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部按摩护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726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0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部按摩护理机构,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机构壳体设计为斜度翼型,翼型结构及蜗轮蜗杆配合夹角范围为95°~175°,按摩触手两个爪体夹角范围为60°~120°,按摩触手在±15°范围内周期性往复旋转,使机构按摩触点能够贴合人体头部,在按摩触点设计贴合人体头部包络,能够适应不同人体头型差异,提高操作效率。

A head massage nursing ser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d massage nursing institu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human engineering, mechanism of housing design for slope of airfoil airfoil structure and worm with angle ranges from 95 degrees to 175 degrees, two claw tentacle massage body angle ranges from 60 degrees to 120 degrees, plus or minus 15 degrees in the massage tentacles cycle range of to and fro the rotating mechanism of massage contacts can fit the human head, in contact with a human body massage head envelope design, can adapt to different human head difference, improve oper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部按摩护理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部按摩护理机构,属于按摩护理

技术介绍
人体头部的按摩是重要的个人护理和健康保障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洗头是家庭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头部护理按摩大都靠人工操作或简单器件辅助,按摩效果有限,操作实施麻烦。近年来,虽然人们对洗头机做了一定研究,但因洗头运动过程复杂及头部形状不规则,现有洗头机的洗头效果还不能满足人们对它的要求。洗头机主体机构是洗头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洗头效果。在对洗头机主体机构进行设计时,主要考虑洗头方式、洗头的运动特征和洗头所需空间三个因素。目前洗头方式主要有机械手洗头和水压冲洗。机械手洗头是指通过控制设计好的机械手,让其在头皮和头发上按一定规律运动,实现清洗头皮和头发的功能;采用该洗头方式的洗头机能够模拟手工洗头的动作,对头皮和头发进行揉搓,洗头效果较好,但其对洗头机主体机构的运动学性能要求较高。水压冲洗是指通过控制水流的压力达到清洗头发的功能。采用该洗头方式的洗头机主体机构相对简单,但因水流的压力难以掌握,很难达到手工洗头的效果。由于机械手洗头方式对机构的运动学性能要求较高、洗头运动复杂和头部形状不规则的原因,现有洗头机在主体机构进行设计时,通常采用洗头效果不佳的水压冲洗,忽略复杂的洗头运动或将头部形状理想化,导致洗头机主体机构无法满足洗头的运动特征和所需空间的要求,从而无法达到人工洗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头部按摩护理机构,采用多机构联动结构以方便有效的完成头部的按摩护理工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头部按摩护理机构,包括外壳体、内壳体、端盖、电机、电机支架、小齿轮、大齿轮、蜗轮、蜗杆、输出轴和按摩触手;外壳体与内壳体均为翼形结构,二者固定连接,翼形结构的夹角均与蜗轮、蜗杆配合夹角范围相一致;电机支架与外壳体连接;电机与电机支架连接,并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第一个小齿轮;电机支架上固定蜗杆并在蜗杆一端固定第二个小齿轮,两个小齿轮啮合;外壳体上设置2~6个轴孔,相应输出轴插入轴孔;大齿轮固定在输出轴上,并相互啮合;在靠近电机两侧的输出轴上安装蜗轮,与蜗杆之间形成蜗轮蜗杆联接;端盖穿过输出轴并与内壳体联接;按摩触手固定在穿过端盖的输出轴末端;按摩触手为爪形结构,两个爪体成一定夹角,爪体中部位置采用中空结构,按摩触手与端盖保留一定间隙,按摩触手与输出轴末端通过万向结构联接,按摩触手在外力作用下可绕万向结构偏转相应角度,输出轴带动按摩触手在一定范围内周期性往复旋转。外壳体、内壳体的翼型结构夹角及蜗轮、蜗杆配合夹角范围为95°~75°。按摩触手两个爪体成一定夹角的范围为60°~120°。输出轴带动按摩触手在±15°范围内周期性往复旋转。电机接收上位机控制信号,带动小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两侧蜗轮转动,进而驱动相应大齿轮转动,输出轴通过万向结构驱动按摩触手往复旋转。还包括位置驱动机构,在护理过程中,位置驱动机构可带动按摩护理机构贴合人体头部的相应位置。还包括头部喷淋机构,在护理过程中,头部喷淋机构可根据需要,为人体头部提供喷淋。按摩触手周期性往复旋转的频率为10~20次/分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的头部按摩护理机构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机构壳体设计为斜度翼型,翼型结构及蜗轮蜗杆配合夹角范围为95°~175°,按摩触手两个爪体夹角范围为60°~120°,按摩触手在±15°范围内周期性往复旋转,使机构按摩触点能够贴合人体头部,在按摩触点设计贴合人体头部包络,能够适应不同人体头型差异,提高操作效率;(2)本专利技术中的头部按摩护理机构通过内部机构设计,电机驱动小齿轮副,带动蜗轮蜗杆传动,进而带动大齿轮副及按摩触手往复旋转运动,实现头部按摩触点的往复运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3)本专利技术按摩触手周期性往复旋转的频率为10-20次/分钟,能够为人体提供不同强度的按摩护理;(4)本专利技术按摩触点采用中空硅橡胶材质,能够适应不同头部尺寸的贴合,提高机构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叙述。