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惠忠专利>正文

一种缝合器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4084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合器及其工作方法;其中本缝合器包括:缝合机构和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适于驱动缝合钩针按指定的轨迹运动转动,并在刺穿待缝合组织后,由倒钩从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缝合钩针在回转的过程中,带动缝合线穿过待缝合组织,再经剪线打结实现逐针缝合;尤其适合路径狭窄或因型腔狭窄而进行腔内补片或缝合等盲缝手术(例如妇科盆腔内缝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缝合器采用机械动力保证缝合针距、缝合深度、缝合位置的准确性,具有操作简单、缝合时间短、效果好、手术风险低等优势。

A suture and its work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device and working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suture device includes a suture mechanism and the linkage mechanism; the linkage mechanism is adapted to driv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ed trajectory stitch Crochet rotation, and stay sutures in the piercing, by the barb card from the slot line hook suture in the process of rotary, crochet suture, suture through suture tissue to be driven by shear line, knotted by needle sutur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narrow path or because of the narrow cavity cavity or patch suture suture surgery (such as blind gynecological pelvic cavity suture); suture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mechanical power guarantee suture needle suture, suture depth distance, position accurac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short time, good effect of suture operation, low ri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合器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缝合器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临床手术中的缝合是手术当中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稳定性好、操作简单、缝合质量高等优点,使用器械缝合代替手工缝合已经成为临床手术缝合的一种趋势。但目前临床手术当中缝合器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缝合内部组织,尤其是腔内补片或缝合等盲缝手术(例如妇科盆腔内缝合),由于待缝合组织型腔狭窄,缝合操作空间小,传统缝合器已经不能满足缝合针距、缝合深度、缝合位置等各项缝合要求。而且,目前使用的内缝合器对伤口的缝合方式为:先将缝合线随针刺穿组织,再用一个钩子将线勾出来后,再把针抽回。因为盲缝的特殊性,所以不仅穿针不易准确,而且再用钩子勾住线孔也很难一次找准、勾住,往外拉线也容易脱钩,因此需要较长时间、感觉和经验。因此,在医疗器械行业,急需一种新的缝合器,不仅满足外缝合,还要满足对特殊部位缝合效果好、时间短,降低手术风险,以填补目前临床手术中此类缝合器械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合器及其工作方法,以在缝合时能够准确对准待缝合部位并且实现穿针勾线一次完成;具有操作简单、位置准确、时间短和风险低的缝合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缝合器,包括:缝合机构和联动机构;其中所述联动机构适于带动缝合机构缝合待缝合组织。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缝合器,包括:缝合机构,所述缝合机构的前端设有缺口;待缝合组织适于卡入所述缺口中等待缝合。进一步,所述缝合机构包括:带有倒钩的缝合钩针和卡线槽;当联动机构驱动缝合钩针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后,所述倒钩从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缝合钩针回转,同时带动缝合线穿过待缝合组织。进一步,所述缝合机构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于缝合机构;所述保护套内设有适于使缝合钩针转动的第一铰链;所述保护套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对称缺口,且在该对称缺口底部设有所述卡线槽;所述缝合线适于跨越两卡线槽,等待倒钩从两卡线槽之间勾住缝合线;当缝合待缝合组织时,所述对称缺口适于贴合待缝合组织的表面,所述缝合钩针适于围绕第一铰链转动,即呈圆弧形运动轨迹,并在对称缺口处刺穿待缝合组织,在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然后进行回转运动,以使缝合线从卡线槽处沿缝合钩针的运动轨迹穿过待缝合组织。进一步,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顶出机构和把持机构;其中所述顶出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铰链铰接缝合钩针,其另一端通过把持机构驱动;所述把持机构适于带动连接杆作顶出或拉回动作;即所述连接杆实现顶出动作时,所述缝合钩针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以及所述连接杆实现拉回动作时,所述缝合钩针回转复位。进一步,所述把持机构包括:钳身和一活动端,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复位机构;所述活动端通过第三铰链与钳身相连;在活动端受力向钳身方向动作时,所述活动端的顶部适于将连接杆顶出;以及当活动端和钳身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复位机构适于复位活动端以将连接杆拉回。进一步,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活动端和钳身内侧的雌、雄弹片;所述雌弹片上设有若干卡孔,所述雄弹片上设有一卡头,且该卡头适于插入相应卡孔中以调节回弹力大小。