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抑制漏电流六开关电流型光伏逆变器拓扑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抑制漏电流六开关电流型光伏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新能源的开发研究成为必然的趋势,太阳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会越来越广泛。逆变器作为其中的重要装置,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在传统逆变器中,为了实现升压和抑制共模电压,一般采用加装变压器的方法来实现电网和光伏电池电气隔离。然而,若采用低频变压器会增加系统的体积、重量和成本,降低变换效率;若采用高频变压器,会使系统的控制复杂化,同时降低系统的效率。因此,非隔离的逆变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和成本低的优点。但是,没有了变压器的电气隔离,使得光伏电池和电网之间有了直接的电气连接,由于光伏电池板和大地之间的寄生电容的存在,会产生共模电流(漏电流)。漏电流不仅会造成人身安全威胁、降低系统稳定性,还会对周围设备造成严重的传导和辐射干扰、增加并网电流谐波以及系统损耗。因此,非隔离式并网逆变器得以广泛应用而必须要解决的就是漏电流问题,研究消除漏电流的方法对光伏并网发电的发展有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抑制漏电流六开关电流型光伏逆变器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拓扑包括光伏电池板、可控开关管S1、可控开关管S2、可控开关管S3、可控开关管S4、可控开关管S5、可控开关管S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感值相同的直流储能电感L1和直流储能电感L2、感值相同的交流滤波电感Lf1和交流滤波电感Lf2、容值相同的交流滤波电容Cf1和交流滤波电容Cf2、电网Ug;其中,光伏电池板的“+”端与直流储能电感L1的直流储能一端连接,直流储能电感L1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可控开关管S1的集电极和可控开关管S3的集电极连接;光伏电池板的“‑”端与直流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抑制漏电流六开关电流型光伏逆变器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拓扑包括光伏电池板、可控开关管S1、可控开关管S2、可控开关管S3、可控开关管S4、可控开关管S5、可控开关管S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感值相同的直流储能电感L1和直流储能电感L2、感值相同的交流滤波电感Lf1和交流滤波电感Lf2、容值相同的交流滤波电容Cf1和交流滤波电容Cf2、电网Ug;其中,光伏电池板的“+”端与直流储能电感L1的直流储能一端连接,直流储能电感L1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可控开关管S1的集电极和可控开关管S3的集电极连接;光伏电池板的“-”端与直流储能电感L2的一端连接,直流储能电感L2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可控开关管S5的发射极、二极管D2阴极和二极管D4阴极连接;可控开关管S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可控开关管S3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3、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可控开关管S5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5、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可控开关管S2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可控开关管S4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交流滤波电容Cf1的“+”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阴极和可控开关管S2的集电极连接,交流滤波电容Cf2的“-”端分别与二极管D3的阴极和可控开关管S4的集电极连接,交流滤波电容Cf1的“-”端分别与可控开关管S6的发射极和滤波电容Cf2的“+”端连接,可控开关管S6的集电极和S5的集电极连接,滤波电容Cf1的“+”端通过交流滤波电感Lf1与电网Ug的“+”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