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535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过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过滤装置,所述雨水过滤装置包括滤框、滤网和导流装置,所述滤框包括顶部、侧面和底部;所述滤网设置在滤框的底部和侧面,所述侧面滤网从顶部到底部的滤网孔径变小,所述导流装置安装在滤框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过滤装置可以从源头上对雨水径流进行多级处理,分离雨水中的颗粒物、漂浮物、油和油脂等污染物。拦截效果好,可避免雨水直接排放其中的污染物对自然水体造成的污染。

A rainwater filter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water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to a rainwater filter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water filtering device, wherein the water filter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lter frame, the filter and the guiding device, the filter frame includes a top, side and bottom; the screen is arranged in the filter box bottom and side, the side of the filter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of the screen size is smaller, the guide device installed in the filter box. The rainwater filter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process stormwater runoff from the source to multilevel treatment, and separate pollutants such as particulates, floating matter, oil and grease from rainwater. The interception effect is good, which can avoid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direct discharge of the rainwater to the natural wate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过滤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上不透水面积显著增加,污染物在这些不透水的地面上逐渐累积,待降雨时,雨水冲刷地面将污染物冲入雨水径流系统形成雨水径流污染。雨水径流污染是一种扩散性污染,污染物进入到自然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所述污染物包括颗粒物、有机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导致水源危机和雨洪危害日益严重。随着水源危机和雨洪危害的加剧,将雨水加以收集利用作为水资源进行综合治理已成为重要的新兴课题。在城市总体规划上,过去采用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大多数已被改制,改为分流制或截流制排水系统。随着城市大气污染及地面污染的严重,雨水径流污染愈加严重,尤其是污染物较多的初期雨水,某些地区的初期雨水的污染物指标最高值已远远高于典型城市生活污水。因此,有必要对雨水,尤其是初期雨水进行处理。目前我国对初期雨水的收集处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收集初期雨水仅仅是不让其排入水体污染水质,而对于初期雨水的净化处理和回用则很少考虑,多数直接排入市政生活污水管网。初期雨水中含有的污染物浓度较高,尤其是道路初期雨水,直接排入生活污水管网会给污水厂带来较大的负荷。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对雨水进行处理的装置,使之减轻污水厂的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过滤装置,所述雨水过滤装置包括滤框、滤网和导流装置,所述滤框包括顶部、侧面和底部;所述滤网设置在滤框的底部和侧面,所述侧面滤网从顶部到底部的滤网孔径变小,所述导流装置安装在滤框内。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底部滤网的孔径与所述侧面滤网底部的滤网孔径相当。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侧面的滤网自底部到顶部,依次为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且第一滤网的滤网孔径小于第二滤网的滤网孔径,第二滤网的滤网孔径小于第三滤网的滤网孔径。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第三滤网与所述滤框顶部之间设置有溢流口。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滤框顶部具有两节阶梯状平台结构,最顶部的平台用于将滤框固定在井体的井口上,后一平台用于将导流装置固定在滤框上。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导流装置近似于漏斗结构,具有顶部开口、底部开口和侧壁,雨水经导流装置导流进入滤框;顶部开口向外延伸有平台,用于将导流装置固定在所述滤框的平台上。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导流装置自顶部开口至底部开口之间,包括依次相连的导流板、连接带和缓冲板,所述导流板、连接带和缓冲板位于所述滤框的内部。所述导流板是向滤框中心倾斜的板状结构,所述连接带是向滤框底部竖直延伸的板状结构,所述缓冲板是向滤框中心倾斜的呈折线型凸起的板状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雨水过滤装置还包括吸油介质,所述吸油介质固定在导流装置与滤框的顶部的连接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滤网的孔径为1-6mm。