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中水回用的双膜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6603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8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中水回用的双膜处理装置,包括有通过管道依序连接的第一调节池、混凝沉淀池、第二调节池、砂滤器、砂滤水箱、超滤装置、产水池、反渗透装置及回用水。第一调节池用于收地中水,并对中水的进、出水流量以及pH值、水温进行调节;混凝沉淀池包括有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混凝池、第二混凝池和一个沉淀池,两个混凝池及沉淀池依序紧邻设置,并通过溢流的方式连通;超滤装置借助于超滤膜表面密布的细小的微孔将原水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孔径的物质截留,反渗透装置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作用下,借助于只允许水透过而不允许其他物质透过的半透膜选择截留水中的溶解盐、胶体、有机物、细菌和微生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中水回用的双膜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中水回用的双膜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中水的水质特点是含盐量较低、污染轻,COD≤50mg/L,符合超滤/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因此目前对于中水的回用都是采用超滤+反渗透技术,中水回用技术已在石化、化工、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中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新型的中水回用的双膜处理装置,即本技术采用混凝沉淀+砂滤+双膜的处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效果更好的优点。本技术中用于中水回用的双膜处理装置包括有通过管道依序连接的第一调节池、混凝沉淀池、第二调节池、砂滤器、砂滤水箱、超滤装置、产水池、反渗透装置及回用水,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池用于收集中水,并对中水的进、出水流量以及pH值、水温进行调节;所述混凝沉淀池包括有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混凝池、第二混凝池和一个沉淀池,两个混凝池及沉淀池依序紧邻设置,并通过溢流的方式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池用于接收所述混凝沉淀池的出水,调节砂滤的进出水流量以及pH值和水温;所述超滤装置借助于超滤膜表面密布的细小的微孔将原水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孔径的物质截留,包括有超滤本体系统、反洗系统、加药系统、化学清洗系统和电气及仪表自控系统;所述反渗透装置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作用下,借助于只允许水透过而不允许其他物质透过的半透膜选择截留水中的溶解盐、胶体、有机物、细菌和微生物。所述超滤系统内超滤膜的孔径为2×10-9~1×10-7m。在所述超滤系统与所述反渗透装置之间安装有内装过滤等级5μm的大通量聚丙烯滤芯的保安过滤器。所述第一混凝池和第二混凝池内均安装有搅拌器,在所述第一混凝池的顶部安装有PAC加药设备和PAM加药设备。所述沉淀池的上半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池,所述第二调节池的顶部低于所述沉淀池的顶部安装。本技术中的中水进入第一调节池均衡水质水量后采用“混凝沉淀”预处理过程,去除悬浮物与胶体。再在第二调节池内提升进入石英砂过滤器进一步截留去除SS后储存于砂滤产水箱内,再进行“UF/RO”双膜处理,几乎能截留中水中所有的细菌、热原病毒及胶体微粒、蛋白质、大分子有机物,达到回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用于中水回用的双膜处理装置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用于中水回用的双膜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本技术中用于中水回用的双膜处理装置包括有通过管道依序连接的第一调节池1、混凝沉淀池2、第二调节池3、砂滤器4、砂滤水箱5、超滤装置(UF)6、产水池7、反渗透装置8及回用水池9。其中:第一调节池1、第二调节池3均用以调节进、出水流量,主要起对水量和水质的调节作用,以及对污水pH值、水温,有预曝气的调节作用,还可用作事故排水。混凝沉淀池2包括有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混凝池20、第二混凝池21和一个沉淀池22,两个混凝池20、21及沉淀池22依序紧邻设置,并通过溢流的方式连通,即第一调节池1的出水通过管道直接进入第一混凝池20后通过溢流的方式依序进入第二混凝池21与沉淀池22,在第一混凝池20与第二混凝池21的顶部均安装有伸入到第一混凝池20、第二混凝池21内底部的搅拌器23,用于加速中水在混凝池20、21内部的聚合效果。第一混凝池20的顶部连接PAC加药设备25和PAM加药设备24,在中水进入到第一混凝池20后,通过PAC加药设备25和PAM加药设备24向中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在搅拌器23作用下快速与中水混合,使中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形成的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形成絮凝体后的中水连同絮凝体一起溢流进入到沉淀池22中,静止沉淀后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增大而下沉。