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用物镜光学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用物镜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内窥镜技术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各种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电子内窥镜技术因具由图像清晰、色彩逼真且感光芯片像素越来越高,在一定领域逐步取代光纤内窥镜。以往电子内窥镜技术能实现8万像素到30万像素的小口径化,例如在专利文献CN201280004447中记载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光学系统,其从物体侧依次包括由负的单透镜构成的第1透镜、由正的单透镜构成的第2透镜、亮度光圈、由正的单透镜构成的第3透镜以及由正的接合透镜构成的第4透镜。但,该内窥镜物镜系统具有相对较窄的视场角度、较小的口径和较好的像差,可是其无法匹配2百万像素的芯片,按照其结构缩放则无法同时满足实现小口径和两百万高清成像的要求;此外,其采用结合透镜虽然能起到一定色差校正效果,但是微小型透镜特别是极小口径透镜的接合在制造工艺上很难保证接合透镜同心而影响成像性能,不仅制造效率低下且生产不良率太高,十分不利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小型、高清且能匹配2百万像素拍摄的内窥用物镜光学系统。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窥用物镜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用物镜光学系统,自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光阑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f/H(L1r1)<2.5;H(L1r1)/IMH<0.6;其中,f是该内窥用物镜光学系统的焦距,H(L1r1)是指常规观察时最大像高对应的主光线通过第一透镜组的物体侧的面所对应的高度,IMH是常规观察时对应的芯片感光面上的最大像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用物镜光学系统,自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光阑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式:f/H(L1r1)<2.5;H(L1r1)/IMH<0.6;其中,f是该内窥用物镜光学系统的焦距,H(L1r1)是指常规观察时最大像高对应的主光线通过第一透镜组的物体侧的面所对应的高度,IMH是常规观察时对应的芯片感光面上的最大像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用物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92<f/f_G1<-0.3;其中,f_G1是上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用物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自物体侧到像侧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像侧面为凹面的负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物侧面为凸面的正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1.5<f/f1<-1.0;0.2<f/f2<0.65;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窥用物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0.7<f/f_G2<1.1;其中,f_G2是上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用物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自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千年,涂小芹,涂孝涛,陈霞光,沈小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宇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