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滤网的孔径为4-10mm。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三滤网的孔径为6-12mm。一种道路雨水处理装置,所述道路雨水处理装置包括井体、雨水箅子、出水口和上述雨水过滤装置;所述雨水过滤装置的滤框设置在所述井体的井口处,所述雨水过滤装置位于井体的内部;所述雨水箅子盖在井体井口处;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井体的侧壁底部位置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滤框的规格与井体的尺寸相匹配,滤框不能太小,影响其处理能力,也不能太大,使得经过过滤的水位很快上升至滤框底部,因此最好侧壁较为贴近井体侧壁,且滤框底部离井体底部具有一定距离。同样的,所述导流装置的尺寸与滤框的尺寸也以上述要求相匹配。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过滤装置可以从源头上对雨水径流进行多级处理,分离雨水中的颗粒物、漂浮物、油和油脂等污染物。拦截效果好,可避免雨水直接排放其中的污染物对自然水体造成的污染。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过滤装置,通过在滤框的侧壁上,由滤框的底部到顶部依次设置由细到粗的三级孔径不同的滤网,可以在降雨量持续增大的过程中,雨水可以从孔径较大的粗滤网流出,无需外界动力,水头损失小,不影响行洪。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过滤装置,其中的缓冲板可以起到消能的作用,防止后期下落的雨水对沉降在滤框底部的沉积物的扰动,同时雨水中的颗粒物仍可在导流板和缓冲板的作用下继续沉降。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过滤装置,在第三滤网与滤框顶部之间设置有溢流口,当降雨量大到雨水来不及从滤网流出时,滤框中的水位继续上升,雨水可直接从溢流口流出,保证行洪安全,同时,由于导流板的存在,漂浮物会被导流板拦截在滤框内。5)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雨水过滤装置拦截下来的污染物可及时进行处理,井内不会发臭。并且拆卸、安装过程简单,维护方便。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雨水过滤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可对现有井口改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道路雨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标记含义如下:滤框1、第一滤网2、第二滤网3、第三滤网4、溢流口5、导流装置6、导流板61、连接带62、缓冲板63、吸油介质7、井体8、雨水箅子9、出水口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道路雨水处理装置,所述道路雨水处理装置包括井体8、雨水箅子9、出水口10和雨水过滤装置;所述雨水过滤装置包括滤框1、滤网和导流装置6,所述滤框1包括顶部、侧面和底部;所述滤网设置在滤框1的底部和侧面,所述侧面的滤网自底部到顶部,依次为孔径为2-4mm的第一滤网2、孔径为4-6mm的第二滤网3和孔径为6-8mm的第三滤网4,底部滤网的孔径与所述侧面滤网底部的滤网孔径相当,所述导流装置6安装在滤框内。其中,在所述第三滤网4与所述滤框1顶部之间设置有溢流口5。其中,所述滤框1顶部具有两节阶梯状平台结构,最顶部的平台用于将滤框1固定在井体8的井口上,后一平台用于将导流装置6固定在滤框1上。其中,所述导流装置6近似于漏斗结构,具有顶部开口、底部开口和侧壁,雨水经导流装置6导流进入滤框1;顶部开口向外延伸有平台,用于将导流装置6固定在所述滤框1的平台上。其中,所述导流装置6自顶部开口至底部开口之间,包括依次相连的导流板61、连接带62和缓冲板63,所述导流板61、连接带62和缓冲板63位于所述滤框1的内部。所述导流板61是向滤框1中心倾斜的板状结构,所述连接带62是向滤框1底部竖直延伸的板状结构,所述缓冲板63是向滤框1中心倾斜的呈折线型凸起的板状结构。其中,所述雨水过滤装置还包括吸油介质7,所述吸油介质7固定在导流装置6与滤框1的顶部的连接处。所述雨水过滤装置的滤框1设置在所述井体8的井口处,所述雨水过滤装置位于井体8的内部;所述雨水箅子9盖在井体8井口处;所述出水口10位于所述井体8的侧壁底部位置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滤框1的规格与井体8的尺寸相匹配,滤框不能太小,影响其处理能力,也不能太大,使得经过过滤的水位很快上升至滤框底部,因此最好侧壁较为贴近井体侧壁,且滤框底部离井体底部具有一定距离。同样的,所述导流装置的尺寸与滤框的尺寸也以上述要求相匹配。实施例2一种利用实施例1中的道路雨水处理装置对雨水进行处理的方法为:将第一滤网定义为细滤网,第二滤网定义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雨水过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装置包括滤框、滤网和导流装置,所述滤框包括顶部、侧面和底部;所述滤网设置在滤框的底部和侧面,所述侧面滤网从顶部到底部的滤网孔径变小,所述导流装置安装在滤框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装置包括滤框、滤网和导流装置,所述滤框包括顶部、侧面和底部;所述滤网设置在滤框的底部和侧面,所述侧面滤网从顶部到底部的滤网孔径变小,所述导流装置安装在滤框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滤网的孔径与所述侧面滤网底部的滤网孔径相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的滤网自底部到顶部,依次为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且第一滤网的滤网孔径小于第二滤网的滤网孔径,第二滤网的滤网孔径小于第三滤网的滤网孔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滤网与所述滤框顶部之间设置有溢流口。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框顶部具有两节阶梯状平台结构,最顶部的平台用于将滤框固定在井体的井口上,后一平台用于将导流装置固定在滤框上。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近似于漏斗结构,具有顶部开口、底部开口和侧壁,雨水经导流装置导流进入滤框;顶部开口向外延伸有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