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的皮下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824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的皮下引流管,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单头塑针、第一引流管、第一锥度接头、多孔清洗管、固定接头、第二引流管和第二锥度接头,第一引流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单头塑针连接装有生理盐水的容器,第二锥度接头连接负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在医院的负压装置上,利用负压装置带来的负压效果和生理盐水的流动及时地将皮下组织中的积液或者坏死组织引出,减少培养基和细菌量及炎性介质,降低了切口内的压力,有利于改善供血,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减少逆行感染,避免引流管堵塞,起到预防或者治疗感染的作用。

A subcutaneous drainage tube for reducing the infection rate of abdominal incis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for reducing the abdominal incision infection rate of the subcutaneous drainage tube, which comprises a single head needle, the first plastic drainage tube, the first taper joint, porous cleaning tube, a fixed joint, second drainage tube and second taper joint, the first drainag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flow regulating valve; single head the plastic need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ssel with physiological saline, second taper joint is connected with a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nected to the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of the hospital, the use of vacuum devices bring negative effect and saline flow in a timely manner to the subcutaneous tissue fluid or necrotic tissue leads to reduced, medium and the quantity of bacteria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s, reduce the incision pressure, improve blood supply, accelerate the growth of granulation tissue. Reduce retrograde infection, avoid the blockage of the drainage tube, to prevent or treat inf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的皮下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临床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的皮下引流管。
技术介绍
多年来,国内外医护人员均在不断探讨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也应用了一些措施预防切口感染,虽有一定效果,但很多方法比较繁琐,还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例如,有延迟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的方法,一方面患者需经历两次手术,增加了痛苦和心理负担;另外,敞开的皮下组织及皮肤一般渗液较多,切口敷料很容易浸湿,换药的次数明显增加。还有留置皮下引流条的方法,切口渗液也是明显增加,需要频繁换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的皮下引流管解决了现有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繁琐,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的皮下引流管,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单头塑针、第一引流管、第一锥度接头、多孔清洗管、固定接头、第二引流管和第二锥度接头,第一引流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单头塑针连接装有生理盐水的容器,第二锥度接头连接负压装置。进一步地,多孔清洗管的长度为20mm-30mm,外径为6.5mm-12mm,材质为聚氨基甲酸酯,多孔清洗管(5)上设置有若干镂孔,镂孔的直径为0.2cm-0.4cm,镂孔之间的间距为0.45cm-0.55cm。进一步地,多孔清洗管包括外管,外管内设置有内管;第一锥度接头连接内管并堵塞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圆环部分;固定接头上设置有圆环接头,圆环接头的中间部分为实心,圆环接头连接在外管和内管之间并堵塞内管;外管和内管上均设置有若干镂孔。进一步地,内管和外管的长度为20mm-30mm,内管和外管的厚度均为0.2mm-0.5mm,外管的外径为6.5mm-12mm,内管的外径比外管的直径小2mm-3mm;外管上的镂孔直径为0.2cm-0.4cm,镂孔之间的间距为0.45cm-0.55cm;内管上的镂孔直径为0.1cm-0.3cm,镂孔之间的间距为0.2cm-0.4cm。进一步地,第一引流管的长度为65-75cm,第一引流管的材质为聚氯乙烯。进一步地,第二引流管的长度为90cm-110cm,第二引流管的材质为聚氯乙烯。进一步地,单头塑针、第一锥度接头、固定接头、第二锥度接头的材质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流量调节阀的材质为聚丙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间段有镂孔的多孔清洗管埋于腹肌前筋膜与皮下脂肪之间,起引流作用,单头塑针连接装有生理盐水的容器,第二锥度接头连接负压装置,使用负压装置带来的负压效果和生理盐水的流动及时地将皮下组织中的积液或者坏死组织引出,减少培养基和细菌量及炎性介质,降低了切口内的压力,有利于改善供血,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减少逆行感染,避免引流管堵塞,起到预防或者治疗感染的作用。