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丝组件用喷丝板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7230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丝组件用喷丝板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及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的底部还设有一环形垫圈,所述环形垫圈的圈壁厚度为4㎜~5㎜,所述喷丝板的底部外缘安装于所述环形垫圈上;所述喷丝板的底部外缘还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环形垫圈相匹配;所述环形垫圈的顶面上还设有一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底部安装于所述环形垫圈的顶面上,所述定位块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所述定位块的宽度为1.5㎜;所述喷丝板上还设有一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且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块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纺丝组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丝组件用喷丝板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丝组件用喷丝板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喷丝板又称纺丝帽。喷丝板的作用是将黏流态的高聚物熔体或溶液,通过微孔转变成有特定截面状的细流,经过凝固介质如空气或凝固浴固化而形成丝条。在现有技术中,喷丝板一般是直接安装于中空的壳体内部,其中,在中空壳体的底部设置环形圈用于对喷丝板进行支撑,但是,上述结构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环形圈与喷丝板的接触面积太小,纺丝组件在上机组装过程中,组装压力大于30吨,会导致壳体容易损坏;而且,由于接触面积小,在使用过程中,还容易漏浆,会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纺丝组件用喷丝板的安装结构,通过使用该结构,有效提高了纺丝组件的上机成功率,延长了纺丝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小漏浆现象,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丝组件用喷丝板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的喷丝板,所述壳体为顶部及底部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壳体内部直径为88㎜~100㎜;所述壳体内壁的底部还设有一环形垫圈,所述环形垫圈的外缘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所述环形垫圈的内缘面与所述壳体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纺丝组件用喷丝板的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丝组件用喷丝板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顶部及底部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壳体内部直径为88㎜~100㎜;所述壳体内壁的底部还设有一环形垫圈,所述环形垫圈的外缘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所述环形垫圈的内缘面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为4㎜~5㎜;所述喷丝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喷丝板的外缘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喷丝板的底部外缘安装于所述环形垫圈上;所述喷丝板的底部外缘还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环形垫圈相匹配,且所述喷丝板的底面与所述壳体的底面齐平设置;所述环形垫圈的顶面上还设有一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底部安装于所述环形垫圈的顶面上,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丝组件用喷丝板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的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顶部及底部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壳体内部直径为88㎜~100㎜;所述壳体内壁的底部还设有一环形垫圈,所述环形垫圈的外缘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所述环形垫圈的内缘面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为4㎜~5㎜;所述喷丝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喷丝板的外缘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喷丝板的底部外缘安装于所述环形垫圈上;所述喷丝板的底部外缘还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环形垫圈相匹配,且所述喷丝板的底面与所述壳体的底面齐平设置;所述环形垫圈的顶面上还设有一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底部安装于所述环形垫圈的顶面上,所述定位块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所述定位块的宽度为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梦超戴伟波郑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佳力高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