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介入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4624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由内向外依次为聚四氟乙烯管、聚乙烯吡咯烷酮层、龙胆紫染料层和亚甲基蓝染料层;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层的厚度为0.2~0.4mm,所述龙胆紫染料层的厚度为0.2~0.5mm,所述亚甲基蓝染料层的厚度为0.1~0.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实现导管表面抗菌的同时,还能够实时监控表面的感染情况。在有感染存在的条件下会发生变色,提示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抗菌措施。

An antibacterial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ntibacterial cathet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from inside to outside for PTFE tubing, polyvinylpyrrolidone layer, gentian violet and methylene blue dye layer dye layer; the polyvinylpyrrolidone layer thickness is 0.2 ~ 0.4mm, the crystal violet dye layer thickness is 0.2 ~ 0.5mm the methylene blue dye layer, the thickness of 0.1 to 0.5mm. The utility model can also monitor the surface infection in real time while realizing the antibacterial surface of the catheter. There will be discolor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infec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medical staff should take antibacterial measures to the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介入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介入导管。
技术介绍
介入器械是在放射诊断学设备的指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特定的器械。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介入器械作为一种新兴的诊疗设备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但是,随着血管介入器械的广泛使用,与器械有关的感染、发病率明显增高。介入器械感染通过多种途径发生,如在手术及植入过程中引入的微生物或血液中的有机生物体在器械表面的黏附并随后发生激活,细菌进入血液就会导致败血症的发生。在介入器械的表面涂覆一层含无毒的抗感染药剂(如抗生素、抗生素及其他能消灭细菌的药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这种技术改性的植入器械在特定局部环境内提供了较高的抗生素浓度,在这些直接进入器械表面或其后通过各种途径与其表面接触的细菌还没来得及形成一层保护生物膜来保护自身的之前,就被这抗生素剂杀死消毒。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而价格便宜。这种方式可以获得抗菌性能良好的介入医疗器械,但是由于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失效或者在体内超期逗留的问题,会存在产品抗菌失效的问题。目前的技术并没有针对抗菌性可视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不足,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抗菌介入导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由内向外依次为聚四氟乙烯管、聚乙烯吡咯烷酮层、龙胆紫染料层和亚甲基蓝染料层;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层的厚度为0.2~0.4mm,所述龙胆紫染料层的厚度为0.2~0.5mm,所述亚甲基蓝染料层的厚度为0.1~0.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由内向外依次为聚四氟乙烯管、聚乙烯吡咯烷酮层、龙胆紫染料层和亚甲基蓝染料层;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层的厚度为0.2~0.4mm,所述龙胆紫染料层的厚度为0.2~0.5mm,所述亚甲基蓝染料层的厚度为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培红杨立峰王媛茹王成颜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巴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