一种头部按摩护理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端盖3、电机4、电机支架5、小齿轮6、大齿轮7、蜗轮8、蜗杆9、输出轴10和按摩触手11;外壳体1与内壳体2均为翼形结构,二者固定连接,翼形结构的夹角均与蜗轮8、蜗杆9配合夹角范围相一致,夹角范围控制在95°~75°;电机支架5与外壳体1连接;电机4与电机支架5连接,并在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第一个小齿轮6;电机支架5上固定蜗杆9并在蜗杆9一端固定第二个小齿轮6,两个小齿轮啮合;外壳体1上设置2~6个轴孔,相应输出轴10插入轴孔;大齿轮7固定在输出轴10上,并相互啮合;在靠近电机4两侧的输出轴10上安装蜗轮8,与蜗杆9之间形成蜗轮蜗杆联接;端盖3穿过输出轴10并与内壳体2联接;按摩触手11固定在穿过端盖3的输出轴10末端;按摩触手11为爪形结构,两个爪体成60°~120°夹角,爪体中部位置采用中空结构,按摩触手11与端盖3保留一定间隙,按摩触手11与输出轴10末端通过万向结构联接,按摩触手11在外力作用下可绕万向结构偏转相应角度,输出轴10带动按摩触手11在±15°范围内周期性往复旋转,频率为10~20次/分钟。电机4接收上位机控制信号,带动小齿轮6转动,进而带动蜗杆9转动,蜗杆9带动两侧蜗轮8转动,进而驱动相应大齿轮7转动,输出轴10通过万向结构驱动按摩触手11往复旋转。还包括位置驱动机构,在护理过程中,位置驱动机构可带动按摩护理机构贴合人体头部的相应位置。还包括头部喷淋机构,在护理过程中,头部喷淋机构可根据需要,为人体头部提供喷淋。机构装配前,先将电机4与电机支架5联接,蜗杆9穿过电机支架5安装孔,并将小齿轮6与电机4轴和蜗杆9轴联接。安装后电机4可通过齿轮传动带动蜗杆9运动。输出轴10装配大齿轮7,其中在靠近电机4两侧的输出轴10另装配蜗轮8,装配后装配到外壳体1上。整体装配后将内壳体2与外壳体1通过螺钉固定,内侧端盖3穿过输出轴10并与内壳体2固定。按摩触手11通过顶丝与输出轴10固定。机构使用中通过程序控制实现电机4的周期性往复转动,并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最终的按摩触手11做往复运动。将触手贴合头部能够实现对人体头部的按摩护理过程。本专利技术头部按摩护理机构结合洗护系统,可实现对人体头发的清洗和按摩护理等作用,可满足普通人群的家用需求。头部按摩护理机构能够代替人工按摩护理,用在养老院、医院或医患家庭等场合,面向失能人群时,可以解决人员行动不便的问题,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降低陪护者的劳动强度;用于理发厅、美容院等集中服务场合时,可降低人工成本,解决行业用工难等难题。本专利技术未详细说明部分属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头部按摩护理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部按摩护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端盖(3)、电机(4)、电机支架(5)、小齿轮(6)、大齿轮(7)、蜗轮(8)、蜗杆(9)、输出轴(10)和按摩触手(11);外壳体(1)与内壳体(2)均为翼形结构,二者固定连接,翼形结构的夹角均与蜗轮(8)、蜗杆(9)配合夹角范围相一致;电机支架(5)与外壳体(1)连接;电机(4)与电机支架(5)连接,并在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第一个小齿轮(6);电机支架(5)上固定蜗杆(9)并在蜗杆(9)一端固定第二个小齿轮(6),两个小齿轮啮合;外壳体(1)上设置2~6个轴孔,相应输出轴(10)插入轴孔;大齿轮(7)固定在输出轴(10)上,并相互啮合;在靠近电机(4)两侧的输出轴(10)上安装蜗轮(8),与蜗杆(9)之间形成蜗轮蜗杆联接;端盖(3)穿过输出轴(10)并与内壳体(2)联接;按摩触手(11)固定在穿过端盖(3)的输出轴(10)末端;按摩触手(11)为爪形结构,两个爪体成一定夹角,爪体中部位置采用中空结构,按摩触手(11)与端盖(3)保留一定间隙,按摩触手(11)与输出轴(10)末端通过万向结构联接,按摩触手(11)在外力作用下可绕万向结构偏转相应角度,输出轴(10)带动按摩触手(11)在一定范围内周期性往复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部按摩护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端盖(3)、电机(4)、电机支架(5)、小齿轮(6)、大齿轮(7)、蜗轮(8)、蜗杆(9)、输出轴(10)和按摩触手(11);外壳体(1)与内壳体(2)均为翼形结构,二者固定连接,翼形结构的夹角均与蜗轮(8)、蜗杆(9)配合夹角范围相一致;电机支架(5)与外壳体(1)连接;电机(4)与电机支架(5)连接,并在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第一个小齿轮(6);电机支架(5)上固定蜗杆(9)并在蜗杆(9)一端固定第二个小齿轮(6),两个小齿轮啮合;外壳体(1)上设置2~6个轴孔,相应输出轴(10)插入轴孔;大齿轮(7)固定在输出轴(10)上,并相互啮合;在靠近电机(4)两侧的输出轴(10)上安装蜗轮(8),与蜗杆(9)之间形成蜗轮蜗杆联接;端盖(3)穿过输出轴(10)并与内壳体(2)联接;按摩触手(11)固定在穿过端盖(3)的输出轴(10)末端;按摩触手(11)为爪形结构,两个爪体成一定夹角,爪体中部位置采用中空结构,按摩触手(11)与端盖(3)保留一定间隙,按摩触手(11)与输出轴(10)末端通过万向结构联接,按摩触手(11)在外力作用下可绕万向结构偏转相应角度,输出轴(10)带动按摩触手(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镇李少玲李敬一张洪才邓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光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