进一步,所述缝合机构还包括:夹线松紧装置;所述夹线松紧装置适于将缝合线的两端紧固,以使处于两卡线槽之间的缝合线处于拉直状态。进一步,所述夹线松紧装置安装于所述活动端顶部的两侧;当活动端的顶部将连接杆拉回时,所述夹线松紧装置与缝合线相背运动。进一步,所述缝合钩针为弧形结构,倒钩位于其外侧弧面;且所述倒钩的深度不大于缝合线的直径,以使倒钩在勾住缝合线时,缝合线填充倒钩。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前所述缝合器的工作方法,所述联动机构适于带动缝合机构对待缝合组织进行逐针缝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缝合器通过联动机构驱动缝合钩针按指定的轨迹运动转动,并在刺穿待缝合组织后,由倒钩从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缝合钩针在回转的过程中,带动缝合线穿过待缝合组织,再经剪线打结实现逐针缝合;本专利技术的缝合器不仅适合外缝合,而且能够满足缝合针距、缝合深度和缝合部位等各项缝合要求,尤其适合路径狭窄或因型腔狭窄而进行腔内补片或缝合等盲缝手术(例如妇科盆腔内缝合)。同时,穿过缝合组织中的缝合线是双线,当其中一根缝合线松开时,不会引起其余缝合线松动,有效避免了因缝合线造成不良后果。本专利技术的缝合器具有操作简单、缝合时间短、效果好、手术风险低等优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缝合器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缝合钩针的运动轨迹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缝合器缝合盆筋膜腱弓(盆腔)的示意图;图4是专利技术的缝合器缝合骶棘韧带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双弹片复位机构的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按压式把持机构的结构图;图中:缝合机构1,缝合钩针11,倒钩111,卡线槽12,保护套13,第一铰链131,夹线松紧装置14,垫片141,螺钉142,联动机构2,连接杆21,第二铰链211,待缝合组织3,缝合线4,钳身51、61,活动端52,雄弹片511,卡头512,雌弹片521,卡孔522,第三铰链53,推杆62,复位弹簧63。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缝合器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缝合器,包括:缝合机构1和联动机构2;其中所述联动机构2适于带动缝合机构1缝合待缝合组织3。其中联动机构带动缝合机构进行圆弧形轨迹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从而保证针距、深度、准确位置;由于具备操作简单、灵活、范围小等优点,故除了适合外缝合的同时,特别适合路径狭窄或因型腔狭窄而进行腔内补片或缝合等盲缝手术(例如妇科的髋底盆腔)的使用。实施例2本实施例2还提供了一种缝合器,包括:缝合机构,所述缝合机构的前端设有缺口;待缝合组织适于卡入所述缺口中等待缝合。实施例3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基础上,本缝合器中缝合机构1包括:带有倒钩111的缝合钩针11和卡线槽12。具体的,当联动机构2驱动缝合钩针11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3后,所述倒钩111从卡线槽12处勾住缝合线4;缝合钩针11回转(回程),同时带动缝合线4穿过待缝合组织3,以及在带动缝合线4再次穿过待缝合组织3后,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人工手段对缝合线进行结扎,以完成一次缝合过程。本缝合机构适于对待缝合组织进行逐针缝合,即每次操作仅缝合一针,再进行独立结扎,以保证待缝合组织缝合后不容易崩开。优选的,所述缝合钩针11例如但不限于为弧形的尖状结构,所述倒钩111位于其外侧弧面,优选为该倒钩111的外侧与缝合钩针11的外侧弧面持平,且倒钩111的沟深不大于缝合线4的直径,以使倒钩111在勾住缝合线4时,缝合线4填充倒钩111,从而避免缝合钩针11回转时再次刮伤待缝合组织3。作为缝合机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缝合钩针的运动轨迹图。在图2中,所述缝合机构1还包括:保护套13,所述保护套13套于缝合机构1;所述保护套13内设有适于使缝合钩针11转动的第一铰链131;所述保护套13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对称缺口,即为所述缝合机构的前端设有的缺口,且在该对称缺口底部设有所述卡线槽12;所述缝合线4适于跨越两卡线槽12,等待倒钩111从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缝合器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机构和联动机构;其中所述联动机构适于带动缝合机构缝合待缝合组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机构和联动机构;其中所述联动机构适于带动缝合机构缝合待缝合组织。2.一种缝合器,特征在于,包括:缝合机构,所述缝合机构的前端设有缺口;待缝合组织适于卡入所述缺口中等待缝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机构包括:带有倒钩的缝合钩针和卡线槽;当联动机构驱动缝合钩针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后,所述倒钩从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缝合钩针回转,同时带动缝合线穿过待缝合组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机构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于缝合机构;所述保护套内设有适于使缝合钩针转动的第一铰链;所述保护套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对称缺口,即为所述缝合机构的前端设有的缺口,且在该对称缺口底部设有所述卡线槽;所述缝合线适于跨越两卡线槽,等待倒钩从两卡线槽之间勾住缝合线;当缝合待缝合组织时,所述对称缺口适于贴合待缝合组织的表面,所述缝合钩针适于围绕第一铰链转动,即呈圆弧形运动轨迹,并在对称缺口处刺穿待缝合组织,在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然后进行回转运动,以使缝合线从卡线槽处沿缝合钩针的运动轨迹穿过待缝合组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顶出机构和把持机构;其中所述顶出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铰链铰接缝合钩针,其另一端通过把持机构驱动;所述把持机构适于带动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大林史惠忠
申请(专利权)人:史惠忠丁大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