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有机废气净化与能源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483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有机废气净化与能源化处理系统,包括本体、吸收塔、吸附塔和回收池,所述本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冷凝塔,所述第一冷凝塔的底端设置有有机液集液池,所述第一冷凝塔的一侧连通有第二冷凝塔,所述第二冷凝塔的一侧连通吸收塔,所述吸收塔的底端连通有转化池,所述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回收池,所述出液口与回收池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吸附塔的内部设置有吸附板,所述本体的另一侧顶端设置有气体出口,通过设置第一冷凝塔和第二冷凝塔,且将其设置为不同的冷凝温度,便于废气的直接分类冷凝,提高回收利用率,设置吸附塔,便于吸附有机废气中的VOCs,提高有机废气的净化效果。

A mixed organic waste gas purification and energy treatm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xed organic waste gas purification and energy process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bsorption tower, absorption tower and recycling pool, one side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pump, the other e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ondenser of the air pump, the first cooling tower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organic liquid in liquid the pool, one side of the first cooling towe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oling tower second, one of the second cooling tower connected absorption tower, the tower bottom end is communicated into the pool, the other side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recovery tank, wherein the liquid outlet and the recovery tank through the pipe. The adsorption tower is arranged inside the adsorption plate, the other side of the top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gas outlet, by setting the first cooling tower and second cooling towers, and set it to different condensing temperatures, directly facilitate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ld gas Coagulating, raising the recycling rate and setting up the adsorption tower, it is convenient to adsorb the VOCs in the organic waste gas and improve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of the organic wast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有机废气净化与能源化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有机废气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混合有机废气净化与能源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现在工业的不断发展,各类有机废气的排放也越来越严重,有机废气主要包括苯类、各种烃类,醇类,醛类等,会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严重的直接致癌,而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因此必须对有机废气处理回收后才能排放。现有技术中对有机废气的处理较为简单,不能有效的回收有机废气中可再次利用有机物成分,不能将有机废气合理的利用,而且在末端处理得粗糙,达不到有机废气完全净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有机废气净化与能源化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有机废气净化与能源化处理系统,包括本体、吸收塔、吸附塔和回收池,所述本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一端通过管道连通废气入口,所述气泵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冷凝塔,所述第一冷凝塔的顶端固定在本体内侧的上端,所述第一冷凝塔内部设置有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塔的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入口,所述第一冷凝塔的另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出口,所述冷凝水入口和冷凝水出口分别连通在冷凝管的两端,所述第一冷凝塔的底端设置有有机液集液池,所述有机液集液池的底面固定在本体的内部,所述有机液集液池与第一冷凝塔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有机液集液池的一侧底面设置有有机液导出口,所述第一冷凝塔的一侧连通有第二冷凝塔,所述第二冷凝塔与第一冷凝塔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冷凝塔的一侧连通有吸收塔,所述吸收塔的顶端固定在本体内侧的上端,所述吸收塔的顶端设置有喷头,所述吸收塔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所述吸收塔的底端通过管道连通有转化池,所述转化池的底面固定在本体内侧底面,所述本体内侧的底面靠近转化池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端与转化池连通,其另一端与吸收塔一侧的顶端相连通,所述转化池的一侧设置有出液口,所述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回收池,所述出液口与回收池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吸附塔的顶端固定在本体内侧的上端,所述吸附塔一侧的底端与吸收塔一侧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吸附塔的内部设置有吸附板,所述本体的另一侧顶端设置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与吸附塔相连通,所述本体的底面四角分别设置有底座。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凝塔的冷凝水温度设置为5℃-20℃,所述第二冷凝塔的冷凝水温度设置为-5℃-5℃。优选的,所述喷头外接尿素水溶液。优选的,所述缓冲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且其为玻璃钢耐腐蚀材料。