并通过底部的管道排出至污泥处理系统。沉淀池22的上半部通过管道26连接第二调节池3,第二调节池3的顶部低于沉淀池22的顶部,使得沉淀池22中的出水以自流的方式进入到第二调节池3内,由第二调节池3配合第一调节池1共同调节整个装置的进、出水流量。同时还可以对水量、水质进行调节,以及对污水pH值、水温,预曝气进行调节等等,第一调节池1、第二调节池3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采用现有污水处理中的调节池,不再另行详细说明。第二调节池3的出水通过提升泵进入到砂滤器4内部,借助于砂滤器4内部的石英砂截留杂质,为了确保砂滤器4的过滤效果,配设有反冲洗装置(图中未示出),反冲洗时,开反冲洗水泵和反冲洗水阀和排水阀门,反洗水逆流而上,待石英砂充分膨化后,停止反冲洗水泵和反冲洗水阀,开鼓风机,待风机工作稳定后,打开进气阀,对滤料进行气洗,5~8min后,关闭进气阀和鼓风机,仅对滤料进行水反冲,5~8min后,冲洗结束,关闭冲洗水泵、反冲洗水阀,关闭反冲洗水排水阀门,打开清水阀,进入下一周期的工作。砂滤器4的出水口连接砂滤产水箱5,用于储存砂滤器的产水,为后续的超滤装置6提供稳定的水量,可以有效防止超滤装置6的进水波动而影响到后续装置运行。超滤(简称UF)装置6包括有UF本体系统、反洗系统、加药系统、化学清洗系统、电气及仪表自控系统等,其内部的内超滤膜的孔径为2×10-9~1×10-7m。几乎能截留中水中所有的细菌、热原病毒及胶体微粒、蛋白质、大分子有机物,达到回用的目的。超滤(简称UF)装置6的出水连接产水池7后先经过一保安过滤器,再进入反渗透装置8中,利用保护过滤器防止超滤装置6的产水池内受污染而产生的部分固体微粒进入下一级的反渗透装置8,使反渗透装置8中的反渗透膜发生污堵或划伤。除了颗粒杂质以外,保安过滤器对浊度、铁以及硅等胶体物质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保安过滤器内装有大通量聚丙烯滤芯(过滤等级5μm),进出口设压力指示表,当压差达到设定值时应及时更换滤芯。进入到反渗透装置(RO)8中,反渗透装置8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作用下,借助于只允许水透过而不允许其他物质透过的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有机物、细菌、微生物等杂,具有能耗低、无污染、工艺先进、操作维护简便等优点。经反渗透装置8处理后的出水进入到回用水池9内,用来暂时储存回用水,具有调节水量的作用,再使用回用水泵可以从回用水池9中抽水打入回用水系统进行回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将中水先通过混凝沉淀去除悬浮物与胶体,再通过石英砂过滤器截留去除SS后再进行“UF/RO”双膜处理,几乎能截留中水中所有的细菌、热原病毒及胶体微粒、蛋白质、大分子有机物,达到回用的目的。另,本技术中采用的单个设备本身是市售成熟产品,但是将各个设备进行合理的顺序连接以及相互之间的组合,是本技术的创新点所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中水回用的双膜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中水回用的双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通过管道依序连接的第一调节池、混凝沉淀池、第二调节池、砂滤器、砂滤水箱、超滤装置、产水池、反渗透装置及回用水池,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池用于收集中水,并对中水的进、出水流量以及pH值、水温进行调节;所述混凝沉淀池包括有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混凝池、第二混凝池和一个沉淀池,两个混凝池及沉淀池依序紧邻设置,并通过溢流的方式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池用于接收所述混凝沉淀池的出水,调节砂滤的进出水流量以及pH值和水温;所述超滤装置借助于超滤膜表面密布的细小的微孔将原水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孔径的物质截留,包括有超滤本体系统、反洗系统、加药系统、化学清洗系统和电气及仪表自控系统;所述反渗透装置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作用下,借助于只允许水透过而不允许其他物质透过的半透膜选择截留水中的溶解盐、胶体、有机物、细菌和微生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水回用的双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通过管道依序连接的第一调节池、混凝沉淀池、第二调节池、砂滤器、砂滤水箱、超滤装置、产水池、反渗透装置及回用水池,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池用于收集中水,并对中水的进、出水流量以及pH值、水温进行调节;所述混凝沉淀池包括有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混凝池、第二混凝池和一个沉淀池,两个混凝池及沉淀池依序紧邻设置,并通过溢流的方式连通;所述第二调节池用于接收所述混凝沉淀池的出水,调节砂滤的进出水流量以及pH值和水温;所述超滤装置借助于超滤膜表面密布的细小的微孔将原水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孔径的物质截留,包括有超滤本体系统、反洗系统、加药系统、化学清洗系统和电气及仪表自控系统;所述反渗透装置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作用下,借助于只允许水透过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丽娟周友刚王之峰赵生利肖虹霞李华沈丽梅张宏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世纪华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