2、本技术设置的流量调节阀可以根据病情控制生理盐水的滴速,节约资源,保证滴速与负压相匹配,避免负压过高对病人带来的痛苦或滴速过快造成积液。3、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便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中多孔清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三中固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单头塑针;2、流量调节阀;3、第一引流管;4、第一锥度接头;5、多孔清洗管;51、外管;52、内管;6、固定接头;61、圆环接头;7、第二引流管;8、第二锥度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该用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的皮下引流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单头塑针1、第一引流管3、第一锥度接头4、多孔清洗管5、固定接头6、第二引流管7和第二锥度接头8,第一引流管3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2;单头塑针1连接装有生理盐水的容器,第二锥度接头8连接负压装置。其中第一锥度接头4与多孔清洗管5可以分离,多孔清洗管5与固定接头6牢固结合。多孔清洗管5的长度为20mm-30mm,并优选23mm,直径为6.5mm-12mm,并优选6.5mm、9mm和12mm三种规格多孔清洗管5的内径不小于3mm,根据皮下组织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直径,多孔清洗管5的材质优选聚氨基甲酸酯;多孔清洗管5上设置有若干镂孔,镂孔的直径为0.2cm-0.4cm,其主要采用0.2cm、0.3cm和0.4cm三种规格,镂孔之间的间距为0.45cm-0.55cm,具体实施时优选0.5cm。第一引流管3的长度为65-75cm,具体实施时优选70mm,第一引流管3的材质为聚氯乙烯。第二引流管7的长度为90cm-110cm,具体实施时优选100cm,第二引流管7的材质为聚氯乙烯。单头塑针1、第一锥度接头4、固定接头6、第二锥度接头8的材质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流量调节阀2的材质为聚丙烯。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多孔清洗管5和固定接头6做出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如下:如图2和图3所示,多孔清洗管5包括外管51,外管51内设置有内管52,外管51和内管52的长度相等为20mm-30mm,并优选23mm,内管52和外管51的厚度均为0.1mm-0.3mm,外管51的外径为6.5mm-12mm,并优先选取6.5mm、9mm和12mm三种规格,内管52的外径比外管51的直径小2mm-3mm,根据皮下组织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直径,内管52和外管51的材质优选聚氨基甲酸酯;第一锥度接头4连接内管52并堵塞内管52与外管51之间的圆环部分;固定接头6上设置有圆环接头61,圆环接头61的中间部分为实心,圆环接头61连接在外管51和内管52之间并堵塞内管52;外管51和内管52上均设置有若干镂孔;外管51上的镂孔直径为0.2cm-0.4cm,镂孔之间的间距为0.45cm-0.55cm;内管52上的镂孔直径为0.2cm-0.5cm,镂孔之间的间距为0.2cm-0.4cm。本双层多孔清洗管5在使用时,内管52和外管51之间可以设置材料为聚氨基甲酸酯的柱体,固定内管52和外管51的相对位置,并尽量保证内管52和外观管51的圆心重合;双层多孔清洗管5在使用时也可以通过第一锥度接头4和固定接头6确定内管52与外管51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将多孔清洗管5设置为双层,固定接头6根据多孔清洗管5的结构进行配合使用,内管52输入生理盐水,内管52与外管51之间连接负压装置,此设置方式在生理盐水流出时,可以加大负压对皮下组织清理,提高引流管的工作效率。本技术应用于预防切口感染时:根据切口皮下组织的厚度选用相应直径的多孔清洗管5,原则为不增加缝合皮肤时的张力。根据实际需要的切口长度将多孔引流管5进行裁剪,然后将多孔引流管5与第一锥度接头4连接放置于腹肌前筋膜与皮下脂肪之间,从切口上下端另戳孔引出第一引流管3和第二引流管7,多孔引流管5有侧孔的部分不能超出皮肤;再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缝合时需紧密,不能漏水。缝合完用生理盐水对本皮下引流管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的皮下引流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的皮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单头塑针(1)、第一引流管(3)、第一锥度接头(4)、多孔清洗管(5)、固定接头(6)、第二引流管(7)和第二锥度接头(8),所述第一引流管(3)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2);所述单头塑针(1)连接装有生理盐水的容器,第二锥度接头(8)连接负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的皮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单头塑针(1)、第一引流管(3)、第一锥度接头(4)、多孔清洗管(5)、固定接头(6)、第二引流管(7)和第二锥度接头(8),所述第一引流管(3)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2);所述单头塑针(1)连接装有生理盐水的容器,第二锥度接头(8)连接负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的皮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清洗管(5)的长度为20mm-30mm,外径为6.5mm-12mm,材质为聚氨基甲酸酯,所述多孔清洗管(5)上设置有若干镂孔,镂孔的直径为0.2cm-0.4cm,镂孔之间的间距为0.45cm-0.5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的皮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清洗管(5)包括外管(51),所述外管(51)内设置有内管(52);所述第一锥度接头(4)连接所述内管(52)并堵塞内管(52)与外管(51)之间的圆环部分;所述固定接头(6)上设置有圆环接头(61),所述圆环接头(61)的中间部分为实心,圆环接头(61)连接在外管(51)和内管(52)之间并堵塞内管(52);所述外管(51)和内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作均李清汉陈应军司徒翠瑶何尹韬李杰原王峰杰胡健垣陈焕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