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圈及其固定座机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468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圈及其固定座机构装置,涉及轴承加工和工件夹持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第一基板的两端侧固定装设有第一伸缩装置;第一基板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上固定装设有一第二伸缩装置;第一伸缩装置上设有第一伸缩连杆;第一伸缩连杆的端侧垂直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上包括第二滑动杆和第一加固杆;第二伸缩装置上设有第二加固杆;轴承圈上开设有一对第一固定槽孔和一个第二固定槽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轴承圈上开设第一固定槽孔和第二固定槽孔,并利用可以调节配合的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对轴承圈进行夹持加固操作,从而使得轴承外圈的夹持状态更加牢固,大大降低了加工时的工件脱落率和废品率。

A bearing ring and its fixed seat mechanism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earing ring and a fixed seat mechanism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earing processing and workpiece clamping.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both ends of side of the first substr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elescopic fixing device; one side of the first substr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ubstrate; a second substr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second telescopic device; the first telescopic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elescopic rod; the first end side of the telescopic connecting rod is vertically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rod including second; the second sliding rod and a first reinforcing bar; second telescopic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reinforcing rods; the bear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xing slot and a second slot fixed.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the first fixed slot and the second slot on the fixed bearing ring, and use can be adjusted with the first reinforcement bar and second reinforcing rod of bearing ring clamp reinforcement operation, so that the outer ring of the bearing clamping state more firmly, greatly reduce the workpiece loss rate and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圈及其固定座机构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加工和工件夹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承圈及其固定座机构装置。
技术介绍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加工制造过程中,对轴承外圈进行相应夹持,从而方便对轴承外圈进行快速高效的打磨及装配等操作;而采用传统的夹持方式,会出现工件夹持不紧,脱落率高,加工时报废率高。如何快速高效对轴承外圈进行相应的夹持操作,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圈及其固定座机构装置,从而能够大大降低了加工时的工件脱落率和废品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轴承圈及其固定座机构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和轴承圈,所述第一基板的两端侧固定装设有第一伸缩装置;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固定装设有一第二伸缩装置;所述第一伸缩装置上设有第一伸缩连杆;所述第一伸缩连杆的端侧垂直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包括第二滑动杆和第一加固杆;所述第一加固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30度;所述第二伸缩装置上设有第二加固杆;所述轴承圈上开设有一对第一固定槽孔和一个第二固定槽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板上开设基板滑槽结构;所述第二连杆上的第二滑动杆的一侧装设有滑轮结构;所述第二滑动杆与第二基板滑动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圈上的第一固定槽孔的位置及尺寸与第一加固杆的位置及尺寸相配合;所述轴承圈上的第二固定槽孔的位置及尺寸与第二加固杆的位置及尺寸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固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度;所述第一固定槽孔的的开口处的接近角和离去角的角度与第一加固杆的倾斜角度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动作优先级高于第二伸缩装置的动作优先级。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轴承圈上开设第一固定槽孔和第二固定槽孔,并利用可以调节配合的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对轴承圈进行夹持加固操作,从而使得轴承外圈的夹持状态更加牢固,大大降低了加工时的工件脱落率和废品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固定槽孔倾斜设置,并利用第一加固杆进行角度配合,并利用第二加固杆进行位置限定,进一步加强了夹持的牢固性。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轴承圈及其固定座机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第一基板;2-第二基板,201-基板滑槽;3-第一伸缩装置;4-第一伸缩连杆;5-第二滑动杆;6-第二连杆;7-第二伸缩装置;8-第一加固杆;9-第二加固杆;10-轴承圈;11-第一固定槽孔;12-第二固定槽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附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轴承圈及其固定座机构装置。具体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基板1和轴承圈10,第一基板1的两端侧固定装设有第一伸缩装置3;第一基板1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基板2;第二基板2上固定装设有一第二伸缩装置7;第一伸缩装置3上设有第一伸缩连杆4;第一伸缩连杆4的端侧垂直连接有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6上包括第二滑动杆5和第一加固杆8;第一加固杆8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30度;第二伸缩装置7上设有第二加固杆9;轴承圈10上开设有一对第一固定槽孔11和一个第二固定槽孔12。第二基板2上开设基板滑槽201结构;第二连杆6上的第二滑动杆5的一侧装设有滑轮结构;第二滑动杆5与第二基板2滑动配合连接。轴承圈10上的第一固定槽孔11的位置及尺寸与第一加固杆8的位置及尺寸相配合;轴承圈10上的第二固定槽孔12的位置及尺寸与第二加固杆9的位置及尺寸相配合。第一加固杆8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度;第一固定槽孔11的的开口处的接近角和离去角的角度与第一加固杆8的倾斜角度相配合。第一伸缩装置3的动作优先级高于第二伸缩装置7的动作优先级。具体实施例二:对轴承圈采用传统方式的夹持和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进行相应的夹持操作。表格一:采用传统的夹持装置对轴承圈进行夹持。表格二: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对轴承圈进行夹持。轴承圈直径/mm夹持脱落率加工废品率220.12%0.17%450.14%0.22%从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对轴承圈进行夹持加工操作的综合性能都显著优于传统的轴承圈夹持方式。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轴承圈及其固定座机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圈及其固定座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1)和轴承圈(10),所述第一基板(1)的两端侧固定装设有第一伸缩装置(3);所述第一基板(1)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基板(2);所述第二基板(2)上固定装设有一第二伸缩装置(7);所述第一伸缩装置(3)上设有第一伸缩连杆(4);所述第一伸缩连杆(4)的端侧垂直连接有第二连杆(6);所述第二连杆(6)上包括第二滑动杆(5)和第一加固杆(8);所述第一加固杆(8)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30度;所述第二伸缩装置(7)上设有第二加固杆(9);所述轴承圈(10)上开设有一对第一固定槽孔(11)和一个第二固定槽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圈及其固定座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1)和轴承圈(10),所述第一基板(1)的两端侧固定装设有第一伸缩装置(3);所述第一基板(1)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基板(2);所述第二基板(2)上固定装设有一第二伸缩装置(7);所述第一伸缩装置(3)上设有第一伸缩连杆(4);所述第一伸缩连杆(4)的端侧垂直连接有第二连杆(6);所述第二连杆(6)上包括第二滑动杆(5)和第一加固杆(8);所述第一加固杆(8)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30度;所述第二伸缩装置(7)上设有第二加固杆(9);所述轴承圈(10)上开设有一对第一固定槽孔(11)和一个第二固定槽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圈及其固定座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2)上开设基板滑槽(201)结构;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学精
申请(专利权)人:界首市皖俊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