优选的,所述吸附板平行设置有若干块,且其为活性炭纤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冷凝塔和第二冷凝塔,且将其设置为不同的冷凝温度,便于高浓度废气的直接分类冷凝,提高了回收利用率,通过设置吸附塔且设置为多级吸附,便于吸附有机废气中的VOCs,提高了有机废气的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剖示图;图2为本技术的缓冲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第一冷凝塔;3-第二冷凝塔;4-吸收塔;5-吸附塔;6-回收池;7-气体出口;8-废气入口;9-气泵;10-冷凝管;11-冷凝水入口;12-冷凝水出口;13-有机液集液池;14-缓冲板;15-喷头;16-转化池;17-水泵;18-支架;19-吸附板;20-管道;21-底座;22-出液口;23-有机液导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合有机废气净化与能源化处理系统,包括本体1、吸收塔4、吸附塔5和回收池6,所述本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气泵9,所述气泵9的一端通过管道20连通废气入口8,所述气泵9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冷凝塔2,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顶端固定在本体1内侧的上端,所述第一冷凝塔2内部设置有冷凝管10,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入口11,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另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出口12,所述冷凝水入口11和冷凝水出口12分别连通在冷凝管10的两端,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底端设置有有机液集液池13,所述有机液集液池13的底面固定在本体1的内部,所述有机液集液池13与第一冷凝塔2通过管道20相连通,所述有机液集液池13的一侧底面设置有有机液导出口23,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一侧连通有第二冷凝塔3,所述第二冷凝塔3与第一冷凝塔2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冷凝塔3的一侧连通有吸收塔4,所述吸收塔4的顶端固定在本体1内侧的上端,所述吸收塔4的顶端设置有喷头15,所述吸收塔4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14,所述吸收塔4的底端通过管道20连通有转化池16,所述转化池16的底面固定在本体1内侧底面,所述本体1内侧的底面靠近转化池16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架18,所述支架18的上表面设置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的一端与转化池16连通,其另一端与吸收塔4一侧的顶端相连通,所述转化池16的一侧设置有出液口22,所述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回收池6,所述出液口22与回收池6通过管道20连通,所述吸附塔5的顶端固定在本体1内侧的上端,所述吸附塔5一侧的底端与吸收塔4一侧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吸附塔5的内部设置有吸附板19,所述本体1的另一侧顶端设置有气体出口7,所述气体出口7与吸附塔5相连通,所述本体1的底面四角分别设置有底座21。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冷凝水温度设置为5℃-20℃,所述第二冷凝塔3的冷凝水温度设置为-5℃-5℃,所述喷头15外接尿素水溶液,所述缓冲板14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且其为玻璃钢耐腐蚀材料,所述吸附板19平行设置有若干块,且其为活性炭纤维。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有机废气在气泵9的作用下通过管道20进入第一冷凝塔2,冷凝液通过进入有机液集液池13,再通过有机液导出口23直接导出进行二次使用,然后有机废气进入第二冷凝塔3进行二次冷凝,二次冷凝液再次进入有机液集液池13供使用,冷凝结束后有机废气进入吸收塔4,在尿素水溶液的作用下将废气中氮氧化物、氯气全部氧化还原、分解吸收,除去氮和氯,溶液在水泵17的作用下反复使用,进行多次反应,高浓度的液体在底部通过出液口22进入回收池6,氧化完成后的气体进入吸附塔5,在活性炭的座椅下出去气体中的VOCs,净化完成后通过气体出口7排入大气。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混合有机废气净化与能源化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有机废气净化与能源化处理系统,包括本体(1)、吸收塔(4)、吸附塔(5)和回收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气泵(9),所述气泵(9)的一端通过管道(20)连通废气入口(8),所述气泵(9)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冷凝塔(2),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顶端固定在本体(1)内侧的上端,所述第一冷凝塔(2)内部设置有冷凝管(10),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入口(11),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另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出口(12),所述冷凝水入口(11)和冷凝水出口(12)分别连通在冷凝管(10)的两端,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底端设置有有机液集液池(13),所述有机液集液池(13)的底面固定在本体(1)的内部,所述有机液集液池(13)与第一冷凝塔(2)通过管道(20)相连通,所述有机液集液池(13)的一侧底面设置有有机液导出口(23),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一侧连通有第二冷凝塔(3),所述第二冷凝塔(3)与第一冷凝塔(2)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冷凝塔(3)的一侧连通有吸收塔(4),所述吸收塔(4)的顶端固定在本体(1)内侧的上端,所述吸收塔(4)的顶端设置有喷头(15),所述吸收塔(4)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14),所述吸收塔(4)的底端通过管道(20)连通有转化池(16),所述转化池(16)的底面固定在本体(1)内侧底面,所述本体(1)内侧的底面靠近转化池(16)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架(18),所述支架(18)的上表面设置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的一端与转化池(16)连通,其另一端与吸收塔(4)一侧的顶端相连通,所述转化池(16)的一侧设置有出液口(22),所述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回收池(6),所述出液口(22)与回收池(6)通过管道(20)连通,所述吸附塔(5)的顶端固定在本体(1)内侧的上端,所述吸附塔(5)一侧的底端与吸收塔(4)一侧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吸附塔(5)的内部设置有吸附板(19),所述本体(1)的另一侧顶端设置有气体出口(7),所述气体出口(7)与吸附塔(5)相连通,所述本体(1)的底面四角分别设置有底座(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有机废气净化与能源化处理系统,包括本体(1)、吸收塔(4)、吸附塔(5)和回收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气泵(9),所述气泵(9)的一端通过管道(20)连通废气入口(8),所述气泵(9)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冷凝塔(2),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顶端固定在本体(1)内侧的上端,所述第一冷凝塔(2)内部设置有冷凝管(10),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入口(11),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另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出口(12),所述冷凝水入口(11)和冷凝水出口(12)分别连通在冷凝管(10)的两端,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底端设置有有机液集液池(13),所述有机液集液池(13)的底面固定在本体(1)的内部,所述有机液集液池(13)与第一冷凝塔(2)通过管道(20)相连通,所述有机液集液池(13)的一侧底面设置有有机液导出口(23),所述第一冷凝塔(2)的一侧连通有第二冷凝塔(3),所述第二冷凝塔(3)与第一冷凝塔(2)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冷凝塔(3)的一侧连通有吸收塔(4),所述吸收塔(4)的顶端固定在本体(1)内侧的上端,所述吸收塔(4)的顶端设置有喷头(15),所述吸收塔(4)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14),所述吸收塔(4)的底端通过管道(20)连通有转化池(16),所述转化池(16)的底面固定在本体(1)内侧底面,所述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会成何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智慧环保技术监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