶混合物的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加热熔融塑料:将配方量中的塑料进行加热至220℃,以使塑料熔融;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往铁壳成型腔注入铁液:在模腔中的铁壳腔中注入熔融铁液;步骤二,往塑胶腔注入塑胶混合物:往模腔中的塑胶腔中注入塑胶混合物;步骤三,冷却成型:对模腔中的熔融铁液和塑胶混合物进行冷却成型,即制得一体化的胶框铁壳;其中,所述模腔中的铁壳腔与所述模腔中的塑胶腔连通;所述塑胶混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制成:塑料            90%~95%纳米级金属铝    5%~10%。

【技术特征摘要】
1.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往铁壳成型腔注入铁液:在模腔中的铁壳腔中注入熔融铁液;步骤二,往塑胶腔注入塑胶混合物:往模腔中的塑胶腔中注入塑胶混合物;步骤三,冷却成型:对模腔中的熔融铁液和塑胶混合物进行冷却成型,即制得一体化的胶框铁壳;其中,所述模腔中的铁壳腔与所述模腔中的塑胶腔连通;所述塑胶混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制成:塑料90%~95%纳米级金属铝5%~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塑胶混合物的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加热熔融塑料:将配方量中的塑料进行加热至一定温度,以使塑料熔融;步骤(2),加入纳米级金属铝:将配方量的纳米级金属铝加入到步骤(1)中的熔融塑料,然后搅拌一定时间以使混合均匀,即制得所述塑胶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胶框铁壳一体化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配方量中的塑料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光惠武秀文潘中华黎世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