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7050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气管插管,包括辅助呼吸管和固定气囊,所述辅助呼吸管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通的插入管和连接管,还包括设置在插入管和连接管之间的吸痰组件以及内套于辅助呼吸管的芯管,所述吸痰组件包括外吸痰管、内吸痰管、环状的安装板以及环状的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与安装板旋转连接且所述旋转板与安装板之间形成吸痰腔,所述内吸痰管位于插入管内且穿过旋转板与吸痰腔连通,所述芯管与辅助呼吸管可拆卸连接且可沿轴向方向在辅助呼吸管内往复滑动,所述芯管左侧穿出插入管形成圆锥形的穿刺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管插管,通过吸痰组件吸痰,便于医生操作,通过润滑管润滑,便于气管插管的取出,减少对病人的伤害。

Tracheal intubation

An endotracheal tub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ing auxiliary breathing tube and fixed balloon, the auxiliary breathing tube includes from left to right: connected the insertion tube and the connecting pipe arranged in the inserting pipe and the connecting pipe between the suction component and the inner sleeve in the auxiliary breathing tube core tube, the suction assembly includes an outer suction tube, suction tube, annular mounting plate and annular rotating plate, suction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rotating plate rotating with the mounting plate and the rotating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mounting plate, the inner suction tube is inserted into the tube and through the rotary plate and the suction chamber, the core tube and the auxiliary breathing tube and can be detachably connecte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in the breathing tube reciprocating sliding, the core tube inserted into the pipe through the left formed conical puncture hea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dotracheal tube, which sucks phlegm through the sputum suction component,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doctors to operate, and is lubricated through the lubricating tub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aking out the tracheal cannula and reducing the injury to the pat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插管
本技术涉及手术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存在于肺泡气液交界面上的一种复杂脂蛋白复合物,不仅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避免呼气末肺泡塌陷的作用,而且具有先天性免疫的作用,可以对抗病原体入侵。新生儿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和早产儿,易出现肺表面活性物质储备不足的情况。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气管插管术建立人工气道,再通过气管内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气管插管前端通常设置斜通气口,但是由于管体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硬度,在插入患者气管的过程中易造成病人呼吸通道组织结构的损伤,引发病人的二重医源性伤害,加重原有疾病的恶化,甚至会出现更加严重的插管并发症发生,不但给病人的救治带来危险,还埋下了医疗事故和医患矛盾的隐患;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建立人工气道期间病患不能自行咳痰,插入的人工气道对患者气管黏膜的刺激导致患者痰液大大增多,需要人工插入吸痰管抽吸、清理患者气管插管以下部位所产生的痰液,操作不方便;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三是,长时间插入气管插管后,气管插管会在一些人体分泌液的作用下与气管发生粘连,取气管插管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四是,气管内给药时,需要取下气管,给完药后在重新连接,反复操作易对患者造成伤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五是,气管插管在气管中没有可变形量,病人呼吸时气管蠕动,无法压缩气管插管,易损伤人体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插管,通过吸痰组件吸痰,便于医生操作,通过润滑管润滑,便于气管插管的取出,减少对病人的伤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管插管,包括辅助呼吸管和固定气囊,所述辅助呼吸管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通的插入管和连接管,所述固定气囊外套于插入管的左侧,还包括设置在插入管和连接管之间的吸痰组件以及内套于辅助呼吸管的芯管,所述吸痰组件包括外吸痰管、内吸痰管、环状的安装板以及环状的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与安装板旋转连接且所述旋转板与安装板之间形成吸痰腔,所述旋转板与插入管旋转连接,所述安装板与连接管连接,所述外吸痰管穿过安装板与吸痰腔连通,所述内吸痰管位于插入管内且穿过旋转板与吸痰腔连通,所述芯管与辅助呼吸管可拆卸连接且可沿轴向方向在辅助呼吸管内往复滑动,所述芯管左侧穿出插入管形成圆锥形的穿刺头。