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风防护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69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风防护墙,包括若干重复排列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底座和两根安装柱,底座包括空心的横向支撑杆和若干空心的纵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和纵向支撑杆的端部均铰接有盖板,盖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磁块,横向支撑杆和纵向支撑杆中插入有铅块,铅块的端部固定有铁片;两根安装柱底端固定在横向支撑杆两端,两个第一护板对称设置在第二护板的上下两侧,第二护板两侧分别固定在安装柱上,第一护板两端可转动连接在安装柱上,第一护板与第二护板之间设置有被动通风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抗风防护墙的各个单元之间可进行拆装,能够方便运输,且可重复利用,在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又可避免被风吹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风防护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风防护墙。
技术介绍
通常在城市中进行各种建筑工程时,为确保城市美观并保护行人安全,避免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碎石、残渣等飞出外部而伤到附近人员,会用临时性或半临时性防护墙将建筑施工区域围起来,现有的防护墙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使用传统工艺建成的粘土砖,属于重型墙体,施工速度极慢且围墙到最后只能拆掉,这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和人力浪费,并增加了建筑垃圾;一种是彩钢板防护墙,但是彩钢板围墙使用性差,遇大风较易倾倒,抗风能力差,若是和人行道相邻,容易砸到行人;还有一种是整张结构的保护网,铺装时十分麻烦,同样存在抗风能力差的问题,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保护网老化或施工过程中的损坏,需要中期进行缝补,缝补后的保护网的整体结构强度更低,同时后续可重复利用的可能性较低,也会增加建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风防护墙,拆装方便,可重复利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风防护墙,包括若干重复排列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底座和两根安装柱,所述底座包括空心的横向支撑杆和若干空心的纵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和纵向支撑杆垂直交叉,所述横向支撑杆和纵向支撑杆的端部均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磁块,所述横向支撑杆和纵向支撑杆中插入有铅块,所述铅块的端部固定有铁片;两根安装柱底端固定在横向支撑杆两端,两个第一护板对称设置在第二护板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护板两侧分别固定在安装柱上,所述第一护板两端可转动连接在安装柱上,所述第一护板与第二护板之间设置有被动通风装置,当第一护板(1)处于竖直状态,所述被动通风装置起到防护作用,当第一护板(1)迎风转动而倾斜,所述被动通风装置开始通风以减小防护墙的整体承风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护板的顶面为弧口向上的弧面,所述第二护板的底面为弧口向下的弧面,所述第一护板与第二护板相对的面为与第二护板弧面同心且弧口相对的弧面,所述安装柱和第一护板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上下分布的两个第一安装槽,所述被动通风装置包括中空筒和套筒,所述中空筒和套筒为与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上弧面同心设置的圆柱状,所述套筒套设在中空筒外,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上弧面相接触,所述中空筒上设置有用于通风的若干第一镂空槽,所述套筒上设置有用于通风的若干第二镂空槽,当第一镂空槽和第二镂空槽在径向上错位时,使得被动通风装置不能通风,当套筒相对中空筒转动使第一镂空槽和第二镂空槽在径向上重合,使得被动通风装置能够通风,所述中空筒的两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槽槽底,所述套筒的端部可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槽槽底,所述第一护板的两侧连接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的端部和套筒相连,所述对接板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弯折弹性条,所述弹性条的另一端和第一安装槽槽壁相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向内延伸形成有滑槽,所述弹性条的端部伸入到滑槽中并和滑槽槽底相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护板上与第二护板相对的面为向外侧拱起的弧面,所述第一护板上与第二护板相对的面上设置有沿弧面分布的第一凸齿,所述安装柱和第一护板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上下分布的两个环形第二安装槽,所述被动通风装置包括圆柱状中空滚筒和第一转轴,所述中空滚筒夹在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之间,所述中空滚筒中设置有位于竖直方向将中空滚筒分为两个腔室的隔板,所述中空滚筒壳壁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所述中空滚筒和第二护板相接触,所述中空滚筒远离第二护板的外壁上设置有和其同心的弧状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和第一凸齿相配合的第二凸齿,所述第一转轴一端和中空滚筒的端部相连,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在安装柱上,所述第一护板的两侧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在第二安装槽槽底,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一端和第二转轴相连,另一端和第二安装槽槽底相连,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位于限位板两侧的两个挡块,所述挡块和限位板相抵限制第二转轴的转动弧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护板的顶面为弧口向上的弧面,所述第二护板的底面为弧口向下的弧面,所述第二护板的弧面和中空滚筒同心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转角组件,所述转角组件包括支撑柱和两块转角板,所述转角板的侧边铰接在支撑柱上,所述转角板的另一侧边连接有弧状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箍在安装柱外壁,所述连接板底端固定在横向支撑杆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护板板面上设置有第三镂空槽,所述第三镂空槽的上下槽壁之间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外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底端通过第三扭簧和第三镂空槽槽壁相连,所述套管两侧对称连接有将第三镂空槽堵上的扇叶。