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3514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20:42
本申请涉及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具有最大半视场角HFOV以及总有效焦距f,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和多个后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其物侧面为凸面。其中,所述最大半视场角HFOV满足HFOV≤20°,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5≤f1/f<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
本申请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具体涉及由五片镜片组成的小型化的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成像镜头的感光元件一般为CCD(Charge-CoupledDevice,感光耦合元件)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随着CCD与COMS元件性能的提高及尺寸的减小,对于相配套的成像镜头的高成像品质及小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变得越来越薄、体积越来越小,也对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成像镜头的小型化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了满足成像镜头的小型化,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成像镜头的镜片数量。但是镜片数量的减少会造成设计自由度的缺失,从而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成像性能的需求。目前主流成像镜头为了获得较宽的视角并满足小型化,大多采用5片式成像镜头,但存在不利于拍摄较远物体、无法实现焦距较长的清晰成像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具有长焦距和高分辨率的成像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给出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其具有最大半视场角HFOV以及总有效焦距f,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和多个后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其中,最大半视场角HFOV满足HFOV≤20°,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0.5≤f1/f&lt;1.5。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给出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并且物侧面为凸面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并且物侧面为凸面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可满足0.9&lt;DT11/DT52&lt;1.2。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给出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其具有总有效焦距f,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并且物侧面为凸面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并且物侧面为凸面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f/f4|+|f/f5|&lt;3.0。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给出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也可为凸面。其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可满足:T12/T23≤1.0;以及T12/CT2≤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0.5≤|f2|/f≤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之间可满足0&lt;R1/R3&lt;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可满足|(R1-R2)/(R1+R2)|&lt;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可满足0.2&lt;CT2/CT3&lt;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间间隔的总和∑AT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可满足∑AT/TTL≤0.3。通过上述配置的成像镜头,可具有实现摄远功效、实现压缩镜头横向尺寸、降低轴向像差、缓和镜头敏感度以及改善镜片的加工性和镜头组立工艺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9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1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1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1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1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8A示出了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8B示出了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18C示出了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18D示出了实施例9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19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0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0A示出了实施例10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20B示出了实施例10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20C示出了实施例10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20D示出了实施例10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2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2A示出了实施例11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22B示出了实施例11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22C示出了实施例11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22D示出了实施例11的成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成像镜头

【技术保护点】
成像镜头,具有最大半视场角HFOV以及总有效焦距f,所述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多个后续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其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其中,所述最大半视场角HFOV满足HFOV≤20°,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5≤f1/f<1.5。

【技术特征摘要】
1.成像镜头,具有最大半视场角HFOV以及总有效焦距f,所述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多个后续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并且其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其中,所述最大半视场角HFOV满足HFOV≤20°,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5≤f1/f&lt;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0.5≤|f2|/f≤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之间满足0&lt;R1/R3&lt;1.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R1+R2)|&lt;1.5。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后续透镜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像侧之间的第三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满足:T12/T23≤1.0;以及T12/CT2≤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满足0.2&lt;CT2/CT3&lt;1.0。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后续透镜还包括在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像侧之间依次设置的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f/f4|+|f/f5|&lt;3.0。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后续透镜还包括在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像侧之间依次设置的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f/f4|+|f/f5|&lt;3.0。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任意两透镜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空间间隔的总和∑AT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AT/TTL≤0.3。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任意两透镜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空间间隔的总和∑AT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之间满足∑AT/TTL≤0.3。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0.9&lt;DT11/DT52&lt;1.2。12.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以及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0.9&lt;DT11/DT52&lt;1.2。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具有最大半视场角HFOV,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半视场角HFOV满足HFOV≤20°。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具有总有效焦距f,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5≤f1/f&lt;1.5。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0.5≤|f2|/f≤1.0。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f/f4|+|f/f5|&lt;3.0。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R1+R2)|&lt;1.5。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之间满足0&lt;R1/R3&lt;1.0。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满足:T12/T23≤1.0;以及T12/CT2≤1.0。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林戴付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