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468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外壳,主要解决现有外壳的散热效果差并且没有有效的防水、防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种散热外壳,包括壳体和底盖,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依次首尾相连的前板、第一侧板、后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前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后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从而构成一个用于承载发热器件的腔室,所述壳体通过密封圈与底盖连接,所述壳体与底盖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安装槽内设置密封圈,密封圈上设置有与壳体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孔,底盖上设置有与壳体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作为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外壳。

A heat dissipating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eat dissipation shell, which main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cooling effect of the existing shell and no effective waterproof and dustproof.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radiating casing,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a bottom cover, wherein the shell comprises a top plate, bottom plate and in the end to end the front plate, a first side plate, a back plate and second side plates, the front plate,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back plate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roof and the the bottom plate, so as to form a chamber for carrying the heating device, wherein the casing is sealed by a sealing ring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cover, the shell and the bottom cover connected to the surface of a mounting groove is provided on the sealing ring, sealing ring mounting groove of the inner sealing ring is arranged, the sealing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connecting with the shell. Hole bottom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technical scheme which are matched with the shell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holes, solves the problem, can be used as a DC / DC converter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外壳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外壳。
技术介绍
直流/直流转换器的设计正日益朝着大功率、小尺寸的方向发展,功率密度更高而体积更小的直流/直流转换器倍受市场青睐。然而现有的直流/直流转换器,随着直流/直流转换器内功率器件的集成密度提高,直流/直流转换器整机的发热也愈加明显,直流/直流转换器整机的散热性能亟待提高。随着对大功率直流/直流转换器设备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为满足多功能化的市场需求,直流/直流转换器内集成了越来越多的电子元器件,同时直流/直流转换器外部尺寸也受到愈发严格的限制,因此小尺寸、高功率密度的直流/直流转换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然而,对于小尺寸、高功率密度的直流/直流转换器来说,散热则是一个大问题。由于直流/直流转换器外部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寿命和可靠性,故而直流/直流转换器需要一个散热良好的外部结构,以应对热设计处理的特别求。同时直流/直流转换器的使用环境恶劣,灰尘、雨水等杂物会进入直流/直流转换器内部,电子器件最怕水,遇水则会产生短路,过度灰尘集积则会影响性能的正常发挥,若将电路板和电器元件封起来,温升太高又会烧毁,直接影响使用寿命。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4578358U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瓶车使用的DC/DC转换器,其包括外壳及基板,外壳包括底板及罩盖于底板上的罩壳,外壳上设有输出端口及输入端口;基板上布置有功率器件;基板包括铝基板,一个以上的铝基板的背面与外壳的内壁紧贴地固定于外壳的内壁上;功率器件布置于一个以上的背面与外壳的内壁紧贴的铝基板上。虽然该DC/DC转换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但是将该转换器安装在电动汽车的发动机舱内,该转换器底板与电动汽车的发动机舱直接接触,使得该底板长期受到电动汽车的振动而发生变形,密封性能下降,导致灰尘、雨水等杂物容易进入转换器内部,影响转换器使用寿命。因此直流/直流转换器需要一个散热良好并且能够有效防水防尘的外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外壳的散热效果差并且没有有效的防水、防尘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散热外壳。使用该散热外壳能够解决发热器件散热问题同时做到有效防水、防尘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散热外壳,包括壳体和底盖,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依次首尾相连的前板、第一侧板、后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前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后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从而构成一个用于承载发热器件的腔室,所述壳体通过密封圈与底盖连接,所述壳体与底盖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安装槽内设置密封圈,密封圈上设置有与壳体相配合的连接孔,底盖上设置有与壳体相配合的连接孔。优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的间距大于所述底盖与所述顶板的间距,并且底盖与底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mm。优选地,所述顶板上设有第一散热部,第一散热部包括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形状呈波浪形或直线形,第一散热片与顶板成垂直设置或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片为多个。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表面上设置有依次排布的第一凹槽、第二散热部以及第二凹槽,第二散热部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由第一散热部中部分区域的第一散热片弯折延伸而成。优选地,所述腔室两侧壁底部上设有多块凸块、多块导向块和多块凸台,多块凸块、多块导向块和多块凸台与腔室的围边连为一体,所述多块凸块与侧壁之间设有相对应的导向块,导向块高度高于凸块,所述导向块上表面为向凸块方向倾斜的倾面。