本专利技术的抗风防护墙,包括若干重复排列单元,各个单元之间可进行拆装,能够方便运输,且可重复利用,通过设置被动通风装置,在起到防护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碎石、残渣的同时,又可避免被风吹倒。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空筒和套筒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对接板、弹性条和第一安装槽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一护板上第一凸齿和中空滚筒上第二凸齿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安装柱上第二安装槽和转轴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转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实施例1参照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风防护墙,包括若干重复排列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护板1、第二护板2、底座3和两根安装柱4,底座3包括空心的横向支撑杆31和若干空心的纵向支撑杆32,横向支撑杆31和纵向支撑杆32垂直交叉,横向支撑杆31和纵向支撑杆32的端部均铰接有盖板33,盖板33的内侧面设置有磁块34,横向支撑杆31和纵向支撑杆32中插入有铅块35,铅块35的端部固定有铁片;两根安装柱4底端固定在横向支撑杆31两端,两个第一护板1对称设置在第二护板2的上下两侧,第二护板2两侧分别固定在安装柱4上,第一护板1两端可转动连接在安装柱4上,第一护板1与第二护板2之间设置有被动通风装置,当第一护板1处于竖直状态,被动通风装置不能够通风,主要起到防护作用,当第一护板1迎风转动而倾斜,被动通风装置开始通风以减小防护墙的整体承风量。底座3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支撑安装柱4,同时起到配重作用,避免防护墙轻易被外力推倒,本专利技术将横向支撑杆31和纵向支撑杆32均设置为空心,然后在空心中插入有铅块35,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搬运和安装,另一方面是为了根据实际需要增加配重,以增强底座3的稳固性,盖板33内侧面的磁块34和铅块35端部的铁片相吸以防止铅块35从横向支撑杆31或纵向支撑杆32中脱离,而需要将铅块35从横向支撑杆31或纵向支撑杆32中取出又十分方便;第一护板1和第二护板2主要起到防护作用,同时也是主要承风面,为了避免防护墙在受到较强的风力时发生倾倒,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护板1和第二护板2之间设置了被动通风装置,当遇到较强风力时,被动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风防护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风防护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重复排列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护板(1)、第二护板(2)、底座(3)和两根安装柱(4),所述底座(3)包括空心的横向支撑杆(31)和若干空心的纵向支撑杆(32),所述横向支撑杆(31)和纵向支撑杆(32)垂直交叉,所述横向支撑杆(31)和纵向支撑杆(32)的端部均铰接有盖板(33),所述盖板(33)的内侧面设置有磁块(34),所述横向支撑杆(31)和纵向支撑杆(32)中插入有铅块(35),所述铅块(35)的端部固定有铁片;两根安装柱(4)底端固定在横向支撑杆(31)两端,两个第一护板(1)对称设置在第二护板(2)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护板(2)两侧分别固定在安装柱(4)上,所述第一护板(1)两端可转动连接在安装柱(4)上,所述第一护板(1)与第二护板(2)之间设置有被动通风装置,当第一护板(1)处于竖直状态,所述被动通风装置起到防护作用,当第一护板(1)迎风转动而倾斜,所述被动通风装置开始通风以减小防护墙的整体承风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风防护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重复排列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护板(1)、第二护板(2)、底座(3)和两根安装柱(4),所述底座(3)包括空心的横向支撑杆(31)和若干空心的纵向支撑杆(32),所述横向支撑杆(31)和纵向支撑杆(32)垂直交叉,所述横向支撑杆(31)和纵向支撑杆(32)的端部均铰接有盖板(33),所述盖板(33)的内侧面设置有磁块(34),所述横向支撑杆(31)和纵向支撑杆(32)中插入有铅块(35),所述铅块(35)的端部固定有铁片;两根安装柱(4)底端固定在横向支撑杆(31)两端,两个第一护板(1)对称设置在第二护板(2)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护板(2)两侧分别固定在安装柱(4)上,所述第一护板(1)两端可转动连接在安装柱(4)上,所述第一护板(1)与第二护板(2)之间设置有被动通风装置,当第一护板(1)处于竖直状态,所述被动通风装置起到防护作用,当第一护板(1)迎风转动而倾斜,所述被动通风装置开始通风以减小防护墙的整体承风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风防护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板(2)的顶面为弧口向上的弧面,所述第二护板(2)的底面为弧口向下的弧面,所述第一护板(1)与第二护板(2)相对的面为与第二护板(2)弧面同心且弧口相对的弧面,所述安装柱(4)和第一护板(1)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上下分布的两个第一安装槽(6),所述被动通风装置包括中空筒(51)和套筒(52),所述中空筒(51)和套筒(52)为与第一护板(1)和第二护板(2)上弧面同心设置的圆柱状,所述套筒(52)套设在中空筒(51)外,所述套筒(5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板(1)和第二护板(2)上弧面相接触,所述中空筒(51)上设置有用于通风的若干第一镂空槽(53),所述套筒(52)上设置有用于通风的若干第二镂空槽(54),当第一镂空槽(53)和第二镂空槽(54)在径向上错位时,使得被动通风装置不能通风,当套筒(52)相对中空筒(51)转动使第一镂空槽(53)和第二镂空槽(54)在径向上重合,使得被动通风装置能够通风,所述中空筒(51)的两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槽(6)槽底,所述套筒(52)的端部可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槽(6)槽底,所述第一护板(1)的两侧连接有对接板(55),所述对接板(55)的端部和套筒(52)相连,所述对接板(55)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弯折弹性条(56),所述弹性条(56)的另一端和第一安装槽(6)槽壁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筑工地的抗风防护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6)的槽壁向内延伸形成有滑槽(6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茹张茂雨郑淑琴符斌朱丽毛华庆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