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培养用废液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69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胞培养用废液缸,包括外缸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缸体顶部敞口,所述内筒体竖直安装在所述外缸体内,所述内筒体底部封堵且顶部敞口,所述内筒体底部吸附在所述外缸体的底壁上;所述外缸体的外侧壁以及所述内筒体外侧壁上均涂覆有一层搪瓷;所述内筒体的内壁上设有一层柔性吸附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内筒体的内壁上设置一层柔性吸附层,这样在做实验时,吸弃的液体一旦碰到内筒体的内侧壁,就会被海绵吸收,避免了因液体滴溅带来的污染细胞的风险;且通过设置内筒体和外缸体,可以实现固液废物的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胞培养用废液缸
本技术涉及生物化学实验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胞培养用废液缸。
技术介绍
细胞培养过程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无菌操作。目前在超净台内处理细胞过程中,一般会用移液器或经过高压灭菌的吸管将细胞培养液吸至废液缸内,常用的废液缸为塑料杯或普通缸子(极少经过高压灭菌)。使用现有的这些废液缸的弊端是,在挤出细胞废液的过程中,挤出到废液缸的液体可能会因挤出速度或力度过大而滴溅至吸出液体所用的移液器枪头或滴管上,从而导致灭菌枪头或吸管被污染,再用此枪头或吸管去吸取其他细胞培养皿内的培养基时,就可能会导致其他细胞被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细胞培养用废液缸。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细胞培养用废液缸,包括外缸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缸体顶部敞口,所述内筒体竖直安装在所述外缸体内,所述内筒体底部封堵且顶部敞口,所述内筒体底部吸附在所述外缸体的底壁上;所述外缸体的外侧壁以及所述内筒体外侧壁上均涂覆有一层搪瓷;所述内筒体的内壁上设有一层柔性吸附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内筒体的内壁上设置一层柔性吸附层,这样在做实验时,吸弃的液体一旦碰到内筒体的内侧壁,就会被海绵吸收,避免了因液体滴溅带来的污染细胞的风险;且通过设置内筒体和外缸体,可以实现固液废物的分离。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外缸体的底壁内嵌设有磁体,所述内筒体底部采用铁材质制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外缸体的底壁内嵌设磁体,且将内筒体底部采用铁材质制成,避免废液缸拿取过程中内筒体来回晃动,避免内筒体内的废液从内筒体内洒出。进一步,所述内筒体的底部嵌设有磁体,所述外缸体的底壁采用铁材质制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内筒体内嵌设磁体,将外缸体底部采用铁材质制成,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内筒体或外缸体底部嵌设磁体,实用性更强。进一步,所述外缸体和所述内筒体均采用铁材质制成,所述内筒体的底部或所述外缸体的底壁嵌设有磁体。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外缸体和内筒体均采用铁材质制成,实用性更强,更结实,制备更加方便,更耐用。进一步,所述内筒体呈圆柱形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外缸体设置成圆柱形,适用性更强。进一步,所述外缸体呈圆柱形结构。进一步,所述外缸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把手。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外缸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把手,方便外缸体的拿取。进一步,所述内筒体的底壁以及内侧壁上均覆设有柔性吸附层。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内筒体的底壁以及内侧壁上均设置柔性吸附层,避免废液过多而从柔性吸附层上溢出。进一步,所述柔性吸附层呈筒状且与所述内筒体的结构相适配,所述柔性吸附层与所述内筒体的内侧壁接触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柔性吸附层接触连接在内筒体的内侧壁上,当柔性吸附层需要清洗时,可直接从内筒体内取出即可,十分方便。进一步,所述柔性吸附层为海绵。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海绵作为柔性吸附层,取材方便,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废液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外缸体;2、内筒体;3、柔性吸附层;4、把手;5、磁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细胞培养用废液缸,包括外缸体1和内筒体2,所述外缸体1顶部敞口,所述内筒体2竖直安装在所述外缸体1内,所述内筒体2底部封堵且顶部敞口,所述内筒体2底部吸附在所述外缸体1的底壁上;所述内筒体2的内壁上设有一层柔性吸附层3。