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剥落性分体结构流钢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7409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剥落性分体结构流钢砖,砖本体呈U型,沿流道方向基于砖本体的底壁以S形分割形成左砖体和右砖体,左砖体和右砖体之间的结合面分别为第一S形接触面和第二S形接触面,第一S形接触面为与左砖体的底壁面呈锐角的倾斜面,第二S形接触面为与右砖体的底壁面呈钝角的倾斜面,砖本体上沿流道方向的前后侧端上设有相互卡接配合的凸起和卡槽,砖本体的内侧表面上设有氧化硅烧结膜。其采用分体结构,构件形体简单,耐剥落性优良,通过优化分体构件的结合部位结构,大大增加了耐侵润性,提高耐久使用性,并通过氧化烧结一体化工艺优化结构,以大幅度提高耐腐蚀性。

A spalling resistant split structure flow steel bri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palling resistance structure of brick, the brick body is U type, based on the flow direction along the bottom wall of the brick body segmentation with S to form a left and right brick brick, brick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left body and the right of the brick surface were the first S shaped contac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 shaped contact surface, the first S shaped contact surface is inclined plane and the left of the brick bottom wall is sharp, second S shaped contact surface for the inclined plane and the right of the brick bottom wall is obtuse, brick body before and after the flow direction along the side of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card and card connected with the boss groove,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bric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ilicon oxide sintered film. It adopts the split structure, component simple shape, excellent spalling resistance, combining parts of the structure of split components through optimization, greatly increased the resistance to invasion, improve the durability of use, and through the sinter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integration, so as to greatly improv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剥落性分体结构流钢砖
本技术涉及耐火砖
,尤其是涉及一种耐剥落性分体结构流钢砖。
技术介绍
流钢砖是砌在铸锭用底板的沟槽内连通分钢砖和钢锭模的中空耐火砖,俗称汤道砖。流钢砖一般为有多种规格的长方体形中空黏土砖。为减小钢液流动过程中的阻力并防止漏钢,要求流钢砖内孔光滑,外形规整,接缝严密。随着耐火材料技术的大力发展,高铝流钢砖和莫来石流钢砖已经逐渐被推广应用,然而,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目前的流钢砖抗热震性能良好,但是,普遍存在耐腐蚀性、耐剥落性及耐侵润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剥落性分体结构流钢砖,其采用分体结构,构件形体简单,耐剥落性优良,通过优化分体构件的结合部位结构,大大增加了耐侵润性,提高耐久使用性,并通过氧化烧结一体化工艺优化结构,以大幅度提高耐腐蚀性。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一种耐剥落性分体结构流钢砖,砖本体呈U型,沿流道方向基于砖本体的底壁以S形分割形成左砖体和右砖体,左砖体和右砖体之间的结合面分别为第一S形接触面和第二S形接触面,第一S形接触面为与左砖体的底壁面呈锐角的倾斜面,第二S形接触面为与右砖体的底壁面呈钝角的倾斜面,砖本体上沿流道方向的前后侧端上设有相互卡接配合的凸起和卡槽,砖本体的内侧表面上设有氧化硅烧结膜,氧化硅烧结膜的厚度不小于0.5mm。作为优选,第一S形接触面的倾斜角度范围为30度至60度。作为优选,第一S形接触面和第二S形接触面沿底壁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部位分割形成。作为优选,凸起和卡槽相配合沿所述前后侧端的内侧边缘布置。作为优选,凸起为U形凸条,卡槽为U形凹止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一分为二的左砖体和右砖体分体构件,结构简单,组配结合有效的提高了流钢砖的耐剥落性。2.左砖体和右砖体之间通过倾斜面的第一S形接触面和第二S形接触面结合,有利于氧化硅烧结膜厚度的加工控制,从而提高其表面耐侵润性的一致性,提高耐用性,有利于钢液流速均衡,减少钢液流动阻力。3.通过氧化烧结一体化工艺将砖本体内含的硅元素进一步烧结形成厚度不小于0.5mm的氧化硅烧结膜,这层氧化硅烧结膜大大提高了砖体的耐腐蚀性,提高了耐久使用性。附图说明结合以下附图旨在便于描述较佳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耐剥落性分体结构流钢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耐剥落性分体结构流钢砖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砖本体,2-左砖体,3-右砖体,4-第一S形接触面,5-第二S形接触面,6-底壁,7-前侧端,8-后侧端,9-凸起,10-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中给出的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技术一种耐剥落性分体结构流钢砖,材质可采用常规应用的高铝流钢砖和莫来石流钢砖。横向看,砖本体1呈U型,沿流道方向基于砖本体1的底壁6以S形分割形成左砖体2和右砖体3,左砖体2和右砖体3的结构简单,组配大大提高了耐剥落性。左砖体2和右砖体3之间的结合面分别为第一S形接触面4和第二S形接触面5,第一S形接触面4为与左砖体2的底壁面呈锐角的倾斜面,第二S形接触面5为与右砖体3的底壁面呈钝角的倾斜面,根据实际砖本体的尺寸,第一S形接触面4的倾斜角度可在30度至60度范围内选择设计。可选择将第一S形接触面4和第二S形接触面5沿底壁6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部位分割形成。砖本体1上沿流道方向的前后侧端7、8上设有相互卡接配合的凸起9和卡槽10,如图中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凸起9和卡槽10相配合沿所述前后侧端7、8的内侧边缘布置,进一步,凸起9为U形凸条,卡槽10为U形凹止口。砖本体1的内侧表面上设有氧化硅烧结膜,氧化硅烧结膜的厚度不小于0.5mm。左砖体2和右砖体3装可根据需要辅助增加采用诸如耐火耐高温的粘结材料进行粘结。本技术所使用的若干技术术语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较佳的实施方式,基于本
的技术人员所能够获知的公知技术或者采用现有技术中所能够等效替换的各种变形及更改的实施方式,凡是基于本技术的精神或者技术构思,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耐剥落性分体结构流钢砖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剥落性分体结构流钢砖,其特征是:砖本体(1)呈U型,沿流道方向基于砖本体(1)的底壁(6)以S形分割形成左砖体(2)和右砖体(3),左砖体(2)和右砖体(3)之间的结合面分别为第一S形接触面(4)和第二S形接触面(5),第一S形接触面(4)为与左砖体(2)的底壁面呈锐角的倾斜面,第二S形接触面(5)为与右砖体(3)的底壁面呈钝角的倾斜面,砖本体(1)上沿流道方向的前后侧端(7、8)上设有相互卡接配合的凸起(9)和卡槽(10),砖本体(1)的内侧表面上设有氧化硅烧结膜,氧化硅烧结膜的厚度不小于0.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剥落性分体结构流钢砖,其特征是:砖本体(1)呈U型,沿流道方向基于砖本体(1)的底壁(6)以S形分割形成左砖体(2)和右砖体(3),左砖体(2)和右砖体(3)之间的结合面分别为第一S形接触面(4)和第二S形接触面(5),第一S形接触面(4)为与左砖体(2)的底壁面呈锐角的倾斜面,第二S形接触面(5)为与右砖体(3)的底壁面呈钝角的倾斜面,砖本体(1)上沿流道方向的前后侧端(7、8)上设有相互卡接配合的凸起(9)和卡槽(10),砖本体(1)的内侧表面上设有氧化硅烧结膜,氧化硅烧结膜的厚度不小于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赛其王赛强李志杰王玉峰王玉亮纪佳晨沈建成张爱兵杨振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湖州父子岭耐火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