优选地,所述多个凸台和多个凸块的高度等于第二铝基板和支撑柱的高度之和,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铝基板、第二铝基板及支撑柱能够牢固的固定在壳体内,同时使得第一铝基板紧贴多个凸台,多个凸台能够及时、有效的将第一铝基板的热量传输至第一散热片。优选地,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左侧壁、第一底壁以及第一右侧壁,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左侧壁、第二底壁以及第二右侧壁。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底壁上开设有至少两组间隔设置的固定开口,所述每组固定开口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固定开口为U型开口或椭圆形孔或者圆孔。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底壁上开设有至少两组间隔设置的紧固孔,所述每组紧固孔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紧固孔为椭圆形孔或者圆孔。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侧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板的连接处。本技术通过设置密封圈和密封圈安装槽,提高了密封性能,从而有效防水、防尘;本技术通过设置,能够有效地将发热器件产生的大部分热量迅速地传递至外壳外的空气中,提高整个壳体的散热性能;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凸台和多个凸块,使得发热器件能够牢固的固定在壳体内,多个凸台能够及时、有效的将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传输至散热片;本技术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卡紧柱,使得发热器件更加牢固的固定在壳体内,当错误安装时,卡紧柱挡住发热器件,可以有效防止误插,有效杜绝因误插而导致产品短路报废,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散热外壳示意图;图2为图1的壳体示意图;图3为图1的壳体俯视图;图4为图1的腔室俯视图;图5为图1的壳体侧视图;图6为图1的壳体剖视图。附图中:1、壳体2、底盖3、密封圈4、凸块5、凸台6、第一铝基板7、第二铝基板8、支撑柱9、螺钉10、卡紧柱11、顶板12、前板13、第一侧板14、后板15、第二侧板16、底板17、密封圈安装槽111、第一散热部1111、第一散热片121、输出端口122、输入端口131、第一凹槽132、第二散热部1321、第二散热片133、第二凹槽161、第一安装支架162、第二安装支架1611、第一左侧壁1612、第一底壁1613、第一右侧壁1614、紧固开口1621、第二左侧壁1622、第二底壁1623、第二右侧壁1624、紧固孔181、第一加强筋182、第二加强筋21、第二连接孔31、第一连接孔41、导向块51、固定孔91、螺钉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顶”、“底”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说明书中所述垂直连接是指所述相互连接的两者之间相互垂直。如图所示,一种散热外壳,包括壳体1和底盖2,所述壳体1包括顶板11、底板16和依次首尾相连的前板12、第一侧板13、后板14以及第二侧板15,所述前板12、所述第一侧板13、所述后板14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5连接在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16之间,从而构成一个用于承载发热器件的腔室,所述顶板11、底板16、前板12、第一侧板13、后板14以及第二侧板15成一体化设置,所述壳体1通过密封圈3与底盖2连接,所述壳体1与底盖2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17,密封圈安装槽17内设置密封圈3,所述的密封圈3与密封圈安装槽17相适配,使得密封圈3能填满密封圈安装槽17,密封圈3上设置有与壳体1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孔31,所述底盖2上设置有与壳体1相配合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散热外壳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外壳,包括壳体(1)和底盖(2),所述壳体(1)包括顶板(11)、底板(16)和依次首尾相连的前板(12)、第一侧板(13)、后板(14)以及第二侧板(15),所述前板(12)、所述第一侧板(13)、所述后板(14)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5)连接在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16)之间,从而构成一个用于承载发热器件的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通过密封圈与底盖(2)连接,所述壳体(1)与底盖(2)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17),密封圈安装槽(17)内设置密封圈(3),密封圈(3)上设置有与壳体(1)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孔(31),底盖(2)上设置有与壳体(1)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21),所述底板(16)与所述顶板(11)的间距大于所述底盖(2)与所述顶板(11)的间距,并且底盖(2)与底板(16)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mm,所述壳体(1)还包括第一加强筋(181)和第二加强筋(182),所述第一加强筋(181)位于第一安装支架(161)与所述第一侧板(13)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加强筋(182)位于第二安装支架(162)与所述第二侧板(15)的连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外壳,包括壳体(1)和底盖(2),所述壳体(1)包括顶板(11)、底板(16)和依次首尾相连的前板(12)、第一侧板(13)、后板(14)以及第二侧板(15),所述前板(12)、所述第一侧板(13)、所述后板(14)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5)连接在所述顶板(11)与所述底板(16)之间,从而构成一个用于承载发热器件的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通过密封圈与底盖(2)连接,所述壳体(1)与底盖(2)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17),密封圈安装槽(17)内设置密封圈(3),密封圈(3)上设置有与壳体(1)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孔(31),底盖(2)上设置有与壳体(1)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21),所述底板(16)与所述顶板(11)的间距大于所述底盖(2)与所述顶板(11)的间距,并且底盖(2)与底板(16)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mm,所述壳体(1)还包括第一加强筋(181)和第二加强筋(182),所述第一加强筋(181)位于第一安装支架(161)与所述第一侧板(13)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加强筋(182)位于第二安装支架(162)与所述第二侧板(15)的连接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上设有第一散热部(111),第一散热部(111)包括第一散热片(1111),所述第一散热片(1111)形状呈波浪形或直线形,第一散热片(1111)与顶板(11)成垂直设置或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片(1111)为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3)表面上设置有依次排布的第一凹槽(131)、第二散热部(132)以及第二凹槽(133),第二散热部(132)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片(1321),所述第二散热片(1321)由第一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乾东文华郑钰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江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