本实施例通过在内筒体的内壁上设置一层柔性吸附层,这样在做实验时,吸弃的液体一旦碰到内筒体的内侧壁,就会被海绵吸收,避免了因液体滴溅带来的污染细胞的风险;且通过设置内筒体和外缸体,可以实现固液废物的分离。本实施例通过在内筒体的内壁上设置一层柔性吸附层,这样在做实验时,吸弃的液体一旦碰到内筒体的内侧壁,就会被海绵吸收,避免了因液体滴溅带来的污染细胞的风险;且通过设置内筒体和外缸体,可以实现固液废物的分离。通过在外缸体的外侧壁以及内筒体的外侧壁上均设置一层搪瓷,可起到抗酸碱和有机溶剂腐蚀的效果。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外缸体1的底壁内嵌设有磁体5,所述内筒体2底部采用铁材质制成。通过在外缸体的底壁内嵌设磁体,且将内筒体底部采用铁材质制成,避免废液缸拿取过程中内筒体来回晃动,避免内筒体内的废液从内筒体内洒出。本实施例的所述内筒体2的底部嵌设有磁体5,所述外缸体1的底壁采用铁材质制成。通过在内筒体内嵌设磁体,将外缸体底部采用铁材质制成,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内筒体或外缸体底部嵌设磁体,实用性更强。本实施例的所述外缸体1和所述内筒体2均采用铁材质制成,所述内筒体2的底部或所述外缸体1的底壁嵌设有磁体5。通过将外缸体和内筒体均采用铁材质制成,实用性更强,更结实,制备更加方便,更耐用。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内筒体2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外缸体1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外缸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把手4,通过在外缸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把手,方便外缸体的拿取。通过将外缸体设置成圆柱形,适用性更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柔性吸附层3呈筒状且与所述内筒体2的结构相适配,所述柔性吸附层3与所述内筒体2的内侧壁接触连接,通过将柔性吸附层接触连接在内筒体的内侧壁上,当柔性吸附层需要清洗时,可直接从内筒体内取出即可,十分方便。所述柔性吸附层为海绵,通过采用海绵作为柔性吸附层,取材方便,成本低。本实施例的所述内筒体2的底壁以及内侧壁上均覆设有柔性吸附层3。通过在内筒体的底壁以及内侧壁上均设置柔性吸附层,避免废液过多而从柔性吸附层上溢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可将海绵通过双面胶可拆卸的连接在内筒体2的内壁上,避免内筒体在使用过程中海绵移动。本实施例的细胞培养用废液缸的使用过程为:将内筒体放置在外缸体内且使内筒体的底部吸附在外缸体的底壁上,内筒体的外侧壁与外缸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环形的容置空间,内筒体内设有海绵,可将固体废弃物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然后将液体废弃物被吸附在内筒体的海绵上,实现了固液废弃物分离的目的,海绵上被吸附的液体很容易被挤出,海绵内层也很容易被洗刷,重复利用;外缸体也可以重复利用,内筒体和外缸体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实验结束后,废弃物的分类丢弃。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细胞培养用废液缸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细胞培养用废液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缸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缸体顶部敞口,所述内筒体竖直安装在所述外缸体内,所述内筒体底部封堵且顶部敞口,所述内筒体底部吸附在所述外缸体的底壁上;所述外缸体的外侧壁以及所述内筒体外侧壁上均涂覆有一层搪瓷;所述内筒体的内壁上设有一层柔性吸附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培养用废液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缸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缸体顶部敞口,所述内筒体竖直安装在所述外缸体内,所述内筒体底部封堵且顶部敞口,所述内筒体底部吸附在所述外缸体的底壁上;所述外缸体的外侧壁以及所述内筒体外侧壁上均涂覆有一层搪瓷;所述内筒体的内壁上设有一层柔性吸附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细胞培养用废液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缸体的底壁内嵌设有磁体,所述内筒体底部采用铁材质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细胞培养用废液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底部嵌设有磁体,所述外缸体的底壁采用铁材质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细胞培养用废液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缸体和所述内筒体均采用铁材质制成,所述内筒体的底部或所述外缸体的底壁嵌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素芳陈红刘传芬崔淯夏曹成富李忠佑伍满燕张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