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5425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控制电路,该电路包括:反激电路、控制芯片、第一检测电路;控制芯片与反激电路连接,控制反激电路;第一检测电路,检测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是否异常,在异常时输出控制信号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在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控制反激电路中的变压器停止输出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电路中芯片电源输入的电流或者电压或者功率过大时,及时关闭变压器输出电压,从而保护了控制芯片。

A power control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wer supply control circuit, the circuit includes a flyback circuit, the control chip, the first detection circuit; control chip and flyback circuit, control flyback circuit; the first detection circuit, detection power input control chip is abnormal, the abnormal output control signals to the control chip, the control chip after receiving the control signal of the control circuit of the flyback transformer stop output voltage.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n electronic device. Through the above way, the invention can switch off the output voltage of the transformer in time when the input current or voltage or power of the chip power is too large, so as to protect the control c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保护控制芯片的电源控制电路设计较为复杂,电路工作原理复杂且成本较高,一旦损坏维修起来比较麻烦,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电子装置,能够解决芯片的电源输入异常而损坏芯片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反激电路、控制芯片、第一检测电路;其中,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反激电路连接,控制所述反激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所述反激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次级绕组、辅助绕组;开关管,所述开关管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输入端,用于控制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输入;所述开关管包括,场效应管;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是否异常,在异常时输出控制信号给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在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控制反激电路中的变压器停止输出电压,保护所述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串联于所述控制芯片电源端与所述辅助绕组输出端之间;第一开关电路,包括检测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检测端至少耦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辅助绕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耦接于所述控制芯片的使能端或反馈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反激电路、控制芯片、第二检测电路;其中,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反激电路连接,控制所述反激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所述反激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次级绕组、辅助绕组;开关管,所述开关管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输入端,用于控制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输入;所述开关管包括,场效应管;第二检测电路,检测所述电路中所述初级绕组输入是否异常,在异常时输出控制信号给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在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控制所述反激电路中的所述变压器停止输出电压,保护所述控制芯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含上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检测电路中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是否存在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关闭变压器的输出,从而保护了控制芯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控制电路第一实施方式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控制电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控制电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路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控制电路第四实施方式的原理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控制电路第五实施方式的电路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电子装置的示意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控制电路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框图。如图1所示,第一检测电路20包括第一电阻21、第一开关电路22;反激电路10包括初级绕组输入端12、辅助绕组输出端11、开关管13。第一电阻2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控制芯片40的电源端41与辅助绕组输出端11,第一开关电路22的检测端221耦接于所述第一电阻20与辅助绕组输出端11之间,第一开关电路22的控制端222耦接于控制芯片40的使能端4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耦接于所述控制芯片40的反馈端,控制芯片40的控制端43连接反激电路10的开关管13,开关管13连接初级绕组输入端12。当控制芯片40的电源端41输入的电流过大时,串联在电流输入通路上的第一电阻21的电压也会增大,此时第一开关电路22的检测端221会检测到第一电阻21上的电压增大,第一开关电路22的控制端222会发出停止信号给控制芯片40的使能端42,使得控制芯片40停止工作,控制芯片40收到停止信号后,控制芯片40的控制端43对开关管13输出关闭信号,开关管13接收到这个信号后,控制初级绕组输入12为0,从而使得辅助绕组输出11输出为0,不再对控制芯片40进行输出,保护了电路。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控制芯片的电源端与绕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阻,使用第一开关电路的检测端来检测控制芯片输入的电流大小是否超过阈值,一旦超过则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会控制控制芯片关闭,与控制芯片连接的开关管会控制初级绕组输入关闭,从而保护了电路。请参阅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源控制电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源控制电路中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以及场效应管QM1、电阻R11、R12。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VCC与电路中的绕组输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串联于芯片的电源输入端VCC与电路中的绕组输出端之间,用于防止电流反向流动。第一电阻R1串联在电源输入端VCC与第一二极管D1之间,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在第一二极管D1与第一电阻R1之间,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另一端连接在电源输入端VCC与第一电阻R1之间。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参考0电位之间串联着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基极分别连接在第一电容C1两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着芯片的使能端EN。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也可以连接着芯片的反馈端FB。控制芯片的门控制端Gate连接场效应管QM1的栅极,场效应管QM1源极与参考0电位连接,场效应管QM1源极与参考0电位之间串联着电阻R11,场效应管QM1漏极与电路的绕组输入段连接。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可知第一电阻R1作为第一电阻21,开关电路22由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组成,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作为开关电路22的检测端221,第二三极管QL102的集电极作为开关电路22的控制端222。当芯片的VCC的输入电流过大时,因为第一电阻R1串联在电源输入端VCC与绕组输出端之间,经过第一电阻R1的电流随着增大,第一电阻R1上分得的电压越大,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耦接在第一电阻R1的两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作为第一开关电路22的检测端221,检测第一电阻R1的电压是否超过阈值,即检测VCC的输入是否超过阈值。根据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差超过0.7V时,三极管导通的原理,第一电阻R1的阻值设置为当VCC的输入电流超过阈值时,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差超过0.7V。在VCC的输入电流超过阈值时,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差超过0.7V,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压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近似相等,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参考0电位,所以第二三极管Q2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差值超过0.7V,第二三极管Q2导通,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压相等,三极管Q2的集电极作为第一开关电路22的控制端222,向控制芯片的使能端发送停止信号,即控制芯片的使能端EN被输入0电位,控制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电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激电路、控制芯片、第一检测电路;其中,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反激电路连接,控制所述反激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所述反激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次级绕组、辅助绕组;开关管,所述开关管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输入端,用于控制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输入;所述开关管包括,场效应管;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是否异常,在异常时输出控制信号给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在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控制反激电路中的变压器停止输出电压,保护所述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激电路、控制芯片、第一检测电路;其中,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反激电路连接,控制所述反激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所述反激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次级绕组、辅助绕组;开关管,所述开关管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输入端,用于控制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输入;所述开关管包括,场效应管;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是否异常,在异常时输出控制信号给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在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控制反激电路中的变压器停止输出电压,保护所述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串联于所述控制芯片电源端与所述辅助绕组输出端之间;第一开关电路,包括检测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检测端至少耦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辅助绕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耦接于所述控制芯片的使能端或反馈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与第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其第二端耦接所述控制芯片的使能端或反馈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与第一端即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检测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耦接于所述第一三级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一端接参考电压,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端即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在所述第一电阻两端压降达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所述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导通压降时,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输出停止所述控制芯片工作的控制信号到所述使能端以关闭所述控制芯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串联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之间;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耦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第一端;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辅助绕组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的控制端接在所述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二端耦接在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辅助绕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一端耦接所述控制芯片的使能端或反馈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控制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检测端;所述第四三极管的控制端耦接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第一端接参考电压,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第二端即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四电阻两端分别耦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控制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五电阻两端分别耦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参考电压;在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五电阻之间的压降差达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所述控制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