可选地,所述插入管左侧沿径向向外凹形成固定槽,所述芯管上设置有连接气囊,自然状态下,所述连接气囊与插入管分离,充气膨胀后,所述连接气囊内嵌于固定槽且与插入管卡接。可选地,所述穿刺头上设置有过渡气囊,所述过渡气囊充气膨胀后外周面为圆锥形。可选地,所述吸痰组件还包括内套于内吸痰管的延伸管,所述内吸痰管上设置有延伸槽,所述延伸管上设置有安装凸台和延伸气囊,所述安装凸台内嵌于延伸槽内且安装凸台左侧通过弹性件与内吸痰管连接,所述延伸气囊内嵌于延伸槽内且与安装凸台右侧连接。可选地,还包括润滑管,所述辅助呼吸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润滑腔,所述润滑腔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外界连通的润滑孔,所述润滑孔紧贴固定气囊右侧设置,所述润滑管与润滑腔连通。可选地,还包括给药管,所述辅助呼吸管上设置有给药孔,所述给药管穿过给药孔与辅助呼吸管连通。可选地,所述插入管左侧沿轴向向右凹形成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缓冲板,所述缓冲板通过弹性件与插入管连接。可选地,所述插入管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缓冲槽的具有弹性的密封布,所述密封布与缓冲槽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缓冲板的安装空间。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管插管,包括辅助呼吸管和固定气囊,所述辅助呼吸管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通的插入管和连接管,所述固定气囊外套于插入管的左侧,还包括设置在插入管和连接管之间的吸痰组件以及内套于辅助呼吸管的芯管,所述吸痰组件包括外吸痰管、内吸痰管、环状的安装板以及环状的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与安装板旋转连接且所述旋转板与安装板之间形成吸痰腔,所述旋转板与插入管旋转连接,所述安装板与连接管连接,所述外吸痰管穿过安装板与吸痰腔连通,所述内吸痰管位于插入管内且穿过旋转板与吸痰腔连通,所述芯管与辅助呼吸管可拆卸连接且可沿轴向方向在辅助呼吸管内往复滑动,所述芯管左侧穿出插入管形成圆锥形的穿刺头。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插管,通过吸痰组件吸痰,便于医生操作,通过润滑管润滑,便于气管插管的取出,减少对病人的伤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辅助呼吸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辅助呼吸管、2-固定气囊、3-吸痰组件、4-芯管、5-润滑管、6-给药管、11-插入管、12-连接管、13-润滑腔、14-润滑孔、15-给药孔、31-外吸痰管、32-内吸痰管、33-安装板、34-旋转板、35-吸痰腔、36-延伸管、41-穿刺头、42-连接气囊、111-固定槽、112-缓冲槽、113-缓冲板、114-密封布、321-延伸槽、361-安装凸台、362-延伸气囊、411-过渡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管插管,包括辅助呼吸管1和固定气囊2,所述辅助呼吸管1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通的插入管11和连接管12,所述固定气囊2外套于插入管11的左侧,还包括设置在插入管11和连接管12之间的吸痰组件3以及内套于辅助呼吸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管插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管插管,包括辅助呼吸管(1)和固定气囊(2),所述辅助呼吸管(1)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通的插入管(11)和连接管(12),所述固定气囊(2)外套于插入管(11)的左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插入管(11)和连接管(12)之间的吸痰组件(3)以及内套于辅助呼吸管(1)的芯管(4),所述吸痰组件(3)包括外吸痰管(31)、内吸痰管(32)、环状的安装板(33)以及环状的旋转板(34),所述旋转板(34)与安装板(33)旋转连接且所述旋转板(34)与安装板(33)之间形成吸痰腔(35),所述旋转板(34)与插入管(11)旋转连接,所述安装板(33)与连接管(12)连接,所述外吸痰管(31)穿过安装板(33)与吸痰腔(35)连通,所述内吸痰管(32)位于插入管(11)内且穿过旋转板(34)与吸痰腔(35)连通,所述芯管(4)与辅助呼吸管(1)可拆卸连接且可沿轴向方向在辅助呼吸管(1)内往复滑动,所述芯管(4)左侧穿出插入管(11)形成圆锥形的穿刺头(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插管,包括辅助呼吸管(1)和固定气囊(2),所述辅助呼吸管(1)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通的插入管(11)和连接管(12),所述固定气囊(2)外套于插入管(11)的左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插入管(11)和连接管(12)之间的吸痰组件(3)以及内套于辅助呼吸管(1)的芯管(4),所述吸痰组件(3)包括外吸痰管(31)、内吸痰管(32)、环状的安装板(33)以及环状的旋转板(34),所述旋转板(34)与安装板(33)旋转连接且所述旋转板(34)与安装板(33)之间形成吸痰腔(35),所述旋转板(34)与插入管(11)旋转连接,所述安装板(33)与连接管(12)连接,所述外吸痰管(31)穿过安装板(33)与吸痰腔(35)连通,所述内吸痰管(32)位于插入管(11)内且穿过旋转板(34)与吸痰腔(35)连通,所述芯管(4)与辅助呼吸管(1)可拆卸连接且可沿轴向方向在辅助呼吸管(1)内往复滑动,所述芯管(4)左侧穿出插入管(11)形成圆锥形的穿刺头(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管(11)左侧沿径向向外凹形成固定槽(111),所述芯管(4)上设置有连接气囊(42),自然状态下,所述连接气囊(42)与插入管(11)分离,充气膨胀后,所述连接气囊(42)内嵌于固定槽(111)且与插入管(11)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头(41)上设置有过渡气囊(411),所述过渡气囊(411)充气膨胀后外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张娅张雨平吕奎林李胤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