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315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其中,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及一第六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光学成像系统镜组透镜总数为六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形成反焦透镜结构,使大视角光线能够进入系统;通过第二透镜的设计利于修正系统像差,降低系统敏感度,有效提升成像品质;并通过将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设计为具有正屈折力,提供系统主要的光线汇聚能力,以利于缩短镜头总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和取像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和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摄影模组应用愈来愈多元,规格也愈来愈严苛,当前市场对于微型化、成像品质的需求也愈趋提升。此外,摄影模组的视场角度有持续增加的趋势,以应对更宽广的摄像范围,另一方面,为使摄影模组在不同环境下均能发挥最佳效用,一可抗温度变化的摄影模组更是当前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于是一可兼顾广视角、微型化、抗环境变化及高成像品质的镜头才能满足未来市场的规格与需求;其应用范围可包含:头戴式显示器、体感侦测、车用镜头、夜视镜头、各式智能型电子产品、安全监控、运动摄影器材、可携式电子装置、空拍机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顾广视角、微型化、抗环境变化及高成像品质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该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一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及一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中,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透镜总数为六片,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光学成像系统镜组中每两个相邻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入瞳孔径为EPD,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CT3/CT2<1.0;0<f/T12<5.50;0.15<BL/ΣAT<1.70;及0.80<f/EPD<5.0。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在每两个相邻透镜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中,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12为最大。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7,且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8,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30<(R7+R8)/(R7-R8)<5.0。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12,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1.3<(R1+R12)/(R1-R12)<0.10。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11,且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12,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20<R11/R12<0.34。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T23,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T45,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10<T23/T45<3.50。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T12,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f/T12<2.60。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入瞳孔径为EPD,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5,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1.20<f/EPD<4.0;及|R4/R5|<0.90。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所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V2+V3)/2<33.5。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1/tan(HFOV)|<0.85。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还设置有一光圈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所述光圈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SD,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TD,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满足下列关系式:0.25<SD/TD<0.58。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入射光的波长为λ,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750nm<λ<950nm。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取像装置包含前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及一电子感光元件。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含前述取像装置。本专利技术另外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一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六透镜;其中,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透镜总数为六片,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23,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CT3/CT2<1.0;0<f/T12<2.60;及0.70<CT4/T23<15.0。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1,且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2,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R1+R2)/(R1-R2)<2.50。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12,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1.80<(R9+R12)/(R9-R12)<0.55。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及所述第六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透镜厚度总和为ΣCT,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中每两个相邻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总和为ΣAT,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40<ΣCT/ΣAT<6.80。如上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凹面;一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及一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透镜总数为六片,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所述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T12,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BL,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中每两个相邻透镜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入瞳孔径为EPD,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CT3/CT2<1.0;0<f/T12<5.50;0.15<BL/ΣAT<1.70;及0.80<f/EPD<5.0。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05 TW 105121205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凹面;一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及一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透镜总数为六片,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所述第三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T12,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成像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BL,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中每两个相邻透镜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入瞳孔径为EPD,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lt;CT3/CT2&lt;1.0;0&lt;f/T12&lt;5.50;0.15&lt;BL/ΣAT&lt;1.70;及0.80&lt;f/EPD&lt;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在每两个相邻透镜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中,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12为最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7,且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8,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30&lt;(R7+R8)/(R7-R8)&lt;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12,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1.3&lt;(R1+R12)/(R1-R12)&lt;0.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11,且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12,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20&lt;R11/R12&lt;0.3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T23,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T45,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10&lt;T23/T45&lt;3.5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T12,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lt;f/T12&lt;2.6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的入瞳孔径为EPD,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曲率半径为R5,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1.20&lt;f/EPD&lt;4.0;及|R4/R5|&lt;0.9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所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V2+V3)/2&lt;33.5。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满足下列关系式:|1/tan(HFOV)|&lt;0.85。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组还设置有一光圈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所述光圈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之间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SD,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为TD,所述光学成像系统镜满足下列关系式:0.25&lt;SD/TD&lt;0.58。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钧哲杨舒云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